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昂的房租,封闭的社区,巨头的垄断,硅谷的人才正在流失,但这并不妨碍更多的年轻人趋之若鹜。
《财经》驻硅谷记者 刘泓君/文  宋玮/编辑
如同逃离北上广一样,逃离硅谷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从小生长在硅谷的Micah Baldwin是一名前亚马逊员工,他的继父在他小的时候带着他移民到这里,在山景城(硅谷一个小镇)浇筑混凝土,却成为一代互联网群雄并起的见证者。他的继父参加了乔布斯展示项目的“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并请求加入只有四名员工的思科。他曾经写到“我从不认为生活在旧金山的人有什么收获,几乎所有伟大的创新都发生在斯坦福大学和南湾。”
去年他发表了一篇 “硅谷已死”的文章引起轩然大波,他认为硅谷正在成为投机者的天堂,真正的创新者正在离开硅谷。今年,当《纽约时报》的记者跟随12家风险投资人去美国中西部考察,认为其他区域的创业企业正在被低估。传统工业城市底特律开始复苏,科技公司开始在亚利桑那的凤凰城开设分部,也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基金开始进入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
在我采访无人驾驶的过程中,我发现越来越多科技公司开始把汽车创业公司设立在匹兹堡附近,Uber也在那边设立分部和试验场地,因为匹兹堡大学的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持。
在我所居住的福斯特城,每隔几周都能遇上有年轻的夫妇离开硅谷,他们都在前往同一个目的地圣地亚哥,他们大都是生物医疗方面的科研专家,圣地亚哥正成为新一代生物医疗中心。
公关公司 Edelman 2018年调查发现,有49% 的湾区居民、58%的千禧一代,以及65%的父母正在考虑离开硅谷,原因是高昂的住房成本。他们的调查指出,加州居民有71%的可支配收入用在了还房贷或者租房中,硅谷的住房成本占收入比高达77%。
在这里,看房价与科技公司的势头很简单,哪家公司崛起扩招,哪里的房价就开始上涨,英伟达过去两年势如破竹的扩招,迅速带起了森尼维尔的房价,Google、Facebook在南湾的扩张,也让这些地区成为房价上涨最快的地方。
(资料图)
科技公司的急剧扩张正让土地变得稀缺,飞速上涨的房价让开发商们在高速公路与填海的夹缝边缘寻找空地,或者将新楼盘开发在曾经被半导体生产污染的地区,这些区域是国家一级土壤污染区。在硅谷南边的Milpitas,由于之前曾是垃圾填埋处,每次我经过这个区域,都能闻到一股浓烈的屁丑味儿,这里的星巴克在加州明媚的阳光下,鲜少有人坐在室外,而是躲在室内的避风港里。这些地方并没有因为严重的缺陷发展受阻,却随着科技公司的扩张一路飙涨。
在美国平均房价25万美元一套别墅之后,硅谷半岛的平均房价高达200多万美元,一套一居室的租金高达每个月3000美元。高收入高房价带来的问题是,因为学校无法付给老师更多的薪水,师资资源严重匮乏。
说这里家庭年收入20万美元是贫困线也并不夸张。对于刚刚进入科技巨头毕业生来说,拿到10万美元以上的薪水只是平均水平。一个在大公司工作五年的工程师,薪水涨到40-50万美元也不足为奇。
Facebook、Linkedin、Apple和Google,这几大科技巨头在硅谷被称作FLAG,这些科技巨头的垄断,正在成为硅谷创新的阻力。
一位创业公司的CEO告诉我,资深技术的薪水他们难以承担,优质的应届毕业生生源也被大公司垄断。即使硅谷推崇小公司,有着浓厚的创业文化,招聘依然头痛:一方面,这里有最好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创业公司招不到人。
如果说房价与招人都不曾动摇到的精英阶层,也有精英因为硅谷的“封闭文化”和“群体思维”离开硅谷。今年2月,硅谷著名天使投资人Peter Thiel离开了居住33年的硅谷,搬去了洛杉矶;投资人Tim Friees搬去了奥斯汀。他们离开的一个共同原因是厌恶了硅谷的左翼文化,Peter Thiel就曾因为支持特朗普在硅谷陷入千夫所指,这被他称为“毒文化”。
大大小小的咖啡厅,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下一个创业项目、融资以及热点科技话题,身边的人大概可以分为两类,程序员与投资人,这让硅谷看起来相对单一。
之前我去一家新兴孵化器采访,我问合伙人为什么要把办公室设在旧金山。他给了我一个很简单的答案:“年轻人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现在的年轻人,不在硅谷,而在旧金山。”这也是很多科技公司的想法。不管是孵化器还是科技巨头,也正在寻找加州以外的机会。
尽管如此,美国求职网站Indeed显示,有35%的工程师在寻找硅谷以外的工作机会,依然有66%的工程师想进来。
这突然让我想到前几天看到的一则新闻,一家游戏公司在北京招人无果之后,正在考虑去西安组建办公室,因为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两所高校,正在贡献大量的人才。并且,这些程序员的工资,只要有北京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他们就可以在当地过得很好。对企业来说,西安也同样节省了成本。
在我把这个观点抛给更多硅谷的工程师,结果让我颇为意外,他们并不认为逃离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是个好主意——1万的工程师与4万的工程师并不一样,好的人才依然集中在一线城市;一个信息通达的环境,也能帮助这些人更新知识,使用最新的架构与算法,人与环境是相互生长的关系。而在二三线城市建立起的互联网公司,无论是底层架构还是算法,还是上一代的思想。
无可否认,在新的科技中心崛起以前,这里依然是宇宙中心,是实现梦想的最好的伊甸园。至少,在年轻的时候,要在这里打开视野。即使硅谷人才正在流失,它依然对年轻人有魔力。
前阵子量子链的创始人帅初来斯坦福演讲,之后他跟我感慨,斯坦福的学生真幸福,因为他们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与思想。这种与工业界密切互动的机会,在很多高校不曾有过,这正是硅谷的魅力所在。
Jane在硅谷
那些看起来奇怪的人与思想,或许正在改变世界。
我是刘泓君(Jane),《财经》杂志驻硅谷记者。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让这片土地成为创新之源,我将记录自己在这里的所见所思,也传递那些聪明大脑的思维方式,还原一个新鲜、有趣、复杂的硅谷。
更新时间:周六/日(两周一期)
更新地址:「财经杂志」公众号、「财经」APP

责编  |  黄姝静  [email protected]
◤本文为《财经》杂志与腾讯独家合作内容,禁止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