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真材实料的香港保险公众号,欢迎关注
我们只是最普通的港漂家庭,但这不妨碍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本文是「香港保险科普」 第156篇 原创文章 
前几天,有个内地的留港毕业生找到我,说她在香港从事保险销售行业已经一年多,但业绩却一直不怎么好。
她说,她聊了不少客户,但最后来找她签单的却几乎没有,这让她很沮丧。
她说,她很喜欢保险这个行业,但是现在的处境让她不知该如何继续下去。
她还说,她现在的收入已经无法维持她在香港的生活,下个周就不得不搬离香港到深圳去住……
从她话语的描述中,我能感觉出她的不甘与不舍。
很同情,也很无奈。但是,我的亲身体会与经历,告诉我一个事实:
香港,真的不是一个想留就能留得下的地方
1
香港,生存压力下的我们何处去
香港,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尽管目前依旧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在经历了经济发展的“瓶颈”、民族情感撕裂的“占中”、深圳飞速发展的“赶超”、内地媒体大肆的“唱衰”之后,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所闪耀的光辉,已不如往日那样夺目。
在全球生活成本最贵的城市中,香港名列第二。从平均最低每顿也要50港币的茶餐厅套餐,到一套实用面积60平米就随随便便上千万的房子,香港,真的给很多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浇了一盆凉水。
高昂生活成本所带来的压力,让香港人特别“拼”。
根据瑞银公布的一项工作时长调查,香港人以每周平均工作50.12小时,居全球之首,超时工作(俗称“OT”)是香港人最习以为常的事情。中环的有些写字楼,直到半夜都灯火通明。而就算是加班到凌晨,回家时夜晚马路的两旁依旧繁忙,很多餐馆和便利店到那时才刚刚打烊。
很多人迫于生计,白天打一份工,晚上打一份工。很多60岁甚至70岁的老人,也因为香港过去没有施行养老金制度,没法养活自己,即便已经退休,仍要出来打一份工,着实辛苦。腿脚还灵便的,可以做点体力活;腿脚不灵便的,就在大厦物业做个楼管。
成年人的压力,同样也会传递到子女身上。香港教育局新任副局长蔡若莲的长子,由于不堪压力,前几天从40多层的高空坠下,惜告身亡。
在香港,每当看到那些满脸疲惫、为了生活而奔波、努力工作的人们,有些唏嘘,也有些感动。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既然压力如此之大,你们为什么还要选择留在香港?
其实,毕业后,到底是去还是留,我和太太也犹豫了很久。
我们都清楚,一旦选择留下,就意味着生活要付出更加多的努力,面对更加多的困难,承受更多的压力。
不过,今天得香港,依旧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是中国连接海外金融市场的“门户”,即便与北京、上海、深圳的差距在逐渐减小,它仍旧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人才,以及从欧美发达国家学成归来的中国精英。
香港还拥有发展了上百年的成熟保险市场,相对于起步了不到20年的内地保险市场,对于我这样一个精算专业背景出身的人,能在香港开启自己的保险职业生涯,也还算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而且,由于生存压力的巨大挑战,能够成功留下的,必然会在经历各种磨难与挫折后变得更加强大,“置之于死地而后生”。
因此,我们决定留在香港,完完全全靠自己的努力,在香港打拼自己的人生。
2
“卖香港保险”,一部辛酸与喜悦的创业史
我太太成为一名香港保险代理人,经历了不少机缘巧合,但我们都义无反顾。
一方面,“保险”属于目前炙手可热的话题,广大中产阶级对于保险配置的强烈需求,让我们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保险代理这份工作的灵活性,非常适合当时我太太那种想要生宝宝的年轻女性。
工作地点不受限+工作时间不受限+工作方式不受限,可以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安排生活,把握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同时,根据我们的切身体会,“保险销售”就像是一场小小的创业:我们可以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所有想象,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优势,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独特经营方式。
也因为是自己的一份事业,通常投入多少热情与辛劳,就能够收获多少奖励与回报。“多劳多得”这一点,在保险销售上面体现地淋漓尽致。
不过,即便大家都清楚地了解这份工作的前景与优势,还是有很多人迈不过“卖保险”这个坎。
有句话说得直白:“一人卖保险,全家不要脸。”就好像一个保险销售人员,无论以什么理由与老朋友聊聊天,都是抱着“卖保险”的目的一样。
可见保险销售人员在大家心中的印象有多糟糕。
