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找的全是又苦又累的华人公司?
为什么在加国找个工作就这么难?
为什么别人随随便便就能进四大、进投行?
作者:壬丰Amethyst

经转载授权自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在温哥华7年,从留学生到新移民,关于本地找工作,我觉得我是比较有资格回答的。
先说一下大学期间的兼职:
Youth Day
为我是很明确知道自己大学毕业后想要留在温哥华移民和工作,然后听说了很多前辈说:“学生时代的兼职经验非常重要。
所以在大三的暑假,我就开始找兼职。
但我没想到兼职也那么难找。我当时打印了大概30份简历,真的是厚着脸皮进入商店、餐厅或者银行,一遍又一遍地问对方是否招人,然后递交我的简历。同时也在网上申请Starbucks等连锁公司的兼职工作。
大家也知道,以前温哥华的最低工资是$10.25一个小时。但就是这么一个最低工资的工作,作为留学生我都找不到……
一整个大三的暑假都在找,但直到大四开学了,我才终于找到一份兼职(在Sears里做sales),一边上学一边工作真的压力挺大的。第一份兼职做了四个月就合约满了,但因为有了工作经验,找第二份兼职变得非常简单(在Blenz Coffee里做Barista)。
虽然只是很简单的兼职经验,但我还是总结了一套经验:
  • 如果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留下来,最好积累的是加拿大本土的工作经验,暑期回国随便靠爸妈关系找个单位“实习”的那种工作,并没有啥帮助。除非你回国实习的地方是非常大的国际公司。
  • 做兼职最好不要去中餐饭馆。首先很累,第二个对你的技能并没有提高太大的帮助,第三个是工作环境比较油腻。
  • 比较推荐去麦当劳、Starbucks、The Bay这类的公司。另外,各银行也长期招兼职的柜台,很适合文科类和商科的同学。
  • 对于兼职来说,referral是最有力的。比如你同学或朋友的店里招人,那么通过他们引荐,你一般能被录取。
接着是压力山大的final季:
Youth Day
首先加拿大留学生的优势在于,大多数人毕业后可以直接获得三年工签(看看隔壁的美国同学,工签还得靠抽签,拼人品!)。
我毕业以后,一边在咖啡店里兼职,一边找工作。首先是找了一份volunteer的工作,是帮一部挺出名的独立电影运营社交媒体。后来制片人觉得我吃苦耐劳而且脑子不错,就叫我去她电影公司上班做marketing。
但说实话,你以为高大上的行业,实际上穷得要命(也可能是我的公司比较穷)。我的工资竟然只有$11.25一个小时!!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这跟我在咖啡店打工一样的工资T_T!
后来我被一家华人公司挖走了,但华人公司的名声一般就是——工资低、没福利、压榨、公司文化特别烂,有很多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欺负人。但并没有办法,毕了业的我,还肩负着移民的任务。
工作了一年,雅思考得不错,EE分数达到了468,被联邦邀请了。在递交材料的第二天后,我就马上辞职了。
可以说,我毕业以后,虽然说工作不断,但并没有真正找到一份满意的。
所以毕业后正式出来找工作,是今年的事。
我原本以为,有了工作经验,换工作是很简单的事。事实上,我又错了!比当初找兼职还要难!!
  • 在一个媒体公司面试,挂了。
  • 在一个房地产公司面试,挂了。
  • 猎头给的一个Telus的面试,三个manager级别的人一起面我,而且是phone interview,挂了。
  • 在一个4A旗下的一个媒体公司面试,phone interview过了,笔试和面试没过,笔试考的是英语写作、数学还有加拿大地理(←考地理...unbelievable)。后来看了一下linkedIn的数据,这个工作岗位单单是在领英,就有120个人申请,招一人。
  • 在BC省旅游局面试,phone interview直接挂了。领英数据是,300+人申请,招一人。
在绝望之际,迎来了UBC的面试:
-过了第一轮文书申请
-第二轮是video interview
-第三轮是HR interview,还花了两三个小时考了word, excel, ppt, outlook, Adobe InDesign的软件测试
-第四轮是三个director级别的人组成的panel interview
-最后撞了狗屎运居然过了
找工作的这些时间,我瘦了4公斤,整个人都是在抑郁边缘。我来总结一下为什么找工作那么难:
  • 作为留学生没有当地人脉,自然很难有大佬为你推荐;
  • 我是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出来,目标是进大公司,很难;
  • 我投的那些媒体公司,几乎都是西人的世界,华人真的很难融入进去;
  • 最后一个原因是致命的:英文本身不算很好。在面试的时候一紧张,脑海里本身有很多词形容自己又多优秀的,结果紧张的时候只能说出"I'm very good at this..."。在别的母语申请人一开口就能对一个问题回答个两三分钟的时候,我最多只能说一分钟…
  • Entry Level工作的申请人,实在太多了,好一点的公司都是100+申请人,而像BC省旅游局这种政府工,300+人申请,我凭什么和人竞争?
