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学者安妮特•拉罗(Annette Lareau)所著《家庭优势》一书(《Home Advantage: Social Class and Parental Intervention in Elementary Education》)一书,探讨了美国长久存在的阶级与教育问题,并且重新检验了美国日常生活中一些似是而非的常识,即:孩子在学校的成功与否和家庭中的阶级文化是否呈现正相关?
为探讨此问题,她展开了博士论文的写作生涯,运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和法国社会学家Bourdieu的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理论来检验,最后得出结论:家庭中父母对于学校教育的参与,是影响子女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
本文就《家庭优势》内容,将中美两国教育做一番对照:
美国研究:社会阶级与家长参与
为了了解社会阶级对于学校教育的影响,拉罗分别选择了位于贫民区和高级住宅区内的一所小学为研究场域,并从家长参与和学校教育的角度来描绘社会阶级的日常运作
      过去,我们都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来归纳其教育成就与否,反观拉罗的研究除了家长和学生之外,还纳入了教师这个角色来做分析:“教师是最贴近学校教育和社会阶级的现实面,学生在学校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样态与学习态度,都显示出其家长的社会阶级位置中的日常生活惯习,也形塑出了小孩从小到大的教育经验。
当我们在评论一个人的教育成就时,通常都是以学生的智力、努力程度甚至是其家庭资源的多寡来作为依据。但是,常常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家长参与”:“家庭资源与家长参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家庭资源指的是父母亲单方面的提供子女所需要的教育资源,例如:书桌、参考书、电脑、翻译机等等,有助于学习的资源。
而家长参与则是指父母亲必须和学校教师双向沟通,了解其子女的学习困境或优势,透过和学校教师的共同经营和合作,来对子女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拉罗在书中同时也观察到专业中产阶级的父母对于子女皆是采取“规划栽培”的养育方式;而工薪阶级或贫穷家庭的父母则是采取“让孩子自然长大”的养育方式。
         两者父母的育儿逻辑和实作方式,会让中产阶级的子女未来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并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想法;而工薪阶级的小孩则是顺从所有的安排,认为失败是来自于自己不够努力。
           这样的发现点出不同阶级的教养差异,当他们的子女进入学校之后,就会开始产生变化,中产阶级的孩子善于思辩并与教师对谈,而工薪阶级的孩子则是接受学校教师所教授的一切知识,而不敢挑战教师或是提出问题。
中国经验:规划栽培与教育期望
          中国的学区不如美国有这么明显的阶级区分,虽然中国的是以学区为主要的分发依据,但是仍然存在着民办学校普通学校
               民办学校与普通学校最大的差异即是学生的家庭背景:有能力且社会地位高的中上阶级家长就会把子女送到收费比较昂贵且品质高的民办学校;工薪阶级由于负担不起民办学校的学费只能将子女送到由政府公办公营的普通学校,这是中国对于学校选择的基本情形。
           上述提到影响美国学生教育成就最主要的因素来自于家长在学校中的参与度,这方面中国家长甚少参与学校的教育过程:“父母亲会出现在学校中有可能是举办家长会、运动会或其它重大集会,因此正常来说一般的日子当中家长是不会出现在学校当中。
父母亲虽然,不会出现在学校当中,但是却会透过其它管道和学校教师取得联系并讨论子女的学习状况,这部分在中上阶级的家庭由其明显;反观工薪阶级的父母,对于学校所发生的事情大多数是听子女分享才能得知,对于子女在学校中的表现一无所知,认为只要不闯大祸即可。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中国的教育观由于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因此不论是来自于什么阶级的父母,都尽力的提供子女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尤其是所盛行的补习教育。
         上层阶级的父母亲透过“规划栽培”的方式让子女能够照自己的期许接受教育并且取得成功;工薪阶级的父母就不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栽培子女,而是透过对“未来期望”的方式希望子女能够达成自己的愿望,而通常这样的期望都是希望子女不要再沦落到工薪阶级,希望他们能够透过教育的管道向上流动。
美中两国教育的对比思考
        美国与中国的教育政策一直以来都有需要改进之处,但唯一不变的是不断朝着“教育机会均等”的理想前进。
        美国是阶级分明的国家,在教育上亦同,因此Lareau的研究才会显示出阶级差异对于学校教育有相当程度的影响,而此份研究结果也让我们知道家长参与对于子女的学业成就有显著的正相关。
        这方面可以鼓励中国的工薪阶级父母能够经常和学校教师联系,虽然对子女的未来期望或许可以增加学习的上进心,但是如果能够和学校教师配合并监督子女的学业表现,相信就能够和上层阶级的父母一样可以参与学校的教育政策,让子女拥有更多学习的机会。(来源:www.sohu.com)
【更多对比报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