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凯来了
王俊凯在北京电影学院参加艺考被拽下口罩,导致考场秩序紊乱,引得考官发飙;林妙可艺考频频落榜被讽刺“一手好牌打烂了”……
热闹的艺考,已经接近尾声。
又是一个冬季,无数学生奔赴这年轻的战场,这群半路出家的考生,有的看中前途,有的看中“钱途”。
凭着一腔热情与艺术天分报艺考,这无可厚非。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短期培训去掌握一个并未接触过的艺术门类,以达到“低分上好大学”的目的。
追随者众,艺考就成了圈钱的重灾区,很多人的眼睛红了,心却黑了。
艺考培训班的那些事儿

艺考的第一个门槛,就是
培训班作为艺考过程中花钱的大头,也是每个学生走进艺考的必由之路。
可你知道你花大价钱进的各种噱头的培训班,去掉浮夸宣传的“美颜”之后,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子吗?
一家“童星”培训中心
西安某艺术高校在校生陈聪(化名),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一家艺考培训机构负责人。21岁的他开着一辆新款奔驰C200L,衣着光鲜、出手大方。
从大一入校就嗅到了商机的陈聪,拉着几个同学,开起了传媒艺考培训工作室。一开始,他致力于挖掘朋友圈。后来,在母校一位老师的“指点”下,开始专攻学校老师。“对半分成,你给我拉一个学生,直接结算学费的一半。”
学校老师推荐介绍,是艺考培训机构招生的主要途径。
据了解,很多艺考培训机构并没有合法培训资质,许多打着“中传、北影老师授课”的培训班实际上是挂羊头卖狗肉,其间并没有所谓的中传北影老师,即算是有,老师所参与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时间也少得可怜。
一名知乎用户的匿名爆料
那么问题来了,在教你的,都是什么人?
跟中国培训业目前的乱象一致,大多数授课老师是刚毕业甚至没毕业的大学生,这些老师普遍没有太多的授课经验,也没有教师资格证等教育从业资质证明,那为什么要用他们呢?
因为便宜呀。
培训机构用着最廉价的劳动力,保持着利润的最大化。“假设只是个30人的小班,每个学生收费18000元,一个艺考季就是54万。”
那这种集中培训下的“未来艺术从业者”究竟成果如何?
观澜君的一个朋友当年参加了传媒艺考的“速成班”,几万块一个月的培训下来,所报学校却无一通过,文化课的学习也耽误了,只读了一个专科院校,悔恨至今。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杨杰指出,“可以肯定艺考培训对取得理想分数有帮助,但艺术是个性化的美,而艺考培训是模式化的,工艺化的批量生产把艺术当成一种工具,并不是真正的艺术,更不能通过培训提高一个人的艺术天分与素养。”
骗子与潜规则齐飞

艺考各项必须的费用已经够多了,可还有不少人将冤枉钱花在“暗处”。
一名往届艺考生用自己的惨痛经历现身说法,“在考试的时候,他让你留一个电话号,然后让你去面试,会承诺你拍电视剧,不能演男二男三,也能演男四男五,但是要交钱培训,涉及费用大概在一万五到两万之间。一般等你交上钱之后就没有后续了。”
参与过不止一家无证办学机构经营的业内资深人士王东介绍,有人跟家长吹自己能直接拿下评委,给15万绝对保过,“但实际上他根本不认识,钱收来他不动,等考试结束,考生要过了,他就名正言顺、心安理得;要没过,去给人家退钱,随便编个理由。”
18岁的小丽曾两次参加艺考,一心想报考中戏,结果被一名自称手里有保送北影和中戏名额的骗子骗走了60万元。这60万,是小丽妈妈的救命钱。
教育学者熊丙奇表示,“艺考招生畸形繁荣,一是高校为赚钱,二是学生为混文凭。这两个出发点就导致一些高校沦为‘贩卖文凭的工厂’,衍生出种种艺考乱象。”
就算你巧妙避开了这些陷阱,却避不开已成常态的“潜规则”。
艺考领域几乎每一年都会爆出腐败大案,2015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音乐老师罗天如因受贿罪入刑;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原院长孟新洋因受贿罪获刑5年。
孟新洋案中,家长会拿出少则三五万元,多则十来万元,专门用于考前“打招呼”,送给孟新洋。有的学生在考前被介绍给孟新洋“走一次课”,让他认个脸,方便照顾。有的家长甚至不知道钱送给了谁,也不认识孟新洋。
这种“递条子、打招呼”的现象绝不是个例。
马女士的女儿去年参加华东一所高校的校考,考前花高价在当地报了一家保过提升班。考试前一天,培训班通知要考某部电影的影评,并给出要点,第二天考试中果然考到了。听女儿说,培训班老师竟挂着证件,进到考场里给自己的学生现场“指点”。
更有甚者,直接买卖学校的艺考专业合格证,观澜君只想问,看着寒风中等待的学子们,这钱拿的不烫手么
评论员李蓬国表示,艺考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分艺考老师价值观发生扭曲,他们享受这种腐败,无论是权钱交易,还是权色交易,只要沾上“艺术”,就视之为“高雅的腐败”。正如孔乙己所说的:“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光明网评论员指出,艺考腐败,是从起点处影响艺术和影视等行业价值观念,加剧“贵圈真乱”“影视圈就是一个大染缸”等现象,拉低整个行业从业人员水准。
艺术教育培养的是什么人
艺考对文化课分数要求大幅度的降低,使得很多人将艺考视为高考之路的捷径,也加剧了很多人对艺术的偏见,“他就是学习不好才去学艺术的”。
艺考生排队备考
艺考对于文化课分数适当降低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来是给真正的艺术人才优待的好政策,可在过度降低文化课分数门槛之后,不仅使艺术领域对于文化素养的重视降低,所滋生的乱象更让真正有艺术天分的人可能就此埋没
不论何种门类的艺术,都该是活的,不该是套路,不该参与过多的目的,更不该被铜臭之气所污染,这种现象磨掉了许多学生对艺术最初的热爱与热情灵气丢失了,仅余匠气
我们要培养的,是一群对艺术有着执着的热爱、钻研的欲望、过人的天分的人,而不是一群应试教育模式化生产出来的投机分子,更不是一群没有文化素养的盲流子。没有文化素养打底,谈何艺术创作,谈何艺术成就
今年中国美术学院校考,“不按套路出牌”的考题让一些考生怨声载道,却让观澜君内心稍有安慰。“半年多来拼命画‘彩头’(彩色人物头像),到考场一看题目却是风景。”
观澜君觉得,这是进步。此举正是看到了突击培训、机械重复的“套路”对艺术人才培养的伤害,所以才要打破多年来形成的备考陈规,把那些靠考前强化速成的考生挡在门外,最大限度“过滤”掉应试培训的影响,筛选出真正功底扎实、有艺术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学生,这才是适合并应该走上艺术之路的人。

部分艺考生的真实心态
艺术没有套路,艺考也不该有套路,可以预见,今后艺术人才培养和选拔,将更为看重艺术赏析能力、综合文化修养等素质,也将会有更多的“不按套路”,这是对考生本人负责,也是对艺术负责。
*文中配图均引自网络

观点流
有价值的观点在流动中聚合
 微信ID:Guandianliu 
观点 · 聚合 · 价值
主编 | 刘昆
撰文 | 张力斌
责编 | 侯楠楠
※本微信号内容专属于
光明日报 · 观澜工作室
转载请联系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