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篇我前段时间看到的文章,标题叫做China’s Middle Class Anger at its Education System(中国中产阶级对其教育制度的不满)文章来源Foreign Policy (外交政策),原文链接在阅读原文,大家可以查看。
《外交政策》这个杂志的读者群一般是外交官,国务院和联合国的工作人员。关于高等教育,国际教育的文章不是很多。这篇文章讲的是中国的中产阶级不满国内教育制度,希望把孩子送到海外读书。报道的事件是南京学生家长上街抗议,因为南京一流高校有26,000个名额分到其他省份,偏远地区的考生。
从政策的角度来分析 ,对于中国的发展,目前政策损坏的是中产阶级的利益。这篇文章给出一个数据,中国最富的家庭和政府官员家庭的孩子有80%都在海外接受教育。 
举例,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的所有教育都是在海外完成的。像王健林这一类人,可能有他们的资源和能力,可以把孩子送到海外学习。那么为什么,一般的老百姓,一般的中产阶级要受政策的限制,去满足偏远地区孩子受教育的政策。在他们看来是很不公平的。
文章中被采访学生家长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孩子每天学习到晚上9点半,学习特别辛苦,凭什么让我们把名额让给偏远地区的可能学习能力不如我们的孩子。文章最后, 家长表示就算准备10年,也要把孩子送到海外读书,就是为了给他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
这个文章可以基本代表美国外交界的观点,因为外交政策是反映美国意识形态的杂志之一。所以,在我看来,这个文章主要反映了国内教育资源和教育公平的问题。
教育资源的问题
孩子到了学校,家长一定会在意学校的老师是怎么样的,校舍是怎么样的,教学质量是怎么样的。 国内的家长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好学校? 所谓的“好学校” ,就是 “211” “ 985” 这些在北京、上海、 南京、 西安和 武汉等城市的学校。因为这些学校经费充足,教授水平高,同学有能力(学生都是通过高考分数线筛选出来的)。 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好学校,因为相比较而言,在这些学校孩子能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
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美国,读大学,读中学,甚至读小学。 本质上也是为了教育资源 。家长会想:我们家的孩子跟王健林的孩子是一样的,他能送孩子去海外享受教育资源,我们也可以。不过是学费问题,我们可以省吃俭用,甚至卖掉房子,给孩子交学费也要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资源。但是在中国并不是你有钱交学费,就有很好的机会享受教育资源,因为在中国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才需要政策去规定资源的分配。
教育的公平性和多样化(Diversity)
我个人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赞成中国政府的政策。教育不能是只针对城市的孩子,对于偏远地区贫穷家庭的孩子,教育的作用更加关键,更能改变他的人生。从政策层面来说,不论是来自富有家庭还是贫穷家庭,让不同背景的孩子都能接受的到教育,引进多样化是一件好事。
在美国的大学,不论私立还是公立,都是很注重Diversity(多样性)。在美国有个词叫 “Inner City Kids”, 指的是城里的孩子,一般都是穷孩子,不同肤色的孩子(更多指非裔美国人家庭的孩子)。很多学校对这些孩子录取时很照顾。因为想得到Diversity。 
从积极方面来看,这也是教育制度完善的一个标志。但是,从消极的方面看,中国处于这种制度发展的初期,肯定会损坏一部分人的利益,那么利益受损的这一部分人就会觉得不公平。
Pictures credit to Google
我是陈航,23年的美国生活,我从一个全奖留美学生到一位科技工程师,
再从工程师到一名国际教育者,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与其道听途说,不如关注我的文章,
我将通过教育理论,亲身经历以及身边的真实故事,
直接告诉你,美国教育到底什么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