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我们昨天讲到1991年,这一年大家最熟悉的歌声应该就是笑傲江湖的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在山东潍坊有一个年轻市长要上任了,他的名字叫做陈光,当时他面临的局面是,市里面150家国企,103家亏损,而他的解决办法就是全部出租或者出售,比如一个电机厂,他就让9个厂领导每人出4万块钱,20个中层每人出2万,职工每人6000,然后厂子一半股份就归你们了,你们自己搞去吧,他一下把272家国营集体企业全都出售给了个人,因此而得名陈卖光。后来被人举报,上面把他掉到了山东菏泽,他在这一看,还是工业企业9成亏损,这回他不卖了,改成送了,把国营企业直接送给了当地的优势企业,这次更好,他的外号变成了陈送光。他的这种思路,被很多地方借鉴,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讲的MBO管理层收购。你自己搞不下去了,就让有能力的人看好的人来搞,当年印尼商人黄鸿年就瞅准了这个机会,在国内廉价端走了一大堆国有资产。
这一年的计算机市场出事了,由于国际大品牌纷纷降价,让国内电脑无利可图全部亏损,刚刚抖机灵踢开合作伙伴AST电脑,生产自己品牌的联想正好赶上了这个危机。瞬间赔了5000多万,柳传志赶紧做出改变,撤掉香港生产线,把工厂搬回国内,降低成本。同时缩减了市场开支,并且重新捡起代理业务,什么打印机扫描仪,能赚钱的都卖。这才让公司度过了难关。
那年的出口也出了问题,欧盟前身欧共体开始对中国彩电征收反倾销税,这把中国的几家电视企业,全部打翻在地。与此同时美国也开始了贸易摩擦,开枪击中了中国的纺织业。可以说电器和纺织中国两大轻工制造全部受到打击,后来日本也来捣乱,用低价在中国销售胶卷,一下让中国四大国营胶卷厂陷入困难,只有乐凯惨活了下来。这一年的中国经济不能算好,但依然在磨砺中前行,为的就是等待1992年,等待那个老人在南海边送来春天的故事。
这一年年初,87岁的邓小平秘密南巡,媒体封锁消息,新华社记者也没带。后来大家通过这段视察期间的语录才了解到,邓小平提出了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就是要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些强有力的表态,算是给中国经济的前途,定下了基调。其他讨论姓资还是姓社的媒体,一下子就没有了发挥空间。收起了嘴炮开始捧臭脚。中国经济也迎来了久违的春天。
华西村的吴仁宝看到新闻联播关于邓小平的表态,当晚组织全村开会,然后马上大采购,瞬间囤积了大量的铝锭,这次投机又让他发了大财,3个月的时间,铝锭的价格翻了3倍。像吴仁宝这样行动起来的人,不在少数,全国到处都在成立新公司。那会有张写字台就是一个公司了,写字楼根本就不够用。
这一年掀起了营销热,一个叫做何阳的点子大王,就靠策划卖主意,赚了40万。比如塑料杯卖不出去了,他给人出点子印上铁路地图,一下果然好使。台灯卖不掉,他让人家把台灯改装成爱国者导弹的造型。竟然最后卖到脱销。这一笔他就收了6万块钱。还有更贵的,那时候金华火腿卖不掉也找何阳,他出主意把火腿做成了罐头,就这一句话人家付给他10万块。最后他也不出点子了,干脆四处讲课,然后写书卖了50万册,又赚了一笔。
这一年北京有个叫做郭凡生的人,为中关村的企业提供着情报,他的慧聪公关是一家信息咨询公司,每周印一本慧聪商情广告,然后送给大家。后来他发现不如挂到网上,一度建立了B2B电子商务公司,跟阿里巴巴并驾齐驱。要不是因为马云太牛逼,郭凡生也许现在会更有名一点,直到现在慧聪网也还在,只是完全被阿里巴巴和淘宝压制。
那一年冯仑也决定离开国家体改委,去海南碰碰运气,他给牟其中当过幕僚当过小弟,每月领过250元的顾问费,他觉得自己也应该有实力在商海里搏一搏,随机扛着万通实业的招牌去了海南,在这里他碰到了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王启富和刘军。他们合成万通六兄弟,当时在海南房地产已经热起来了。很多楼盘拿到批文,连地都没搞清楚在哪,就开始销售了,然后真的能有上千万的收入。这一年海南出让2884公顷土地,实际建成的不到2成,大量土地就是放在那,被炒来炒去的。冯仑他们肯定也是这么干的,倒卖批文和土地,让他们赚了不少钱。
