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学第二书《玉器之道》简介
张远山
一、伏羲学简介
张远山,自由作家,独立学者,发表文章上千篇,出版著作17部,海内外版本30种。代表作《伏羲之道》、《老庄之道》、庄学三书等。
2013年8月,张远山在深圳首次举行“伏羲学”讲座(点击淡蓝色部分可跳转相应图文,下同),伏羲学问世。伏羲学是研究上古四千年华夏文化发生史的一门新学,计划撰写“伏羲学四书”:《伏羲之道》、《玉器之道》、《青铜之道》、《炎黄之战》。前二书描述夏代以前的上古四千年(前6000~前2000)华夏文化发生史。后二书描述中古两千年(前2000~前221)夏商周三代的中华文明对上古文化的全面承袭。
2015年8月,张远山出版伏羲学第一书《伏羲之道》(岳麓书社),专论上古伏羲族彩陶的天文历法之道,解密了伏羲六十四卦和伏羲太极图之谜,兼及夏《连山》、商《归藏》、周《周易》之谜。该书入选《南方都市报》“2015年度社科十大好书”第一名。著名评论家李劼先生撰写书评《全息思维的文化源起》,誉为“继王国维古史研究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式重大突破”。
2017年,张远山完成伏羲学第二书《玉器之道》(待出),专论上古玉器族玉器的天文历法之道,兼及中古夏商周玉器的天文历法之道。全书十章,前五章专论玉器三族(黄帝族、东夷族、南蛮族)的四类玉器,兼论夏商周玉器承袭上古玉器,融合上古华夏四族的天文历法。后五章以万字符、万舞、昆仑台为重点,专论伏羲族、玉器族两种天文历法体系的交流融合及全球传播。全书纯字数27万字(不含格式),图版数百(内含小图两千)。
《玉器之道》把华夏上古玉器分为四类:观天玉器、祭天玉器、威仪玉器、装饰玉器。综合考古证据和文献证据,全面阐释了华夏玉器的上古起源和中古承袭,精确抉发了每种玉器的天文历法对位和宗教神话内涵,系统解密了华夏玉器起源之谜和华夏文化众多疑案。
华夏玉器之谜包括:玉琯之谜,玉玦之谜,玉璧之谜,玉圭之谜,玉璋之谜,玉琮之谜,玉璜之谜,玉琥之谜,玉珑之谜,玉凤之谜,玉钺之谜,玉戚之谜,玉权杖之谜,玉柄型器之谜;“勾云形器”之谜,“玉兵”之谜,“玉帝”之谜,“玉德”之谜,夏代“巡狩五玉”之谜,商代“方明六玉”之谜,西周“祭天六玉”之谜……等等。
华夏文化之谜包括:“璇玑玉衡→浑天仪”之谜,“潢水→黄河”之谜,“旋垣→玄鼋→轩辕→黄帝”之谜,“葫芦→混沦→昆仑”之谜,“葫芦→匏瓜→盘古”之谜,“昆仑台→八角星”之谜,“昆仑台亞型三层→明堂亞型三层”之谜,“昆仑台→库里台”之谜,“四季北斗→万字符”之谜,“人猪合葬→北斗猪神→方相氏”之谜,“明堂月令→天人合一”之谜,“万字符之舞→万舞→巫舞→傩舞→商羊舞→禹步”之谜,“万字符→占星盘→六博棋→规矩镜”之谜,“绝地天通→盖天说→天圆地方”之谜,“黼黻”之谜……等等。
伏羲学第一书《伏羲之道》评论
二、《玉器之道》目录
玉器之道(张远山著)
目录
前言 复原华夏知识总图,贯通华夏八千年史
上编 玉器三族的玉器原理和天文之道
第一章 玉器三族,用管窥天
——上古玉器族、中古夏商周观天玉器总论
弁言、伏羲族立圭测影,玉器族用管窥天
一、黄帝族观天玉器:兴隆洼玉琯,红山旋垣
二、南蛮族观天玉器:河姆渡漆管,良渚玉琯
三、东夷族观天玉器:璇玑玉衡,原始浑天仪
四、龙山时代观天玉器:多孔玉圭,星组定位仪
五、夏商周观天玉器:承袭上古,融合四族
结语、观天玉器属天文,祭天玉器属人文
