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申明:本文由微信公众号:
留学全知道(ID:EduKnow)原创,
可尽情分享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如有想要了解的话题,也可以给我们留言。
近年来,低龄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然而低龄留学,也意味着孩子可能会缺失中国文化的学习。以后回国讨生活,中文说的磕磕巴巴,写个报告都费劲, 能找的到好工作吗? 账算的过来吗?
一位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海归上海妈妈,从经济条件、人际关系、家庭背景等多个方面为大家分析了:到底让孩子沉浸在哪种文化里长大,性价比比较高。

01
前两天和上海某著名双语学校的校长聊天, 他对中国的孩子的留学年龄越来越小表示非常不能理解。如果, 这些孩子终将回到中国,或者倚仗自己的中国背景求职就业,不好好在中国学习中文和文化,以后回国讨生活,中文说的磕磕巴巴,写个报告都费劲, 能找的到好工作吗? 账算的过来吗?
02
经济账大约是挺难算过来的。
根据PayScale前几周刚刚发布的美国大学就业投资回报,目前,去除医生律师科学家等专业职业,  能提供顶级毕业生薪酬的公司大致有:投资银行/机构,咨询公司,互联网公司。我问了一圈北清复交(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的综合专业毕业生, 又问了几个在美国读书大陆毕业生,最向往的第一份工作基本就是这些。
这些工作涉及行业广泛,强度高,能深入企业,虽然工作时间长,但收获的也多,对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好的简历开篇。这些企业对员工的中国化程度都有要求。比起十几年前,投资银行、咨询公司的服务对象,已经从外资企业占多数、华丽丽的转身变成了中资企业为主;更别提互联网企业,本身就是中国公司。
如今,在这些公司的中国区面试里,哈耶普斯(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的毕业生们,录取比例不见得比北清复交的学生高。本土学生中文流利,英文也不差,写中文报告一气呵成,能揣摩微妙的措辞,发微信不磕巴,表情包接地气,刷过热门网剧,和客户的共同语言更多。很多高要求的用人单位,听说是海外名校的毕业生来应聘,尤其是初中、高中一路都在美国念的,都会紧跟着问一句:“他/她中文好不好啊?”
03
其次,从人际资本来看,本土派占领绝对优势。十几年前,我曾在美国读了几年书,当时狐朋狗友一大堆,宿舍里做几个菜,香得半层楼的美国同学都来蹭饭,一起学习小组熬夜,一起party被邻居举报…….时过境迁,日子长了,除了几个铁杆同学偶尔发发圣诞卡,或者我心血来潮爬到Facebook上慰问一下他们,几乎再没怎么联络过,那些名字特别不好记的,我真的连叫啥都忘了…….当然,个别有脸盲症的外国同学,发不准前舌音后舌音的朋友们,肯定把我也给忘了…….因为彼此的交集太少,能麻烦别人,或被别人麻烦的机会也少。

国内的同学就完全是两码事了,每天没事群里一堆微信,大家互相叫着小时候的错号,心灵距离很近;问个情况、办个事情,大家相互帮衬,随着年龄增长,最给力的社会资源,大多来自这些最知根知底,又在身边的发小。
当然,海外留学,尤其是低龄留学,也不是一无是处。很多孩子在独立成长的过程中 收获了很多根本想象不到的益处,这个之后我们会一一给大家讲些故事。
但就目前来说,看到特朗普家的外孙女高歌《美丽的田野》,小扎高薪找中国保姆教闺女中文,尤其是那个罗杰斯家的闺女,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的快乐罗杰斯,操着一口少先队员式的标准普通话,拼了命的向我中华文化示好。
特朗普外孙女中文“三连杀”:唱中文歌、背《三字经》和古诗
罗杰斯家闺女朗读中国古诗
以上三个最会算账的大资本家都这么干,中国家长的确值得好好想想,到底让孩子沉浸在哪种文化里长大,性价比比较高。
04
最后,从自私的角度来说,如果家长本尊喜欢在中国,热爱油腻热闹、有阿姨快递外卖足底伺候的晚年生活,让孩子低龄留学的事情要三思,他/她万一长成了个通吃中西方文化的使者,娶个外国老婆,或者嫁个洋老公,长久的日子,你家要么隔着大洋大海冷冷清清的过,要么你就每年当候鸟,飞过来飞过去,路费时间,这账别说算,想着也有点累。
当然,以上观点只适用于部分人群,身在海外死磕中文的、一路在中国长大到18岁才出国的、全家有移民打算、崇尚中西方文化高度融合的、或者是孩子自己有强烈出国愿望的,大可不必往心里去。
中国父母可能是世上最舍得往孩子教育上砸血本的人群,常春藤名校海外生录取一年比一年严苛,尤其对华人,申请基数越来越大,难度年年递进。这几年很多家庭,为了孩子能就读世界顶级大学,把出国的时间,一再提前,为了进好大学,去读好高中,为了好高中,去读好初中,甚至小学…….家庭不得不拆成两边过,孩子也早早进入西方文化的浸润……如此种种。这样的选择,50年后再回过头来看,不知道是否明智呢?
也许,答案只有在风中飘荡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