一年后,潘石屹去政府办事,在人家扔在桌子上的一张纸上发现,海南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远远超过了北京。刚才也说了,这是在2成房子都没盖好的情况下的数据。当即他冒出了一身冷汗。于是六人决定撤离海南,回到北京。由于跑的比较及时,所以他们成为了海南楼市泡沫下仅有的生还者。
这一年产生的中策现象,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所谓中策就是印尼华裔商人黄鸿年的公司,他当时收了一家香港公司,改名交了中策,并引入了李嘉诚的和黄还有金光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当股东,背景十分复杂。黄鸿年用中策在大陆买买买,专门收购那些资产质量还行,但就是不断亏损的国企,而且是打包收购,在大连收了101家国企,之后的一年他又买了196家国企,随后据说还买了上百家。当时中策的大旗就叫做为改造国企而服务。这让他帮助很多地方官解决了包袱,他也从中捞到了很多好处。
有人问,这样的批发国企,黄鸿年的中策真的能救活吗?也许他从来就没想救活,他买入的目的就是为了卖,为了做资本运作。比如他把很多橡胶轮胎厂并入了百慕大注册的中国轮胎控股,而后增发新股在纽交所上市,然后他用IPO的钱继续买买买,继续往这个壳里面装入资产。上市总要有估值,而估值通常都是几倍到几十倍,这样的钱就全都转回来了。中策的做法,让中国的经营者第一次感受到了资本的力量,相当于一场资本的启蒙教育。
1992年,普通的老百姓日子不好过了,全国上下都在破三铁,也就是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本来在工厂里安心混日子的员工们,突然无比难熬。他们随时面临着被辞退的风险,这些人大部分只是生产线上的一环,一旦被辞退,将再难找到工作。当时成千上万的工人下岗,家家户户怨声载道。大部分变成了社会弃儿,没想到以为能够托付终身的工厂,说辞退就被辞退了。问题当时很严重甚至引起了社会危机,有工人罢工,女工自杀,厂长免职。思想更保守的华北地区陷入了混乱。这让政策不得不开始回收,很多人因此暂时保住了饭碗,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经历,他们觉得闹一闹就没事了,这造成了更大悲剧,该来的总会来,1992年你不下岗,1997年也是躲不过的。当然这都是后话。
这一年的股市也是春天,股价一直涨。股民天天排队都堵塞了街道。尉文渊当时急中生智,包下了半个足球场,改成了临时交易所。广场上每5分钟播报一下行情点位。当然你要有钱,可以去大户室,这里每分钟都能看到行情的变化。也就是说股民天生就处于信息上的不利地位。原来沿街叫卖都无人问津的股票,现在成了香饽饽,人都疯了一样的买股票,买到就是赚到。发的新股更是要日夜排队然后抽签。当时有人到全国各地收购身份证,因为一张身份证可以买一张抽签表。新股发售的当天,上百万人日夜兼程赶来,整个深圳的交通都瘫痪了。但最终由于混乱的管理和利益输送,没几个人买到抽签表,愤怒的群众演变成了骚乱。后来调查发现,金融系统当时发生了严重的集体舞弊,共涉及4000多人,据说真实情况可能更加触目惊心。早期的股市就是从黑暗和暴利中起航的,这时候大家才突然想起来,好像咱们还没有个管理部门。大家都忙着搞股市,在股市上发财了,竟然忘记成立证监会了。
股市当年这么热,大家仿佛特别有钱了,在联合中策的现象,一下子有人就想到了一个天才的主意,那就是用股市的热,去解决国企的冷。何必不用股民的钱,帮助国有企业脱困呢?真是高手都在中国了。当时这个被认为是天才的主意,让中国股市一直奇葩了30年,到现在都没回过神来。当年最底层的设计就错了,后来无论怎么打补丁,都无法弥补漏洞。随后的几十年,中国股市争议很大,一波又一波的乱子层出不穷。关于这些乱子,我们明天接着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