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中国人,每次去日本和到韩国,心情都不同,原因很特别,就是汉字。
到了日本,中国人即使不懂日文,出行肯定没有障碍,就算看电视报纸,也能连蒙带猜知道个八九不离十。

日本路牌


日本报纸
到韩国,虽然韩国距离中国还近些,感觉就象到了中东一样,那个郁闷。

韩国路牌

韩国报纸
为什么日本和韩国以前都用汉字,现在差异却如此之大?
日本 继承和发展
日本在德川幕府时期,就有人主张废止汉字,把日本语全部改成日语假名。明治维新后也展开了汉字废除与存留的论争,最终还是选择了汉字和假名混用的模式。1981年,日本政府颁布《常用汉字表》,字数1945个假借汉字在日文中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需要说明的是,日文中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独立字形、发音、文法的文字,明治维新后日本汉字词汇大量的传入中国,比如国际、社会、资本、哲学、人民、主义、共产、反动、公民、共和国、常识、方案、规则、具体、抽象、目地,宗旨,权利、义务、律师、代价、亲属、卫生、文凭、派出所、警察等等,基本上覆盖了当代政治学、哲学、经济学、医学、物理、化学等各学科,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汉语词汇。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文明的传播方向,是从日本到中国。
上海别称“魔都”,最早就是由20世纪初旅居上海的日本作家村松梢风发明的

福田康夫书法

苍老师写得不错
唐代以来没有一个中国朝代统治过日本,所以日本在汉文化和汉字面前没有自卑感,甚至有日本人认为他们才真正是汉文化的传承者,没有任何理由要废弃汉字。只要好用,何必舍弃?再说,大量汉唐典籍流落日本,日本先人所思所悟而得的学问也用汉字留存,废弃汉字的话,前人经验以及学问将无人可继承,等于人为割断了历史
韩国 禁止与屏蔽
大约公元前108年到公元313年,汉字和中国典籍传入朝鲜,在1500年间朝鲜古籍都是用汉字写成的。1446年朝鲜世宗大王发明28个字母的表音文字颁布《训民正音》,创造了韩文书写体系。但是汉字仍然是朝鲜语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世纪末为止,朝鲜王朝一直使用汉字撰写官方文件和历史著作,包括汉文的文学作品。
历任韩国总统都有很深的中文底子,不仅是指题几个字,而是流利地用中文写信。在汉城的统一瞭望台,有几位总统的楷体中文信件展出,文字功底深厚。

金泳三 大统领
朴槿惠 大统领
1968年,韩国的朴正熙总统下令从1970年起,公文中禁止使用汉字,强行废除教科书中使用的汉字。在后面30年,小学完全取消了汉字。现在韩国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会读中文,认识(用汉字写成的)历史文献的人就只剩下专家学者了。
去汉字化,出于韩国人文化独立和民族自豪感的需要——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作为两千年来一直处于汉字文化圈的韩国,要想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完全去除汉字,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如果真的将韩国古代官方文件、历史著作、文学作品中的汉字完全抹去,留下的只能是历史与文化的真空。
好听又大气的“汉城”,非得要劳民伤财改称“首尔”,这个境界确实比日本人差了很多。按照韩国人的逻辑,日本首都东京,应该改叫啥呢?还有那些“景福宫”“兴礼门”“光化门”“敦化门”,都改成韩文吧。
消灭汉字后,韩国人研究出了很多历史成果,比如说,古代中国属于韩国。
       比如,朱元璋是韩国人。
当然没问题,不止朱元璋,孔子、李世民、赵匡胤都可能是韩国人。
韩国世宗大学历史学家朴正欢教授表示,中国使用韩国地名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广州、丽水、利川、朔州、延安,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但造成了东亚历史、地理认知上的混乱,也在无形之中伤害了大韩民族城市品牌。
韩国历史学家,呵呵

历史映照未来
长按鼓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