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2013年,前CIA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曝光了美国国家安全局PRISM监听计划,随即遭到美国政府通缉。
事发时斯诺登已经在香港,还向中国发出政治庇护的请求,但未得到积极答复。
后来斯诺登飞往俄罗斯,滞留在谢列梅捷沃机场,并在滞留期间向27个国家递交了避难申请,最终获得俄罗斯为期1年的临时避难许可。
斯诺登事件来得突然,北京权衡再三,没有同意斯诺登的请求,最后这个“烫手山芋”落到了俄罗斯手里。
但实际上,整个事件疑点重重,很有可能是美国针对全球的骗局!
2014年,斯诺登再次获得俄罗斯为期3年的居留许可。但在之后接受采访时却批评俄罗斯,“让人失望,令人恼火”,并表示“从未想过要去俄罗斯”。
2015年,斯诺登在接受英国BBC采访时表示愿意与华盛顿达成协议回到美国,即使将面临牢狱之灾。此言一出,斯诺登再次成为各方舆论焦点,人们开始推测,这本是一场最初针对中国,但被俄罗斯接手,将计就计玩坏了的“骗局”。
当初斯诺登来到香港,在英国《卫报》的配合下假装“叛变”,揭露美国窃听计划企图获得中国信任。
如果计划成功,他提供的大量伪造数据将干扰中国对国际战略的判断,同时中国也将面临美国施加的巨大外交军事压力。
再次梳理事件经过时会发现这些疑点:事发时斯诺登恰好在香港,而后迅速飞往俄罗斯,过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计划性;他竟然带着四台涉密笔记本及硬盘安全逃离美国,这像是美国安全部门故意造成的疏忽。
斯诺登称自身携带的涉密文件在香港时便转交给了英国《卫报》记者,而《卫报》随后表示文件已在英国安全部门的监督下销毁,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涉密资料流出。
斯诺登在俄罗斯进退两难之际,其在美国的女友结束了四个多月的沉寂,先后发出多张照片并配有文字符号,极有可能是密语,用来指示斯诺登下一步行动。
因为事情没有按照原计划发展,身在俄罗斯遭到全面监控的斯诺登无法与上级联络,鉴于斯诺登已实际暴露的情况,美国不得不以斯诺登女朋友的身份发布信息以稳定斯诺登情绪,并指示其下一步行动。
中国很明智,看到了其中破绽,没有陪老美玩。
而在中国权衡再三拒绝了斯诺登的入境请求之时,俄罗斯早已洞若观火,基本确定了斯诺登的真实身份,本着“要玩就玩死你”的原则,表面上给斯诺登开出优厚的避难生活条件,只要求他停止对美国的“伤害”,实际上对他进行了全面监控,还安排了一位实际身份是俄罗斯间谍的性感女郎到他身边。
结果斯诺登在这场闹剧里越来越身不由己,不得已发出愿意回国的声明,向美国施压,争取早日解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