第二章 北极玄鼋,黄帝轩辕
——黄帝族祭天、威仪、装饰玉器总论
弁言、红山文化是黄帝族文化
一、“黄帝”、“黄河”二名南移
二、黄帝族祭天玉器的天文来源
1、祭天玉玦源于观天玦琯
2、祭天玉璧源于观天玉琯
3、祭天玄鼋源于观天旋垣
三、黄帝族威仪玉器的天文对位
1、束发玉冠上通北极玉帝
2、玉制权柄对位北斗猪神
四、黄帝族装饰玉器的天文内涵
结语、黄帝族玉器无不源于天文
第三章 万字开天,天帝骑猪
——南蛮族祭天、威仪、装饰玉器总论
弁言、南蛮族玉器后来居上
一、河姆渡南蛮族的玉器发韧
1、南蛮族、黄帝族的玉玦同异
2、双鸟象牙佩和四鸟兽骨尺
3、四鸟万字符和北斗猪神
二、良渚南蛮族的玉器超越
1、良渚琯王的纹样密码
2、良渚酋邦的两大神像
3、良渚纹样的三种图式
三、良渚祭天玉器的天文来源
1、祭天玉璧源于观天玉琯
2、祭天方琮源于观天圆琯
四、良渚威仪玉器的天文对位
1、三叉玉冠上通北极玉帝
2、通天权柄对位北斗猪神
3、威仪玉钺成为越族族名
五、良渚装饰玉器的天文内涵
结语、良渚文化的突然终结和后世影响
第四章 融汇三族,下启三代
——东夷族祭天、威仪、装饰玉器总论
弁言、丁字路口的东夷族
一、东夷族玉器的黄帝族元素
二、东夷族玉器的南蛮族元素
三、东夷族玉器的伏羲族元素
四、东夷族玉器的突破与创新
结语、东夷族文化的后发优势和迅速终结
第五章 龙山玉器,上古顶峰
——龙山时代祭天、威仪、装饰玉器总论
弁言、龙山玉器的三线西传
一、西扩南蛮支族的湖北石家河文化玉器
1、石家河文化的族属和来源
2、石家河文化的祭天玉器
3、石家河文化的威仪玉器
4、石家河文化的装饰玉器
二、龙山伏羲族的陶寺文化玉器和齐家文化玉器
1、龙山伏羲族的两大文化类型:陶寺文化和齐家文化
2、龙山伏羲族的祭天玉器
3、龙山伏羲族的威仪玉器
4、龙山伏羲族的装饰玉器
三、西扩黄帝支族的陕北石峁文化玉器
1、石峁文化的族属和来源
2、石峁文化的祭天玉器
3、石峁文化的威仪玉器
4、石峁文化的装饰玉器
5、石峁巨城与炎黄之战
结语、彩陶东传玉器西传,华夏四族文化融合
下编 玉器之道的上古传播和后世影响
第六章 华夏万字符是四季北斗合成符
——万字符传播史(上)
弁言、万字四斗,柄指四季
一、南蛮族万字符北传东夷族黄帝族
二、玉器族万字符西传伏羲族
三、玉器族万字符酷似伏羲族太极图
四、“绝地天通”与夏商周秘藏万字符
五、夏商周日晷、盖图秘藏万字符
六、秦汉六博棋、规矩镜秘藏万字符
七、“秦火汉黜”延续“绝地天通”
结语、华夏首创万字符,中古秘藏沉忘川
第七章 华夏万舞是万字符之舞
——万字符传播史(中)
弁言、万舞是万字符之舞
一、万舞是华夏祭天乐舞通名
二、万舞第一舞姿模仿伏羲族天帝造型
三、万舞第二舞姿模仿南蛮族天帝造型
四、万舞第三舞姿模仿万字符造型
五、甲骨文万字三体和金文万舞三姿
六、《诗经》三叠诗、雅乐三叠曲源于万舞三舞姿
结语、万舞是华夏舞蹈音乐诗歌戏曲杂技武术总根
第八章 华夏万字符万舞全球传播史
——万字符传播史(下)
弁言、华夏万字符和华夏万舞传遍全球
一、华夏万字符东传美洲
二、华夏万字符传遍亚洲
三、华夏万字符西传欧洲
四、全球万字符的天文解密
五、华夏万舞传遍全球
六、佛教万字符回传中国
七、万字符传统释义辨析
结语、上古文化传播的突破口
第九章 昆仑台传播史
——解密华夏文化核心奥秘“昆仑之谜”
弁言、昆仑台、八角星之谜
一、昆仑考源:葫芦→囫囵→混沦→昆仑
二、伏羲族昆仑台首见之地:大地湾
三、伏羲族昆仑台定型符号:八角星
