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春节,却被老虎抢了头条。
大年初二,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发生老虎伤人+人伤老虎事件。 

私闯老虎领地的张某被一老虎拖咬,后经救治无效,不幸死亡,老虎也被击毙。
人死了,老虎也死了,但这并不是结束。两种不同的死亡,迅速在网络上掀起“挺虎派”和“挺人派”对立的热浪。
挺虎派:对规则的漠视比老虎更可怕
据观澜君观察,有北京八达岭动物园的悲剧在前,宁波老虎咬人事件发生后,舆论迅速膨胀在各社交媒体刷屏,而这些舆论又以“不守规矩该死”占据了主流。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主任@朱巍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是“挺虎派”。他认为,“该买票就要买票,如同太阳从东面升起一样天经地义。不买票,逃票,这个性质本身就是违规。票价贵,可以不去。这与吃不起饭,看不起病不是一回事,去动物园不是生活必需品。”在他看来,“规则意识与法治思维是我国社会必须经历的重要一课。” 
知名网络写手@和菜头在公众号上发文《纪念一头老虎》:“即便一个人做出了愚蠢的事情,也由其他人买单,无需他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只存在所有人无边无际的义务,个人没有丝毫承担责任的觉悟。”由此他感叹,“我们总是能看到有人越过重重防护,进入到囚禁猛兽的牢笼,在遭到攻击之后,野生动物要为别人的愚蠢付出自己的生命作为偿还。”
心理学博士@周若愚发表文章《可怜的老虎,你可知人心猛于虎》,文中观点与和菜头异曲同工。他认为,“被击毙的老虎投射了大众的一个心声:明明犯错的是你,但为什么要我来承担责任。我没翻越护栏,我只是按照我的天性行事,但最后却要我偿命呢?”
 “悲剧发生了,我们该理性看待这件事。抛开规则大谈人性,只能是留下一地鸡毛。而‘门票猛于虎’论,‘围栏不够高’论,除了满屏口水,看不到对规则的理性思考。漠视规则者,处处是‘老虎’。”红网作者@宾语对这起事件进行了深刻剖析。
微信公号@哪梁爽哪喜庆进一步对上述观点进行了引申:“而我觉得更加可怕的是,存在着因为漠视规则而获得好处,或者因为遵守规则而代人受过的现象。 老虎的命也是命,它没有越雷池半步,倒是不仅藐视社会规则、还挑战丛林法则的张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结果老虎却因张某的不守规则而被击毙再严密的安防措施,再高的围墙,再密的铁丝网,也拦不住不守规矩的。” 
挺人派:生命的代价足够沉重
挺虎一派观点充分,挺人派也不甘示弱,针锋相对。
@新京报1月31日发表社论称,在节日当口,面对这样的惨剧,哪怕内心有再多的“怒其不对”,也不宜摒弃基于人本原则的起码悲悯。要知道,尊重逝者,哪怕只是出于一种“仪式化的哀悯”,也是一条基本的公共行为规范。一个不能约束自己的言论边际的人,即便挥舞着规则的大棒鞭挞别人,又如何让人相信他自己会是规则的模范遵守者?