综上所述,我有一段时间甚至觉得我不可能在国外找到好工作。而事实上放眼望去,的确很多留学生在毕业后都只能在华人公司上班,又或者有点钱的都会直接开公司创业。所以我每次看那些回流了的同学,回国都去了大企业大公司大平台,虽然看他们加班很辛苦,可我以前还是非常羡慕。
但努力总是没错的,既然选择了留在国外,那就不要总想着国内的人。这个世界没有如果。多少次跌倒了,被踩在地上,又挣扎起来再战一轮。
我都做了什么来弥补?
Youth Day
1)英语不够本地人好,总是词不达意?没关系,那我就把100道常问的面试题的答案都准备好,在公园一边跑步一边自我对话练面试题。我看你还能问些什么花样?
2)别人回答问题都能答两三分钟,我只能说30秒到一分钟?没关系,我带我的portfolio去面试,我给他们看我过往的工作成果。
别看这方法真的很蠢,但的确很凑效。我知道我比不上本地人,但没关系的,笨鸟先飞。
再总结一下并且给大家一点建议吧:
  • 如果你是一个外向的人,大学时期尽量认识多点人,积累多点人脉吧。因为这边求职,有关系真的能有很大的帮助。
  • 但因为我太内向了,我真的做不到第一点。我虽然是商学院毕业的,可我networking的技能为负值。所以我选择了“技术宅”这一道路。我在大学时期搞摄影,学会了photoshop以后,顺手把AI,PR,Final Cut等软件都学了一下。我在大学的时候,小组课题永远都主动负责做ppt,所以我的ppt技能也不错。后来在ubc面试的时候,我的未来上司说我的ppt分数非常非常高。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属于闷骚型的,不妨多拓展一下相关的technical skills。(这里枫叶君插一句:如果你不是闷骚型的,请还是要锻炼起来你的Networking Skills)
  • 找工作真的不要海投,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认真写cover letter。不过话说回来,加拿大的工作岗位真的不多,我上午看indeed,下午刷新的时候,页面竟然还是一样的工作……
  • LinkedIn真的是有用的。我这么一个小公司出来的人,这半年起码有5个猎头找过我了。
  • 不同专业,找工作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工科我不敢说,但商科和文科,虽然开放的岗位很多(因为需要的技能并不太technical),同样的,申请的人也多。在商科领域里,我发现找工作最容易的非Accounting莫属了。我的会计同学,在毕业两年后都通过CPA了,很多都去了KPMG和EY等四大,工资也很高。
  • 商科和文科类别的,如果觉得银行也不错,那建议在大三大四就开始在银行柜台工作,一般来说柜台坐了一两年,考了个什么证,一般就能坐房间(具体忘了什么职位名称了。坐柜台的职位不能移民,坐房间可以移民)。我有个学妹大二就开始坐柜台,现在毕业一年了,已经是BMO某个分行的Financial Service Manager了。
  • 尽量,不要,去,华人,公司,工作……
一般很少会这么流水账地分享经历,但这七年来,真的一步一脚印,没有任何背景任何关系,自己一个人在海外打拼。挺大感慨的。
还记得刚出国的那段时间,还听过一些本地的华人说我们这些留学生基本都留不下来,只能在餐厅刷一下盘子。挺愤愤不满的。
抛砖引玉,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希望我的故事能让找工作不顺利的人看了以后有了信心,希望能让发展一直都很顺畅的人看了以后,明白了你们是多么优秀,然后更加有信心。:)
枫叶君不得不说
这一份求职建议可以说是非常接地气
也非常的符合我们大多数的留学生
其实并不是我们不好
而是在他国的大环境之下
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和改变自己
而这一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办到的
求职本就不易
我们首先做到的就是不要看轻自己!
枫叶君强势安利
【DBC 海外精英特训项目
精英特训项目是由来自全球金融、会计、咨询、精算、市场、科技等业内1500+专业人士担任精英学员的导师,在你求职路上一路陪伴,帮你规划求职方向,帮你完善简历背景,让你求职更加轻松一点!

©本文由DreambigCareer加拿大求职授权转载自知乎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或微信:dreambigcareerPR1(Yuki@DBC)进行处理,并就版权问题联系相关内容来源。 DreambigCareer职梦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统一3个工作日内回复。
2018 DreambigCareer职梦 保留所有权利
▼▼▼
DBC Offer榜
斩获精英offer,你也要有一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