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电台-外籍朗读-启蒙方法-育儿知识
春 春 说
本文是我的一篇关于家庭浸泡式英语学习的文章,首发于毛妈Carol微信公众号 (ID: maomcarol),由毛妈团队编辑。
因为原作较长,首发版本对一些不重要的内容进行了精简,使之更为简洁明确。此次发表的版本为了和读者更好的直接探讨,在毛妈发布的版本上略有增添,还原了初写时的一些细节,看过的朋友也可以再读一遍。
末尾增加了“答读者问”环节,回答了一位读者的疑问和质疑。大家如有问题欢迎留言探讨。
写在前面的话:
国外有一个关于多语学习的网站的口号我非常喜欢:Global communication begins at home.
意思是:国际交流始于家中。
你如果做好家庭内的浸泡式语言学习,效果一定超出任何培训机构。
今天我就来谈一谈在家中进行浸泡式语言学习的具体操作。
什么是浸泡式语言学习?
浸泡式语言学习法也称为浸入式语言学习法或沉浸式语言学习法,由英文的language immersion或immersion翻译而来。其最初是作为学习第二语言的方法,被加拿大学校用来学习法语。主要方法是把一部分课程用法语教授,并且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语言浸泡时间量。
而现在浸泡式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或培训机构中了。
只要掌握它的核心概念:使用非教材性语言材料,并每天大量的用这种语言听,说,读,写,看,唱,玩,人为创造一个类似母语的语言环境,你就会发现,其实实践浸泡式语言学习法的最佳环境就是在家庭中。
“英语浸泡”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好
现在大家都已经了解到了“语言关键期”这个概念,即孩子在某个年龄阶段内可以像习得母语一样自然习得某一门语言,所以语言启蒙要“趁早”。至于这个“关键期”到底是什么年龄段,各位语言学家的说法也各有不同,三岁前,六岁前和七岁前的说法都有,但是一致的研究结果是这种自然习得语言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到青春期(11-13岁)逐步消失。美国曾对幼年就移民到美国的人群做过一项研究,研究表明,七岁以前就移民到美国的人群,英语能力是母语水平(下图)。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我的意见是最好三岁之前就开始,因为三岁之后的孩子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对陌生的语言会有一定的排斥,需要花更多的心思让孩子对英语感兴趣。家长们可以从宝宝出生起甚至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创造出一个英语环境,同步对孩子输入汉语和英语。有些家长可能会担心英语取代汉语成为强势语言,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有,因为是否成为一门强势语言和日后的语言输入量相关,即使孩子的英语暂时比汉语还要好,在一个以汉语为主流语言的环境中,孩子的汉语能力终会超过英语成为强势语言,而语言关键期稍纵即逝,是日后无法弥补的,语言关键期之后的语言学习效果常常取决于孩子本身的语言学习能力而非天生的习得机制,学习效果常常千差万别。     
每天应进行多长时间“英语浸泡”
语言浸泡的时间长度和学习效果呈正相关,美国进行过一些关于“每天进行多长时间的语言浸泡,两种语言才能平衡发展”的研究,研究结果是至少占每天清醒时间的30%,大约一周要进行25小时的语言浸泡,差不多一天要三四个小时。大部分中国家长并不以此为目标,而且也难达到这个时间量。
国内有些双语启蒙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有的建议20%,有的则建议八分之一,差不多一天需要两个半到一个半小时的浸泡量,是一个相对可以操作的时间量。
我的建议是每天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当然条件允许不妨超过这个时间量,但是最低不要低于每天一小时的时间量。每天一小时当然不会和汉语平衡发展,但是只要坚持不断的进行有效的浸泡,见缝插针的学习,也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如何在家里开展“英语浸泡”
关于如何在家里开展“英语浸泡”,遵循“用汉语做什么,就用英语做什么”,遵循母语的习得方式。如一岁内的宝宝以认知为主,进行指物训练,多对宝宝说话,听歌谣等。宝宝再大一点,逐渐加入绘本,动画,游戏等,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也就是我们说的“海量立体式输入”。