大家对保险销售人员的“提防”,仿佛是出于本能,而并非本意。但即使这样,有时也会不经意间伤害到保险销售人员“脆弱的内心”。
很多保险销售人员,因为无法接受朋友的“疏远”,以及陌生客户的“看不起”,选择了中途放弃。
可以想象,那些坚持下来的人,是要有多么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我太太也曾经有好几次想要放弃。
比如,与老朋友聊得开心,但一说到自己正在做保险,对方就再也不回复了;
又比如,有朋友从来不跟我们聊保险,但一有新的iphone出来,就来找我们代购;
还比如,有客户问了大半年的问题,从产品问到核保,但最后还是找了个有返佣的去买;
再比如,有客户说第二天要找我们买保险,但当我们把签约和体检都给TA安排妥当以后,TA就放了我们鸽子……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这些辛酸,可能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保险从业者,才能感受得深切。
不过还好,我们大多数的客户,素质都很高尊重用心付出,信任专业
即使发生过再多不愉快的事情,我们也一路挺了过来。
我们用心对待每一位客人:坚持用客观、公正的理念给客户推荐保险产品;敦促客户进行如实告知,减少拒赔隐患;远离销售误导,做好风险提示,保证和非保证说得清楚明白,绝不夸大事实;提前根据客户的身体状况进行“预核保”,为客户安排最顺畅的身体检查与银行开户流程;尽可能满足客户的一切合理需求。
我们对自己的专业要求也很高:对比香港与内地保险产品,研读保险条款,学习核保知识,计算产品回报率,设计家庭保险方案,了解资本市场环境与全球经济周期,对客户提出的需求做出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
总之,无论是从服务层面,还是从专业层面,都要尽可能地解决客户的问题与疑虑。
如今,我们的业绩也还蛮不错,太太连续做了两年的COT,重疾保单数全公司最多,拿了不少荣誉与奖励。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客户很信任我们,不断给我们介绍新客户,也让大家成为生活中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回头看,留在香港“卖保险”所带给我们的收获,比我们之前所预想的,要多得多。
3
留在香港,为下一个梦想
我们已在香港生活四年,从最开始的与别人一起合租,到太太怀了宝宝后,我们一直在不到十平米的劏房里蜗居。宝宝出生后,我们终于搬进了一套还算像样的房子,看到日子有点起色,我们非常感恩。
香港,给了我们一个可以放眼全世界的落脚点,让我们有机会在离家最近的地方,感受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学习跨国大型企业的先进经营经验。
香港保险,则给了我们一个事业发展的突破口,让我们可以在这个发展了上百年的保险市场上,为广大内地同胞提供优质的保险保障与多元化的理财产品,同时还结识了一大帮香港与内地优秀的保险同业和精算师,让大家有机会一同努力,一起进步。
写这个公众号快两年,我已经把写文章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工作再忙,也要保证每周至少一篇。
曾经有个朋友对我说,大家之所以觉得精算师这个职业很神秘,不是因为现在的精算师很少,而是愿意把知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的精算师真的不多。
我写不出阅读量能上10万+的爆款文章,粉丝数也没有成千上万的增长,但我还是喜欢写点踏实、实用的文章。如果各位在读我文章时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我也是满心欣慰。
今年9月4日,我与业内几位精算师朋友一同组织策划的第一期香港保险精算讲堂成功举办,圆了我心中一直想做培训的梦想。我们会努力将这个项目做好,并计划邀请更多行业精英前来为大家分享经验,为诸多保险从业人员提供一个与精算师交流的平台。
对于未来,我们还有不少等待实施的计划,有些已经在开发进行中,有些计划则只是个雏形,需要有识之士来与我们一同策划、完善、实施。
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能够进一步充实我和我太太团队的成员。我们对于团队成员的要求很简单:认可保险业的发展前景,靠谱,人品好,即可。
说不定,我们可以一同在保险业里做出点不凡的事迹。
前些日子,我和我太太有幸被新锐导演张尧的团队选中拍摄《一个人的一天》第二季中的一集,记录了我们一天的港漂生活,也为我们在香港生活的日子留下了一段美好的纪念(视频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第一次露脸,请轻拍)
借太太的话说:“我们只是最普通的港漂家庭,但这不妨碍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在香港的几年生活,能让人成长太多太多。这一点,我想我们每一个远离家乡的港漂,都深有体会。
最后,愿每一位在香港用心生活和工作的朋友,都能收获自己想要的幸福。

北美精算师主笔,带你了解不一样的香港保险
保险科普咨询可加微信 tycope 或 wswor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