2015年夏天,纽约拥挤而老旧的下城区面貌开始一点一点改变。这改变,既不是来自市政府的修建,也不是来自大品牌的造势,而是源于近百位街头艺术家的共同创造。

图 | 涂鸦艺术家在安全门上作画
对于纽约这样的街头艺术圣地来说,找寻“画布”历来是个难题。那些涂鸦艺术家们画过火车皮,画过建筑墙,地面,电线杆,街头巷尾……直到所有这些地方都已“画满为患”。
直到街头艺术家比利·罗汉(Billy Rohan)2014年发现了一大片“天然画布”——这位有着20年滑板运动经验的专业运动员时常在纽约下城玩滑板,偶然瞥见了那些百年小店的卷帘门。这些门要么裸露呈现灰色,要么被仓促的涂鸦画得乱七八糟。

图 | “100扇门计划”创始人比利·罗汉(右)
在比利看来,这些拉下的安全门简直就是一块块天然画布——只不过它们是钢铁的。他脑中随即升起了一个叫作“100扇门”(100 Gates)的艺术计划,“如果这些门是一件件艺术品呢?说不定大家都愿意停下来看一眼。”
比利·罗汉开始拜访曼哈顿下城的这些小商店,一扇一扇地敲门,希望店主同意让他们的安全门成为“画布”。
曼哈顿下城的东村潜伏着许多艺术家。比利的邀请受到大家的欢迎,长期在涂鸦界活跃的街头艺术家如Hektad、Buff Monster、Mr. Stash和 Claw Money都表示要加入。还有一些店主表达了强烈的兴趣,但并不愿意负担这群艺术家的创作成本。
为了保证这样一个项目对店主和艺术家都有利,比利需要一个官方机构来给予资金支持。他们找到纽约的“下东区商业发展组织”。这个非营利组织有许多艺术机构和政府的资源,在一个由市政府举办的项目中,比利提交了经费申请书。
在“100扇门”的项目宣言中,一条是“让纽约成为公共画廊”,一条是“有效阻止涂鸦”。最终“100 Gates”拿到3万美金项目赞助——政府对“阻止涂鸦”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图 | “100扇门”分布
和其他任何城市一样,纽约涂鸦曾也让政府十分头疼。
1970年代,涂鸦如一阵狂潮在纽约刮起。那时一夜之间一辆光洁的地铁就可以爬满图案,从布朗克斯直通曼哈顿,蔓延至整个纽约市,直到许多市民再也忍受不了。“丑,恶心,影响市容”的抱怨接踵而来。政府下决心进行地铁涂鸦清理,花费上亿美金。1980年代后期,地铁涂鸦一度有衰减的趋势。

图 | 1970年代的纽约地铁涂鸦
但不管清理的速度有多快,新的涂鸦依然在疯狂地生长,这些街头艺术从地铁转移到街道,建筑物,屋顶……直到现在,纽约市警察局每年依然接到市民大量的涂鸦投诉。纽约市警察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有2956起投诉,2014年有4167起。
更可怕的是,涂鸦一度被称为犯罪率的“预示窗口”(Broken Windows Theory):人们发现,涂鸦越多的区域,治安就越混乱,犯罪率越高。以至于当人走入涂鸦泛滥的区域会无来由地恐慌。
于是政府将涂鸦定为非法,甚至有专员负责涂鸦者的抓捕。涂鸦者可能在涂鸦当场被铐住,也可能在自己家里被捕入狱。纽约警察抓捕的涂鸦者每年维持在3000人左右。但这一举动遇到了许多反抗的声音,美国著名的涂鸦艺术家ShepardFairey曾16次被捕,他说:“这是个荒谬的场景,一般人认为‘罪犯’是野蛮人,其实是反过来的。”

图 | 纽约街头涂鸦
与纽约形成对照的,是涂鸦的鼻祖城市费城。尽管曾经饱受涂鸦猖獗之苦,如今费城却摇身一变成为干净文艺的“壁画之都”。
这源于政府的有效规划。费城政府的举措是“提倡壁画,杜绝涂鸦”。壁画(mural)是相对于涂鸦(graffiti)的另一种街头艺术。壁画很大,往往需要设计草图,要合几十人之力完成。
壁画与涂鸦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合法。
将壁画体制化是费城政府最成功的举措。“壁画艺术项目”(Mural Arts Program)1984年启动,政府雇佣了艺术家,并邀请学生、义工、甚至囚犯一起参与壁画创作。这一做法巧妙地聚集社会闲散劳动力,收编涂鸦嬉皮士,取得很大成功。
今天,费城的老城区有17幅巨型壁画。“我们相信公共艺术的力量可以使街区、人与城市焕然新生。”费城“壁画艺术项目”的标语中这样写。

图 | 费城壁画项目
不过,费城壁画最终的艺术成就令人怀疑:壁画难以逃脱的意识形态特征,总是避免不了内容千篇一律的“过于”健康向上(壁画主题包括“自豪与进步”、“向平等前进”、“知识之树”等)。走到这些招贴画一样的壁画面前,不禁失望:有一种力量丧失殆尽了。

图 | 费城壁画项目
也许未来的纽约下城区可以提供另一种解决方法。
在纽约政府的资助下,参与“100扇门”项目的每个艺术家可以得到300美金来购买喷漆和颜料。更重要的是,艺术家们享有足够的自由。没有模板,没有草图,没有任何人来指手画脚。没有警察来抓捕,他们享有安全的创作空间。
纽约曼哈顿的下城充满了各种小商户,餐馆,文具店,五金店,鞋子店,冰淇淋三明治店……当他们全部拉下卷帘门时,这里真正成了一个由铁门组成的公共画廊。从橘子树到波普艺术,从公鸡、火龙到黑白默片,越来越多的铁门成了私人创作的艺术品,还有几十扇门等着艺术家发挥灵感。
在门上作画的艺术家都住在附近的街区,他们站在小商铺的门前就好像在家里作画。而路过的纽约客会停下来,惊喜地发现脚下的这条街与两周前相比,又有了一些变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
编译/张筱竹 视觉/王方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