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厨的春夏秋冬》开!播!啦!
从今天起,每个礼拜三,
在《黄小厨的春夏秋冬》,
黄小厨用节气、美食和温暖回忆,陪你吃饭。
人世间,千般情感皆有温度,万种食材亦有性格。
一食、一味,一餐、一情,
让我们随季而食,感受自然的馈赠,
让黄小厨陪你一起,
用时序更迭的温度和仪式感,
共享生活中所有细水长流的美好日常。
第一集·端午
——黄小厨的家传碱水粽你吃过没?
黄小厨的端午小笔记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 你们知道端午节在最开始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吗?
春秋之前,吴越之地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 你知道最好不要说 “端午节快乐” 吗?
因为端午节是驱阴辟邪、拜祭祖先和纪念先贤的节日,所以恰当的说法是 “ 端午安康 ”而不是祝人“ 端午节快乐 ”。
● 你知道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浪漫的习俗吗?
传统的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 你知道黄小厨被用雄黄酒画王字是有渊源的吗?
旧时端午节有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是为了驱避毒虫,却病延年。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 你知道小时候最爱戴的五彩绳是来自汉代的祝福吗?
汉代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或者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或者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或者以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或者用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
● 你知道戴香包还有许多独特的讲究吗?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荷花、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万事如意,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如果是热恋中的女生还会提前很长时间就做好香包,在端午节那天送给男朋友或心仪的对象。
● 你知道端午三友吗?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需要开始注意。
● 你知道粽子的历史和粽子的种类吗?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
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 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当然还有我们黄小厨家传的碱水粽。


部分文字来自网络,未作商业用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