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8日,大年初一。周星驰编剧监制、徐克执导的《西游伏妖篇》正式上映。作为鸡年春节档备受期待的贺岁片,《西游伏妖篇》不出意料地创下华语片首日票房新高。
在其上映后的数日内,票房也是一路高歌。据电影票房统计数据,截至2月5日19时17分,票房累积突破14亿大关。
14亿!观澜君也被这个数字惊了一惊。
然而,当商业媒体还在为这些数字摇旗呐喊时,一些观众走出电影院时却体会到难言的失落正如独立鱼电影@马香玉所言:对于很多人而言,《西游伏妖篇》通篇剧情简单、演技尴尬,只有周星驰电影中一再重复的配乐和喜剧梗,口碑难以走高。
故事太弱、人设无趣、演技尴尬、笑料都是老梗,拼凑乱七八糟。
这些来自观影者的吐槽最终化作了豆瓣电影上一个与高票房巍然对立的数字——评分5.8。尚未及格。
与之相互映衬的,是一波又一波的大规模吐槽:
就像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许多电影面临的尴尬境地一样,高票房低口碑的魔咒似乎也套上了星爷的这部电影。
而在诸多吐槽中,许多人对四年前的《西游降魔篇》、甚至更久远的《大话西游》表达了深切怀念。这种怀念大多源于对《西游伏妖篇》缺乏情感表现力的不满。
搜狐娱乐@斯汀蜀黍说:与降魔篇相比,伏妖篇最显而易见的缺点就是通关不刺激 ,故伎施太多。走进电影院,点了一碗情怀的鸡汤后,却被汤里半斤八角一斤桂皮狠狠呛了一把……为了怀念妈妈的味道,就使劲撒妈妈的调料,缘木求鱼……徒有情怀没了情感,只好拿回忆买醉。
严肃八卦@萝贝贝表示:《西游伏妖篇》不是没有创意,不是没动脑子,可惜用了一点点就半途而废,像看到才子写了个不错的故事梗概就开始注水。观众对满天的打斗没有耐心,感受不到情感和力量。
数洞社媒@林废宅则认为:《伏妖》里最有人性光辉的是林允扮演的白骨精,但她的存在感依然薄弱……作为《大话西游》的情怀延续,你难免觉得降魔和伏妖关于爱情的那些部分不够畅快,最后只能在卢冠廷的《一生所爱》的悠扬曲调中缅怀过去,在黄沙漫漫的戈壁沙漠怅然若失。
在一堆遗憾和缅怀声中,@逆旅拾遗言简意赅地对三部影片做了总结:如果说1994年的大话西游让我们笑中含泪,2015年的西游降魔让我们有喜有悲,那么今年的伏妖篇完全是不知所云,毫无亮点。
在各路评论里转了一圈,观澜君也悲伤地发现,大部分对于影片的赞赏似乎更多地停留在特效上。
也许正如著名影评人毒舌电影@毒Sir所言,周星驰+徐克这对组合才是电影最大看点……电影的前半段,两人的互补与碰撞,产生出让人惊艳的化学反应……从《降魔篇》开始,周星驰手下的西游题材就走向暗黑,而徐老怪的加入,则让续作处处散发着刺激观感的邪气。
撇开情节、演技等因素,豆瓣@文明星际表示,伏妖的特技镜头,是华语电影里到目前为止,最好的最酷炫的。充满整部电影的细节特效,更是良心定制,诚意满满。并且特技镜头的爆裂,配合音乐、剧情发展,华丽丽燃烧起来。
在独立影评人@苏杨看来,特效和创意撑起了半部电影。与其说这是一部周氏喜剧,不如说这是一部徐克的魔幻打怪大片,徐老怪炸裂的特效就像漫天的烟花,足以让观影群众在春节中体会到影片的欣快感,其实一部影片被贴上贺岁档标签,本身就可以掩盖很多剧作上的缺陷。
然而,尽管有热热闹闹的贺岁档标签打掩护,人们历来对周星驰电影的高标准期待却依然让种种缺陷难以遁形。
在数洞社媒@林废宅眼里,这部鬼魅横生的残酷寓言,被生生处理成合家欢的商业大片,所有精致诡谲的邪典气质被包装成一个打怪升级兼无厘头耍宝的西游魔幻故事。是不是春节档大家都不需要动脑子了只要爆米花就行?两位大爷还是轻视了内地影迷更好的观影追求了。
就连自称星爷亲生粉的@毒Sir看完电影后也禁不住叹道:《西游伏妖篇》的好与不好,都很明显,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半部好片”。
不好的另一半是什么?在@毒Sir看来,《伏妖篇》比起之前,百分百、纯粹的周星驰作品,少的,就是一份血肉模糊的惨烈。
这种相似的遗憾感,在严肃八卦@萝贝贝写的《西游伏妖篇和周星驰旧作的差距,大概是林允和舒淇的差距》中,化作文末一句饱含深情的问句:居然有一天啊,周星驰的故事也敷衍了起来。是他老了吗?
