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春节,在“年味儿淡了”、“过节没劲”、“春晚无聊”的声音中,中央电视台一档综艺节目,意外反转了节日氛围。
它,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在诗词大会现场答题的武艺姝
在“飞花令”环节中,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圈粉无数的“00后”的才女武艺姝,被节目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盛赞为:“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上台,就是一副古典小淑女的模样,但一谈到喜爱的诗词,又立马喜笑颜开,流露出少女的活泼和兴奋。
@小笑侠说,从她的身上,看到了文化的舒展姿态,这正是诗词底蕴的一种体现。
文亦舒,武亦姝。
激发了中国人骨子里的诗情
不单单是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中,令人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两位农民选手。 
一位是白茹云。她与诗词的结缘并不美好。弟弟8岁时,脑子里长了一个瘤,发作时,他把自己的头都打破了。白茹云身为长姐,需要看护弟弟。没办法时,她就给弟弟唱着背诗,弟弟听了,就安静下来。
在诗词大会现场答题的白茹芸
那段时间,她积累了很多诗词。6年前,她得了淋巴癌,在住院的一年多时间里,她把厚厚一本《诗词鉴赏》读完了。做完化疗以后,她的身体出现诸多问题,但她还是自信地站在了《诗词大会》的现场,一出场,就念了一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她答对了全部的9道题目,也只是微微一笑。她说,我现在已经不觉得有什么了,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波折。
易美传媒@阿福感慨:
才气,才是女性最美丽的模样。
来自内蒙古的百人团选手王海军,65岁。他做了一辈子农民,只读了4年书,却非常热爱诗词。现在他摆摊修自行车贴补家用,修车间隙也不忘写诗,过去三年他已经写了一千多首诗。对他来说,这一辈子,诗就像荒漠中的一点绿色,总能带给他希望和渴求。
没有华丽的外表,却因淡然从容、豁达爽朗的形象,他们都得到了观众的尊敬。这种气韵正是诗词赋予的。每个人对诗的真意都有不同的理解,但只要它能对我们的内心有催发梦是我们感动,能唤起我们对生活的信念,就是诗的真意。
“这个节目火最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中国人仍有不死的‘诗心’。”蒙曼说,诗歌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最古老的方式,虽然这样的文学形式逐渐被放弃了,但是基因还在,《中国诗词大会》打到了鼓点上,一下激发了中国人的诗词基因。因为生活节奏快了,人们渴望回到慢节奏的古人生活。我们今天的生活太物质化,太实用主义了。诗词大会勾起了大家的诗心和怀旧感。中国人一直是有诗心的,只是需要有外界的力量来激活。 
媒介专家靳智伟认为:“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人对诗词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这构成《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社会基础。《中国诗词大会》充满了诗情画意,在强化哲理的同时没有酸腐的道学气味。”
网络语言终将被遗忘,而诗词永存
资深媒体人贾泱说:“现代语言尤其是网络语言,虽然容易被人接受,但难以流传。此前南宁失恋小哥“蓝瘦,香菇!”的视频去年火遍了网络,但明年就有可能被忘在脑后。而同样描写失恋的感受,唐代诗人李益在《写情》里是这么说的: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比起‘蓝瘦香菇’来,高下立判。
诗词永存,是因为诗词作为中国人最早的叙述语言,早已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在当代,因为我们繁忙的日常,诗意似乎无可寻觅。
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大约误会了诗歌,也把诗意想得太过狭隘。
诗歌本就起源于劳作。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诗经》中,关于描绘劳作的诗歌数不胜数。
《周南·芣苢》描绘了妇女采芣苢子时所唱的歌。“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魏风·伐檀》是伐木者之歌。农奴们辛苦下地耕田,收获的粮食却进了贵族的谷仓。《伐檀》发出了愤怒的呼声与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诗词在记叙日常、倾诉情感时,也在记录历史。
历经千年,中华诗词里蕴藏了多少信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中,就有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的是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另一个是“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短短两句,千愁万绪。这种心情,你读到了吗?
再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中,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汉代画像砖中的窦宪率兵打败匈奴
在这里,词人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无法归去,因为尚未建立军功、勒石燕然。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此外,登高、凭栏、锦书、鸿雁,每一个词都有独特的意象和丰富的故事。
人的感情是互通的,所以,古代的诗歌,在今天依旧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凡古诗词,多是亲近自然,吟咏山水,描绘朦胧画卷,读来美不胜收。这种人与自然合一的已经,不禁令人迷醉。这也不正是习大大所说:“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吗?
诗词的句子,是中国文学宝库的关键词,为理解中国文化勾勒出清晰优美的线条。
你有什么理由不庆幸,生长在诗歌的国度?
热捧当前,少不了一瓢冷水。
特级教师王白云认为,在诗词大会上,比的并不是对诗词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宫格、干扰项,在熟稔中高考套路的语文教师眼里,简直是一场标准化考试。古诗词或传统文化复兴的端倪,在这样的诗词大会上,能看到几何?实事求是地说,不多。
王老师进一步说明,可以想象,如果诗词大会无关诗词,而是“歌词”大会、“段子”大会,收视率也低不到哪里去。
自媒体人傅踢踢也评价道:我们其实脱离诗词的语境太久了,离诗词的世界也已经很远,当现实生活已经脱离诗词的文化环境,要坚持阅读、理解乃至背诵,悲观一点说,只能靠自己。而仅剩的安慰是,诗词真的丰富而动人,不会让每个寄托情感的人失望。
好就好在,我们真的是拥有好诗词的国度!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王健认为: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饱读诗书的人少了,在网络上吐槽争论的人多了。专注于文化内涵的人少了,重视颜值体型的人多了。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文化素养和文化基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诗和远方”。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现场
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就曾明确提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人们不能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多年来,它被遗落、黯然失色于泡泡糖般俏丽轻浮的的快餐文化中。而被我们扔在身后的,是五千年的巨擘。此番全国范围的诗词狂欢,唤醒的是中国人基因中的风雅。
在人民日报评论员@李斌看来,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灿若星汉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几句古典诗词。
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胡晓军则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底蕴、底子和底气,理当被当代中国人努力传承和大力弘扬。
《文汇报》@辛鸣则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当我们把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现实文化有机融合起来,这样的文化怎能让我们不由衷地自信?
武亦姝和诗词大会碰撞出的火花,会仅此而已吗?
中央不答应!想看更多的武艺姝?中央文件大力支持!@学习小组的评论透露出的政策背景是:今年1月25日,中央两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作。
人民日报@党报评论君指出:向传统文化致敬,我们以独特的智慧和价值屹立东方,以包容和创新的勇气走向未来。
明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你脑海中浮现出哪些诗句了呢?

*文中图片均引自网络
·END·
观点流
有价值的观点在流动中聚合
 微信ID:Guandianliu  

观点 · 聚合 · 价值
主编 | 刘   昆
撰文 | 赵丹辉
责编 | 唐斐婷
※本微信号内容专属于
光明日报 · 观澜工作室
转载请联系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