专栏作家@刘远举在凤凰评论发表文章《老虎咬人,到底什么是规矩?》,他认为,世间所有的规矩,最大的恐怕是人道主义精神。所谓法律莫过于人情,某种程度上,也包含这个道理。逃票只是小恶,却不幸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令人唏嘘,而“罪”“罚”的巨大落差,就包含着人道主义同情的空间。至于老虎,作为人工繁衍之物,它的存在的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取悦人,当它伤害到人的时候,人肯定是第一位的。文末,作者评论道,“古人有苛政猛于虎的说法,而今天,一个人被老虎吃了,无数中国人在叫好,这背后的隐喻比那些缺乏同情心的冷血叫好更令人后背发冷。”
媒体人@魏英杰撰文《“同情老虎”,掩饰不住的冷血逻辑》称:“因游客自身有错,非但吝于同情,反而选择站在老虎这边,这哪里是什么规则意识使然?只不过是优越感使然罢了。”他感到人心的丧失,“这就像行人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结果有人不但认为撞死活该,还心疼起车子被撞坏一样,其背后不是对规则的敬畏,而是对生命的漠视。”
微信公号@牛弹琴则从张某作为家庭成员的角度进行了阐释:很多人议论的是规则,是素质,是智商,这确实是问题,他难辞其咎。但老虎吃人背后,你们可曾看到一个中年男人的悲哀!?当前登峰造极的门票经济,事实上已将很多穷人都阻挡在美景之外。这看似增加了一些地方政府的收入,实则是对社会公正的极大伤害。
知名主持人@崔永元也认可这一观点。他在微博上表示,“死者是两个未成年孩子的爸爸,一个家庭的支柱,无论如何,这死亡都是令人悲痛的。你们要想讲规则,有的是机会,就怕你不敢张嘴。 ”
规则当守,生命亦堪悯 
两派的争论目前仍在网络上发酵。这似乎成为某种程度上的死结,代表着截然对立的思维方式。
微信公号@周冲的影像声色文章《被老虎咬死,到底是不是活该?》一语点破了事件争论的本质:这种分裂的民意背后,存在两种焦虑。一种是对秩序不被尊重的焦虑,一种是对人命不被重视的焦虑。同情老虎的人,是因为痛恨藐视规则之恶。同情受害者的人,是因为难容杀人之恶。
在律师@邓学平看来,同情人还是同情老虎,是个伪命题。“将两个问题人为对立,是在有意无意地将怒火引向不幸者,增加其罪责。作为一起公共事件,不应满足于民事争议的解决,更不能止于‘隔岸观虎’,因为漠视规则、不守底线绝非张某一人独有,作为惯常现象,此类弊习已深刻地塑造着我们这个社会的秩序形态。”
对此,安徽交通广播特约评论员@边冠峰也表示,“其实,最应该问的问题是:它为什么不会重演? 答案是:它注定会重演!而且,这类惨剧还将在宁波之后,在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方式,继续重演下去。至少在目前,我们还看不到它的终点在哪里。因为,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性里,一直就潜伏着一头不守规则的老虎,并随时等待着一个触发的机会。” 
资深媒体人@日月其往深深叹息:潜于人心的“虎”,一是无视规则的潜意识,一是人本情怀的缺失,这两方面导致了人们律人以严,律己以宽,形不成有规则的宽容。
知名评论人@宋志标认为,不管是哀悼老虎,牵扯出动保与规则的线索,带出谴责素质的论调;还是哀悼死者,以人性论为归依,回到对机构、对组织等可靠性的敲打上,都共享同一个象征的意味,那就是:麻木,混乱,厌恶,已经溢出了老虎致人死命的具体事件。老虎在疯狂的心里,成为我们无法处理的麻烦。
反思,显得比争论更为重要。
不管怎样,诚如@周冲的影像声色所言,“但有一种基本的规则,却是应该去听取和吸纳的:受害者已经离去,就让他安息。还活在世间的成年人,都严守界限,在规则之中为人,按契约行事,不伤人,不逾矩,这个世界才不会成为张开的虎口,让每一个人都充满危机。”
“若干年后,如果再发生这样的惨剧,如果我们既能悲悯老虎,也能悲悯死者,且能由此反躬自省,洁身自好,不使咎由己出,那也算一个清平世界了。”微信公号@空中语写道。
然而,对于死者来说,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了。外界喧嚣,山头上,将多添一座坟茔。 
*文中图片均引自网络
·END·
观点流
有价值的观点在流动中聚合
 微信ID:Guandianliu  

观点 · 聚合 · 价值
主编 | 刘   昆
撰文 | 于   敏
责编 、制作| 唐斐婷
※本微信号内容专属于
光明日报 · 观澜工作室
转载请联系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