然而对于大部分的中国家长来说,进行这样的双语培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下面我来讲一下进行英语输入的策略和英语水平不同的家长如何在家中打造语言浸泡的环境。
01 语言输入的途径
我们把语言输入分为主动输入被动输入两类。主动输入需要家长参与和孩子互动,需要孩子理解并作出沟通和回应,而被动输入参与程度较小,但是被动输入的方式--听音频和看视频对孩子的语音积累及建立语言场景也非常有益,是主动输入的有效补充。此外,一些互动性较强的app,课程等资源可以作为语言输入的补充。

主动输入需要家长参与和孩子互动,需要孩子理解并作出沟通和回应。
被动输入参与程度较小。但被动输入--听音频和看视频对孩子的语音积累及建立语言场景也非常有益,是主动输入的有效补充。
主动输入:一起对话,一起读绘本,一起唱跳儿歌童谣,一起玩游戏。
被动输入看视频(动画为主),听音频(绘本音频、儿歌、动画音频等)
其他
具有一定互动性的app,软件,课程,早教产品等。
02 制定输入策略
明确了输入途径之后,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具体计划:选好各个输入方式的材料,分配好每种输入方式的时间,如果可能,记录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点。
下面我们分别以英语水平高和英语水平低的家长为例,看看如何制定输入策略。
每日浸泡时间量为1到1.5小时:
A :英语水平高的家长
场景    
训练
时长
晨起
亲子对话
5-10分钟
上学路上
听前1天看过的动画音频或看过绘本的音频
5-10分钟
放学路上
童谣
5-10分钟
用餐时
亲子对话
5-10分钟
饭后
共唱路上听的童谣
5分钟
饭后
看动画
15-20分钟
睡前
亲子共读、有讲解互动
10-15分钟
睡前
听共读过的故事+催眠曲入睡
10分钟
主动输入占到总输入量的近50% ,每天约25-40分钟。
B:英语水平不足或几乎不会的家长:
场景    
训练
时长
晨起
童谣或童谣+简单对话
5-10分钟
上学路上
听前1天看过的动画音频或看过绘本的音频
5-10分钟
放学路上
童谣
5-10分钟
用餐时
简单对话或不进行对话
5分钟
饭后
同视听路上听的童谣
5分钟
饭后
看视频(绘本讲解,情景会话或动画剧集)
20-30分钟
睡前
陪读绘本(音频辅助)
10分钟
睡前
听刚读的故事+催眠曲入睡
10分钟
被动输入占近90%或全部为被动输入。
英语水平高的家长在输入总时长中加大主动输入的比例,而英语水平低的家长加大被动输入的比例
03 注意事项
以上两个例子仅供大家参考。在B计划中,我假设了家长完全不会英语的情况,大部分家长还是有一些基础的。可以或多或少加大主动输入的比例,制定出适合自己情况的每日浸泡量不少于一小时的B+或A-计划。
需要说明的几点是:
(1)英语水平不足或几乎不会的家长,要更加注意材料的选取。
由易到难,尽量保持输入的可理解性。分级绘本的阅读可以多于普通绘本;视频部分可以加入一些教材性的内容。
例如:Little Pim的视频

分级绘本选择初阶越简单的版本越好,如培生的预备级绘本每本只有七八页,Harper Collins的分级读物I can read级别多,1级前还有My Very First和My First的级别,非常适合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
也可以更多的辅以一些学习app,软件,早教产品等。
(2)被动输入时注意不要只泛看泛听,而要精看精听,反复看反复听。
(3)不要轻视动画片对孩子的正面影响。
英语水平在非英语国家中排名世界前几位的北欧各国,最初的学习英语的途径就是从小观看大量的不带字幕的英语节目。
在中国家长的英语启蒙中,也有非常多正面的例子,大家一定要擅用动画。
(4)被动输入为主的计划中,家长要做到共学,成为孩子的同学。甚至成为孩子的学生。
父母对孩子正在学习的语言感兴趣,这对孩子保持学习动机非常重要。
    (5)在A计划(主动输入为主的计划)中,英语水平较高的妈妈使用的材料可以更加丰富,多设计互动性活动,如游戏,手工等;

几 个 困 惑
1. 亲子对话怎么办
对于大部分中国的家长,在亲子对话的方式上,建议采用T&P(Time and Place)的方式,也就是规定在某个时间或者某个地点使用英语对话,如吃饭时,洗漱时,或在家里的某个地点设立一个“英语角”等等。家长可以提前学习好某个主题的亲子对话,和孩子在规定时间进行练习或和孩子一起听看对话材料进行共学;
2. 读绘本时要不要翻译
原则:母语习得的方式就是不经由任何翻译方式学习,因此越早开始启蒙的孩子(两岁以下)越可以不用翻译,之后的翻译也不需要逐字逐句。如果孩子三四岁刚开始启蒙,对读英文绘本较为排斥,可以采用先双语阅读,等熟悉内容后逐渐撤掉中文翻译的方式;
3. 家长的英语发音不标准能教孩子吗
保持一个原则:家长的语言输入不是孩子语言输入的唯一来源和最主要来源,比如和家长共读一本绘本一遍,原版音频听了两遍以上;
4. 语迟、语言混淆怎么办
