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除夕的晚上,观澜君正坐在饭桌前啃猪尾巴,主持人在电视屏幕里春风满面地提醒大家“别忘了摇一摇手机抢红包哟”。

澜妈在厨房里大喊:“澜啊,啥时候可以抢红包啊?别错过了,提前点告诉我。”
同时跟观澜君和澜妈一样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摇一摇抢红包的,还有观澜君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舅舅、舅妈、姑奶奶、姑爷爷,以及全国数亿人。
近几年来,抢红包过春节的风潮席卷了观澜君的家乡,也席卷了全国。从春晚到拜年、从亲戚到朋友,手机里的红包几乎成为大家最喜欢的娱乐方式。这让红包大战成为春节期间各家各户的“头等大事”。
观澜君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春晚红包有多火
春晚红包究竟有多火?
羊年春晚,电视屏幕开始直接对接抢红包专线。摇、发、抢,红包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一组数据足以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除夕全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央视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110亿次,峰值达8.1亿次/分钟。
110亿次!全国十几亿人一起摇,也要每人一分钟摇近十次才够啊!

@腾讯科技则抖出了更详细的数据:2014年微信红包在除夕到初八这段时间里吸引了超过800万的用户参加,共有超过4000万个红包被领取。春节期间新增的“拜年红包”以及除夕前期的预热则在有效培养了用户使用红包的习惯,微信红包正在成为春节期间的一种新习俗……
@中商情报网
甚至预测摇红包背后的商业逻辑:2015央视春晚微信红包摇一摇最可能颠覆的八大行业:电视、收视调查、广告、餐饮、传统零售、电视购物、广播、电影……摇一摇是O2O的催化剂。

然而,当手机里的红包连续几年刷遍存在感的同时,一些人也开始担忧:过年摇红包,究竟是缩小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还是拉大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年味去哪儿了?

就在观澜君不亦乐乎地摇着红包时,80岁的奶奶却问到:孩子啊,你一晚上都抱着手机在乐啥呢?
当观澜君抬头碰到奶奶落寞的眼神时,忽然涌上了一股难以言状的感觉……
要知道,从前,观澜君的亲人能聊天、观澜君的伙伴能打架、观澜君的过年更热闹、观澜君的红包不用摇……
事实上,@人民日报微议录也对此深表怀疑,《移动互联时代,年味在哪?》接连发问: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年该怎么过?……“数字年味”会成为新的“年俗”吗?
这种新的”年俗“,在新闻晨报记者@叶松丽的笔下化为了更具体的数字:如果摇晃一下手机算一次互动的话,那么我一家3只手机至少为春晚贡献了300次互动。这一晚的收获是一张8元滴滴优惠券,一张1.99元的彩票金……我们一家在这个美好的夜晚,几乎没有交流!
家在陕南一个偏僻农村的@毛启盈在搜狐《2015春节见闻:被移动互联网改变的村庄》中感慨:窗外鞭炮声噼噼啪啪,屋内摇手机哗哗啦啦……”延续数千年的山乡“除夕夜”,就这样被互联网改变了。为什么农村没有传统的年味了?
浙江湖州的@钱夙伟也对此感到痛心:当老人看到子女为“抢红包”而冷落了自己,子女固然尽兴,老人们倍感失落,如果这是年味,那么也会因为亲情的流失而变味。
事实上,观澜君的粑粑麻麻并没有因为被冷落而感到失落,因为他们也在抢红包……
而在一些怀疑的声音之后,更有一些怀念的声音。
@人民网《年味儿去哪儿了?》表达了过年乐趣的怀念:大人和小孩祭拜祖先,走亲串友……置办年货,添新衣……虽然物资匮乏,压岁钱也不多,但还是乐得屁颠屁颠的。
一边是互联网从业者因巨大商机而摩拳擦掌、振奋不已,一边是人们对传统年味变淡产生担忧。
观澜君不禁抚额沉思:红包究竟是个什么鬼?
红包是个什么鬼?
@钛媒体一语道破:红包本质上是社交。
那么,这种社交值得吗?