《西游伏妖篇》剧照
如果说,因着对周星驰及以往的西游系列电影仍深怀敬意,一些人对这部影片的评价饱含失望、遗憾、怀念、期待等多种矛盾心绪,那么,抛开周星驰本人的昔日光环,就电影本身与《西游记》原著的关系来看,另一个角度里好评与差评的交锋则来得更简单直接、也更激烈些。
自称《西游记》骨灰级粉丝、看过所有改编影视作品的@常江在公众号北青艺评上义愤填膺地指出,这部以《西游记》为核心IP、由周星驰和徐克联手打造、号称口碑卓著的《西游降魔篇》续集的西游大电影,与《西游记》之间的关系仅仅是概念上的而已。
在强调“电影松散地改编自《西游记》原著的三个故事”之后,@常江毫不留情地表示:我拒绝将《西游伏妖篇》看作是一部西游大电影,因为它实在与《西游记》的文本及其包孕的文化逻辑没有一丁点的关系……比起对原著的不引用或错误引用,我想这是《西游伏妖篇》对《西游记》最终极的背叛:不要取经,只需降妖;拒绝目的,let’s party。
终极背叛!观澜君在这个极其严厉的评价中久久回不过神来。
不过,这一番义正言辞的猛烈抨击并未得到太多附和,迅速涌来的却是一大波网友的口水。
一批网友纷纷表示将“取关”该公众号,并对文中观点发出抗议:麻烦去读一下西游记本身。
在他们看来,作者之所以得出“终极背叛”的结论,是因为没有读懂吴承恩老爷子的《西游记》原著。
网友@文Tao毫不客气地直言:这篇文章显得无知浅薄……《伏妖篇》讲修行的残忍性……师徒四人之间的腹黑心机,阴谋诡诈,才是电影的主题。唐僧上半部的蛮横无理,虚张声势,都是度化三人魔性的重要手段。
@揽花去 晶晶认为:这部电影人物性格刻画是关键,唐僧本来就是这么罗里吧嗦,遇事处处把自己撇清,一点点小事就去训斥孙悟空的人。
而就在类似的一场场口水仗背后,一些观影者们似乎也开始试着从无数质疑声中重新审视这部电影
鹿之角@李婧直言: 我真想提早劝大家一句,《西游记》本就不是一个美好的童话,而是一个黑暗的恐怖故事……人们往往忽视了原著中“抒发人性”的部分,殊不知,那就是最黑暗、最值得推敲的部分……如果只是写美好如何美好,《西游记》永远都无法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它写了“不美好”的部分,它才真实,它才让你感同身受。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一部分观众的想法也与网友@步类似:这将又会是一部和大话西游一样经典的星爷电影,或者说比大话西游更经典。
事实上,更多的赞誉似乎也的确应该归功于电影与《西游记》原著在人性描述上的契合。
以此为切入点,鹿之角@李婧分析了一部分人无法接受《西游伏妖篇》的原因:作为西游迷的周星驰, 深得原著中对人性洞察的精神,在改编剧本上也不遗余力地把人性的幽暗发挥到极致,这多少令深受86年央视版《西游记》影响的一代人心理不适。
从这个角度看,有人认为,86版电视剧《西游记》反而对原著不够尊重。
网友@悪魔のさびしい认为:现在有太多人被86版的《西游记》蒙蔽双眼,先入为主的以为那就是最契合原著的改编,殊不知那只是被杨洁老师改编的一部老少咸宜的儿童剧……虽然这部《西游伏妖篇》在情节与风格上被改成现今的无厘头爆米花,但整部片子体现的师徒四人的关系以及三个徒弟的凶残都是最贴合原著的。
搜狐娱乐@逆规则甚至觉得:86版《西游记》好是好,遗害也不少。它树立了样本,却也束缚了后来的创作者,甚至束缚了观众的想象力。许多暗黑成分被剔除掉,形象是光洁顺眼、老少皆宜,而周星驰的西游故事,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是不打折扣的杀人犯,唐僧也更人性一些,这其实更接近于原著。
不过,在这些围绕原著的争论中,也有人开始尝试厘清不同影视作品与原著之间更深一层的关系。
每日人物@矮木将电视剧《西游记》与包括《西游伏妖篇》在内的周星驰系列电影构建的不同世界进行了对比。
在@矮木看来,西游记架构起来的世界观分为两派:一派是1986央视版的《西游记》……在这一重世界里面,孙悟空是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唐僧慈眉善目,八戒憨态可掬,沙师弟只会说“师父被妖怪抓走啦”……老一辈的电视工作者,为人们构建的是一个简单干净的二元世界另一派则是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系列,它的壳子是无厘头的、闹腾的、打破一切规则和传统,但底子却是彻骨的悲伤和无奈……
对于这不同世界观的两派,北青艺评@李星文将其比喻为“一树两果”:老版电视剧放大了西游里理想化、“正能量”的部分,周星驰放大了西游里世俗化、“负能量”的部分,一棵树上结出两个果子,都有忠实的部分,也各有背叛。
的确,当我们将视野放得更宽广一些时,也许正如@矮木所言:没什么孰优孰劣,86版《西游记》是孩子世界里永不熄灭的英雄梦想,《大话西游》则是遍尝生活困苦之后心领神会的成人寓言。
那《西游伏妖篇》呢?
也许当各路人马将这部电影进行横剖直切式的品评时,口碑两极、争议满天已经是它必然要接受的命运了。
《西游伏妖篇》的套路与反套路都如此明显,而不同的看客在其中看到了不同的世界,迥异的观看视角和审美体验在电影之外碰出了巨大火花,衍生出解读价那么口水与点赞对星爷和徐老怪或许不那么重要,对你的朋友圈比较重要。
你会为此二刷《西游伏妖篇》吗?

*文中图片均引自网络
·END·
观点流
有价值的观点在流动中聚合
 微信ID:Guandianliu  

观点 · 聚合 · 价值
主编 | 刘   昆
撰文 | 唐斐婷
责编 、制作| 郑志华
※本微信号内容专属于
光明日报 · 观澜工作室
转载请联系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