四、伏羲族八角星东传玉器三族
五、南蛮族按照八角星仿建昆仑台
六、东夷族按照八角星仿建昆仑台
七、黄帝族按照八角星仿建昆仑台
八、伏羲族圭木、玉器族玉琯融合于昆仑台
九、《山海经》“昆仑”之谜
十、《山海图》的亞形结构是亞形昆仑台的放大
十一、昆仑三层与明堂三层的专名
十二、农耕族的昆仑台与游牧族的库里台
十三、盘古考源:葫芦→囫囵→匏瓜→盘古
结语、“昆仑”之谜是华夏文化的核心奥秘
第十章 顺天应人,以人合天
——夏商周礼玉制度及祭天、威仪、装饰玉器总论
弁言、夏商周统治者均为黄帝族
一、文献记载的夏商周祭天玉器
1、虞夏巡狩五玉
2、商代方明六玉
3、西周祭天六玉
二、考古发现的夏商周祭天玉器
三、考古发现的夏商周威仪玉器
四、考古发现的夏商周装饰玉器
五、考古发现的夏商周祭司玉人
六、西周“以琮礼地”与盖天说“天圆地方”
七、西周“玉器之德”违背华夏“玉器之道”
结语、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玉器古义沉入忘川
附录1、图表索引
附录2、参考文献
后记 穿越历史风沙,回到上古现场
三、《玉器之道》图例
龙山时代1.0版浑天仪:1璇玑,2玉衡,3玉琯
上古天球仪:1~3伏羲族,4~7西扩南蛮支族,8~15东夷族
红山黄帝族:北极玉帝
红山黄帝族:旋龟→旋垣、玄鼋、轩辕(勾云形器三型)
陕西伏羲族:十二月神彩陶罐(单双月两种神像)
良渚南蛮族:十二月神玉琯(单双月两种神像)

良渚玉器:三大纹样和三种图式
石家河南蛮族:北极玉帝
石家河南蛮族:天柱玉帝
华夏兽面玉帝四千年(前5000~前1000)演变
上古至商周衔尾龙:1~5上古,6~10商,11~14周
上古至西周衔尾凤:1伏羲族,2、3黄帝族,4石家河,5~8西周
华夏万字符生成过程:四季北斗合成
两种万字符(天盘卍、地盘卐)解密
四季北斗合成符(万字符)北极天象→天帝骑猪巡天图(良渚玉帝)
浙江河姆渡四鸟万字符解密
湖北清水滩旋转万字符解密
伏羲族连山历河图四象≈玉器族地盘卐四象
伏羲族归藏历太极图四象≈玉器族天盘卍四象
商周万字符:1~2商,3~6周
商周秘藏万字符:1日晷,2盖图,3六博棋,4规矩镜
华夏万字符东传美洲
华夏万字符西传亚欧
印度四季万字符解密
巴厘岛外折万字符解密
两河流域外折万字符解密
凯尔特旋转万字符解密
拉普兰箭头万字符解密

华夏万舞第一舞姿:北极天帝“顶天立地”
华夏万舞第二舞姿:北极天帝“降龙伏虎”
华夏万舞第三舞姿:北斗星君“踏罡步斗”
伏羲族昆仑台亞形三层及其符号:1大地湾F901,2姜寨F47,3八角星
夏商周明堂亞形三层:1底层宣室,2中层宗庙,3顶层灵台(昆仑台)
夏商周亞形图:1九州图,2盖天图,3日晷图
商周金文:巫史家族亞字族徽
河南安阳殷墟:商王亞形大墓
西周明堂亞形三层:1底室宣室,2中层宗庙(+3屋顶灵台)
东周明堂图:1齐宣王明堂,2《管子》玄宫图,3子弹库楚帛书
西汉王莽明堂亞形三层:1总图,2底层宣室,3中层宗庙,4顶层灵台
秦汉明堂瓦当亞形三层:1秦,2汉
山西平城北魏孝文帝明堂亞形三层:1立面图,2平面图
河南洛阳唐代武则天明堂亞形三层
昆仑台三层、明堂三层专名、别名总表
— END —

回复“庄子江湖”可查阅往期目录
点击链接可收看往期精华文章
长按识别二维码订阅“庄子江湖”
编辑:贺马儒
感谢分享朋友圈,转载请注明来源
纸质发表和出版,联系公众号后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