网友@小笑侠算了一笔账:我为了带上老婆孩子回家,坐十几个小时火车,花几千块钱成本,只为和家人坐在一起团聚,结果大家把摇红包当成主要交流内容,一个除夕下来顶多十几块钱,以及一堆没用的卡券,你说多不值?
半岛都市报的一篇报道中,网友@刘燕因为熬夜抢红包被爸妈训了一顿,继而感慨:“其实想想被红包影响心情真的不值得,在家也没有好好陪父母和亲戚朋友,感觉挺后悔的。” 
@龙其林则直接点出了“红包大战”背后的精神代价:网络机构的“红包大战”,看似让民众获得了意外的金钱收获,实质却是以让渡大家对于家庭成员的关注、对于现实喜乐的倾诉以及对于亲友精神世界的沟通为代价的。
“红包“的物质和精神成本如此巨大,为什么人们依然乐此不疲?是什么在吸引着我们?
知乎@李松蔚诠释了这种社交本质的吸引力:通过钱,我们试图把弱人际联结向稍强一些的方向转化。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可行的……但这种方式是否真能在网上制造出跟现实中一样的年味儿?甚至更远一点,能从根本上消解网络造成的人际疏离?我抱以谨慎的悲观态度。
不过,是不是所有人都觉得这不是一件好事呢?
前两天,@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创作的《春节自救指南》轮番刷爆朋友圈, 歌曲通过触发年轻人的精神痛点而让“春节恐归”再次引发热议。

机智如你,大概也发现了尽情地摇红包的另类价值——可以有效吸引家人注意力,不再聊一些你不想聊的话题。
可是,正如@知著网所说:终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长辈,也会以自我的标准来敦促后辈人……有效沟通互相理解才是正道。而那些唠叨和围攻也可能就是年的意义,是春节带给每个人的集体仪式感,以及亲戚之间所共有的纽带和情结。
而光明网时评@陈方则表示:多样化的过节方式,是和现代社会、多元文化高度匹配的。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过节方式,只要核心主题不变,呈现的形式就不该被拘囿。
鸡年,红包大战打不打?
就在观澜君跟大伙儿一边怀念传统年味儿一边内心挣扎地等待新一轮红包大战时,发起者们却宣布,红包大战在2017年春节下线。
腾讯集团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明确表示,微信红包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2017年春节不再有微信红包的营销活动,让人们有更多时间和家人相处。
再看支付宝,虽然近期强势推出集“五福红包”和AR实景红包,但负责人均表示将不再进行“红包大战“。
“五福红包“的产品负责人@冠华强调,今年不会对任何一张福卡刻意营造稀缺,唯一的目标就是把去年欠大家的敬业福都还给大家。
AR实景红包的负责人@零龙则明确表态:今年没有红包大战,支付宝对于红包没有任何拉动业务的指标,“所有的目标就是在春节这样的时刻让人和人之间能有更多的互动,为春节增加更多年味”。
但这样的表态似乎并未得到一致的认可。
@钛媒体
看来,近几年红包作为流量大户,商家和用户基本上不会退出“红包大战”。


近几日,最新版本的微信上出现的“面对面红包”功能似乎也佐证了这一观点。
@钛媒体
认为,面对面红包“很自然地通过其社交属性将以往的线上红包转移到了线下红包”。

而微信方面对此的解释是: 以前大家见面要发红包,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面对面发红包功能可以让大家以更方便、更有趣、更环保的方式给身边的人发红包。 
对此,网友
@辉
直言,“有点鸡肋,面对面直接发钱不就行了?看着还好看,扫码还有种强迫的感觉,怪怪的”。

再看支付宝的“集五福红包”活动,尽管许多网友直言今年门槛的确降低了不少,但正如网友
@阮
所言,集齐五福红包的人越来越多,两亿红包分到每个人手里能有多少钱呢?


的确,当大伙儿很嗨地扫了一圈福字以后,也许发现自己的支付宝钱包依然“寂寞”。

而作为围观群众,观澜君觉得,尽管商家一再强调不以“红包大战”为营销
策略
,但近几年来各类活动打响的全民抢红包大战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只要掉进坑里,是不可能轻易爬出来的……

抢红包的人,作为商业场里的围猎对象,也是不可能被轻易放过的。
至于诱饵,除了各类红包,还会是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但是,今年我们就不摇红包了,我要回家去跟麻麻准备年夜饭啦!啦!啦!
*文中图片均引自网络

 ·END·  
观点流
有价值的观点在流动中聚合
 微信ID:Guandianliu  

观点 · 聚合 · 价值
主编 | 刘   昆
撰文 | 唐斐婷
责编、制作 | 郑志华
※本微信号内容专属于
光明日报 · 观澜工作室
转载请联系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