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申明:本文由微信公众号:
留学全知道(ID:EduKnow)原创,
作者:Shasha,编辑:桃子
可尽情分享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世界最强大现役运载火箭——
“猎鹰重型”发射成功,
推力相当于18架波音747飞机!
有没有颠覆你的想象力?
但成功不是一朝一夕,
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大脑,
让兴趣变成一种能力?
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姜玉芹老师,
独家解读适合孩子的科学学习。

大家今天都被“猎鹰重型”火箭震撼到了吧?身为高级灵长动物,我们从来没有停止对于外太空的好奇!不过,梦想的实现可不是一朝一夕,从一个喜欢火车的小屁孩,到制造重型火箭的工程师,成功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这难度可不亚于两万五千里长征。
如何把孩子的兴趣变成能力?当孩子在公立学校面临中考,还能不能坚持兴趣?你知道孩子的偏门爱好,也可以成为科技特长,升入斯坦福大学吗?
在科学家被各国抢着招揽的年代,新生代爸妈和娃娃们加油吧!
今天请来这位嘉宾——姜玉芹老师,是一位科学教育达人。她也是一位男孩的母亲,她从2011年开始在世界各国调研,2012年起,把全球顶尖的科学教育赛事引进到中国来,一番本土化之后,让中国的孩子学习并获得启发。
50岁的姜老师曾经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老师,精英学府待过,她很早开始反思大学教育:为什么很多孩子成绩那么好,进了大学却沉迷打游戏?没有了命题作业,创新从哪里开始?如何让孩子更早的意识到自我、主动规划未来?
90年代她勇敢跳出体制内,并为自己的儿子选择了体制外的教育。
她发现发达国家给孩子们的比赛从娃娃时期开始,涵盖了艺术、人文、哲学、科学、体育等等各个方面。很多先进的比赛,背后有一套设计严谨的教育逻辑。所有题目一环套一环,学生跟着这个逻辑,好像推开新世界的大门!
让姜老师印象深刻的是:在美国的幼儿园,18个月的孩子在学习STEM。幼儿们趴在地上,手上沾满颜色乱涂,姜老师心想:这也是STEM啊?
但当地的老师对她说,STEM教育背后的理念在于创新和发现,这是需要贯穿孩子教育始终的,如果等到高中才刷题、参赛,那时候培养的能力将存在天花板。
从“我喜欢”到“我擅长”
什么是好的兴趣教育?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有很多好奇心,什么都想试试看。姜老师建议:在孩子幼年时期,父母尽量给孩子一片土壤,让他们接触不同的资源,鼓励他们去探索,不用太早的定方向。
在幼儿和小学阶段,都是激发兴趣的年龄段。
到了中学,孩子需要确定一两个兴趣领域,持续下来,把兴趣变成特长。
到了高中阶段,孩子需要往深入走,把特长变成学术能力。
曾有一个孩子,小学时很感兴趣各种语言,姜老师启发他9年级时参加语言学奥赛,那时候很多家庭还不了解这个比赛,以为奥林匹克知识跟数学联系在一起。孩子在语言学比赛中非常开心,最终确定了对于语言学的学术兴趣。这样的比赛,会让学生们从一种根本不存在,或者已经死掉的语言里面,找到规律,并利用这种语言答题,类似的考试也存在于近年来的英美名校考试当中。

这个孩子后来被斯坦福大学全额奖录取,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与语言学。
姜老师说:千万不要否定孩子看似冷门的兴趣。在人工智能时代,很多行业之间的内在逻辑是相互联系的。最重要的是看到这种逻辑,而不是盲目的刷题,千军万马走独木桥。
如果孩子走体制内路线,有机会实现兴趣培养吗?
面对我们的疑问,姜老师举例说:她有一个学生,很喜欢参与这些国际项目学习。但是到了高二,如果孩子继续参赛,需要投入几百小时,家长一听非常犹豫,马上就高考了!没有时间做学校的练习题怎么办?姜老师很有信心的请家长相信她,因为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学会去自己解决问题,这些能力也是备战高考需要的,并且非常重要。
后来那个孩子高考考了年级第三,有史以来最好成绩,被北航录取。
兴趣那么多?应该怎么选
姜老师建议:一是要顺应孩子的兴趣点;二是尽量选择跨学科、能让孩子动手(而不仅是背诵)、有团队合作的学习项目。
无论孩子今后选择什么专业,这些能力都是未来需要的。
这也是姜老师在国际上选择项目的一个标准。目前,她的团队聚焦的领域是:生物科技、航空航天和人工智能。
一张表格读懂三大类项目
比赛名称
简介
孩子年龄
Botball国际机器人大赛
• 起源于麻省理工大学
• 具有20年发展历史的机器人比赛项目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比赛分为不同年龄段组别)
RoboRAVE国际机器人竞赛
• 具有17年的历史
• Intel公司主要赞助的国际机器人竞赛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比赛分为不同年龄段组别)
国际太空城市设计大赛(ISSDC)
• 具有34年历史
• 全球高中生太空研究领域
• 波音公司和NASA支持
• 国际总决赛在美国太空总署宇航中心内举办
• 涉及建筑、艺术、人文等多领域
初三到高三学生(9-12年级)
国际“未来之城”大赛(Future City)
• 具有26年历史
• 由美国全国工程师周基金会组织
• 涉及建筑、艺术、人文等多领域
小学到初三学生(1-9年级)
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
• 起源于麻省理工
• 涉及能源、食品与营养、环境、健康与药物及艺术设计等多领域
高中在校学生
国际青少年科学奥林匹克竞赛(IJSO)
• 14个世界级奥赛之一
• 唯一针对16岁以下学生的国际科学奥赛
• 整合了自然科学领域的物理、化学、生物三大学科
16岁以下青少年(初中段)
16岁以下青少年(小学段)
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IOL)
• 全球14项科学奥赛之一
• 侧重于算法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考察与锻炼
高中和小学
世界青少年创新发明展(IEYI)
• 2004年由日本发明协会(JIII)在其成立一百周年时发起
• 参赛作品分为发明制作(六大主题)以及科学艺术绘画两大类别
 6-19岁小学、初高中/中专在校生
美国杜克大学高中数学竞赛(Duke Math Meet)
• 由杜克大学数学联合会发起主办的赛事
19周岁以下的高中生
让孩子参加竞赛,家长要注意什么?
姜老师说:国际竞赛的核心逻辑是让孩子通过团队学习、和启发式的思考,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为了最后的那个证书。
当然,有比赛就有胜负。但姜老师认为,不必把关注点过分的放在比赛成绩上,尤其不要为了成绩,让孩子一个人封闭的学习,不跟同伴分享和讨论,那样实际上失去了参与比赛的意义。
以那个被斯坦福全奖录取的孩子为例,他并没有获什么国际大奖,但他学到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面试和文书,很明显的让招生官看到。所以,家长不要总想着刷成绩,因为能力本身才是大学最看重的。
在国外比赛,
你会看到美国的孩子喜欢一起讨论,
甚至把笔记都分享出来;
而中国的孩子太想赢,
无论什么“秘籍”都捂着盖着,
生怕别人知道;
这样的孩子即使拿到很好的成绩,
但他失去了交流中获得的灵感,
失去了打开思路的机会,
错失了一次成长。
什么是无意义的成功?
什么是有价值的失败?
这些问题是成长带来的,
也是出国比赛真正的收获。
点击下列关键词 
获取更多精彩原创 视频
▼ ▼ ▼ ▼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视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