双语环境下的孩子有可能会有一些语迟,孩子说话本身就分早晚,这点不用担心。至于语言混淆,其一,家长在说语言的时候不要混淆;其二、语言混用是双语孩子很正常的情况,不用担心。美国有研究标明说西语的孩子在家会出现双语混用的现象,但是在学校的只说英语的单语环境中并不会混入西语;
5. 选取的材料要保持口音一致(英音、美音)吗
原则:选取材料时保持大部分的材料是同一种口音即可,没有必要因为口音问题而不选择一些优秀的材料;
6. 被动输入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输出
输出是输入到一定量的必然结果,这个过程可能是几个月或一年,被动输入积累到一定的量同样能让孩子输出,孩子即使没有机会用英语与别人交流,自己也可能会自言自语一些英语,这方面有很多例子。以被动输入为主的家庭可以在孩子开始输出语言,并且年龄满三岁有一定专注力的时候参加一些可以跟外教互动的课程增强语言输出和互动。但家庭浸泡仍应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当然,总输入时长越长,主动输入越多,学习效果越好。
结 语:左手理论,右手材料,做好计划,大胆实践。大家要根据自己和孩子的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家庭英语浸泡计划,重要的是保持愉快的语言氛围,Keep trying and make it fun!
答 读 者 问
答: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法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并非不可操作。从很多英语启蒙书的作者,到很多普通家庭,国内,国外,都成功的运用这种方match法培养出了双语宝宝,我的文章是在已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总结,分析,使其更可操作化,并非是凭空想象的。

其次,我先说一下这位朋友的第二点:以应试为目的的语言学习恰恰是我们
不提倡的。我们这一代深受应试型英语学习的影响,重读写,轻听说,重考
试,轻应用,导致大部分人都是哑巴英语,失去了语言本来的目的“交流”。至于词汇积累,浸泡式的方法和词汇积累并不矛盾,我想这位朋友说的应该是我们经历过的拿着课本“背单词”的形式。
我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如何让语言关键期(12岁以内 主要七岁以内)的孩子自然习得一门语言”,而不是以考试为目的的死记硬背
,而且在关键期得到恰当语言启蒙的孩子,会在以后的学校的考试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再来说一下第一点,我想这位朋友没有领会到“浸泡式”的含义。
浸泡式不是专门花时间去“学”,而是把它像中文一样融入到生活中
,因此才需要“碎片化”的学习。这也是现在语言学习的一个趋势,包括成人学习也是这样。可能这位朋友把每种输入方式都当成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正襟危坐的学习,所以才会有“进入状态”的顾虑。拿晨起的亲子对话为例,妈妈从叫宝宝get up开始,到告诉宝宝brush your teeth, wash your face等等,并不需要孩子进入任何状态,而是从自然的对话输入开始慢慢等孩子输出和交流,也不会多占用任何整块的时间,把它变成生活的一部分。走在路上轻松的哼起英文儿歌来,跟平常我们走在路上哼一首流行歌曲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最后,因为这篇文章是讲英语启蒙的,所以其他类型的学习当然没有包含其中。其实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时间分配也有考量。以晚饭后的时间为例,假设孩子吃完晚饭六点半,八点开始洗漱,其中有一个半小时,我分配的英语时间是30-40分钟,睡前故事也是可以跟中文故事的时间各占一半。
对孩子的时间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对我给出的计划做适合自己情况的调整,是完全可行的。
有很多职场妈妈把孩子课余的时间都分配的很好,这一点需要妈妈的智慧和执行力。
我 们 是 谁
春春,比较文学硕士,双语配音师,英汉翻译,Jayden的妈妈,曾担任四年英语教师,发表多篇中英文论文,编著的英文书籍在国外出版。现居美国,经营公司Transtar Media。公司承接了多个跨国公司的多媒体本地化项目并为大量的儿童早教app,软件和产品提供专业的音频和翻译服务,总计接触中英文绘本几千册,录制逾千册。
Jayden,双语宝宝,2013年初在香港出生,两岁半来到美国。现在已经是中英文配音小达人,曾为有声书阅读器和英文教学动画片配音。
如需转载或交流联系请加微信号transtarmedia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