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来到老齐的读书圈,昨天我们讲1981年和1982年,中国经济走了回头路,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对民营经济反攻倒算,投机倒把的罪名让全国上下人心惶惶,不少企业家锒铛入狱,但经过了几年的开放,老百姓已经不再单纯,看到了物质社会的诱惑,让这种市场经济的趋势已经开启,想收是收不回去了。当年广东不少县都出现了大量走私的情况,甚至演变成公众走私运动。工人不做工,农民不种地,全都在参与走私。当时一帮愤青又跳出来说,宁可经济受损失,也要把这场斗争进行到底。跟现在什么全国不长草也要收回钓鱼岛的句式都一模一样。那么面对这样的局面,广东又是怎么处理的呢,主政广东的任仲夷被迫写了人生第一张检讨书,但仍然提出排污不排外,坚决推行对外开放。他的坚持守住了开放的阵地。为了配合广东的决心,蛇口工业区还做了一块巨大的标语版,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度成为了改革最前沿的标志。
当时从上至下,仍然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方法,层层审批,当时计划建成投产80个单项工程中,24个最终没有建成,而建成的麻烦也不少,比如宝钢,就被新华社骂了个底掉。什么浪费,什么违规使用外汇麻烦接踵而来。反对势力越来越强,甚至有些人想借着公开化的报道和批评,让这个项目也流产。但在邓小平的全力支持下,宝钢项目没有停止,19828月,第一批巨型熔炉宣告投产。这个时间比原来推迟了10个月。但好在一个现代化钢厂终于落成,未来全国钢铁的10%将在这里出炉。那一年,日本企业仍然在中国大比例的开疆扩土。从汽车摩托车到家电,几乎全是日本货。有人又开始站出来呼吁保护民族工业,提议要加一些贸易保护措施。大到汽车,小到手表,全要限制保护。
当时国务院给出的办法是省内销售,广东和福建特区进口的商品,你们就地消化,不许卖到其他地方去。但这个东西想想也知道,根本就不可能限制得住,他买完了产品有的是办法运输回家。这种事情当年还有很多,比如要求可口可乐在外国人圈子中销售,而不许卖给中国人,但越是不让卖可乐,可乐就卖的越火,甚至可口可乐最后还成为了时髦的标志。连自行车上也要贴个可口可乐的贴纸。美国文化已经在中国刮起旋风,此时的另一家美国公司耐克也在福建,开设了他的第四家工厂,那个时候我们还制造不了鞋,生产线都是从韩国和中国台湾拉进来的二手货。在菲尔奈特的鞋狗那本书里我们详细讲了,当时他看到了内地更便宜的劳动力,所以随即决定,在这里加工生产。他当时最头疼的问题是,中国工厂脏乱差,一双鞋恨不得从生产线上滚下来,就脏的没法要了。所以他几乎用搬家的方式把生产线搬进了中国。从头到尾都不用我们的东西。
1982年电话还绝对是个新鲜的东西,每500个人才有一部电话,于是瑞典爱立信公司跟北京电信部门取得合作,他要在北京装7500部电话,合同价值700万港币。那一年我们的商场里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电视机总量达到1000万台,洗衣机200万台。新婚三大件,仅仅2年时间就从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变成了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
不过当年还发生一件怪事,那就是突然全国人民喜欢养花了,搞得长春市的君子兰价格暴涨。弄得好像跟当年的荷兰郁金香危机一样。有很多人都在炒作君子兰的价格。甚至有人传言,有个港商开着皇冠轿车过来换一盆君子兰。而当时的媒体也各种吹捧,什么君子兰好,君子兰品格高雅,花中君子。然后跟大力丸一样,买一盆放在家里有病治病,没病还能强身。一时间君子兰跟今天的房子一样,成为了刚需。就是不知道当年的丈母娘是不是让准女婿一定要带着君子兰过来提亲。当时一盆花的价格能买到成千上万元。而当时一个工人的工资才三四十元。也就是说一个家庭,需要不吃不喝10年,才能买一盆花。当时竟然还有很多人觉得这一切挺合理。很多人都靠倒买倒卖发了大财,而当他赚钱之后,还要继续买继续卖,一时间大泡沫持续了2年,1983年长春市才给出规定,对君子兰进行限价,不得超过500元。还要按交易额征收8%的交易税。说来也奇怪,跟今天调控房价的方式一模一样。结果怎么样大家想想?君子兰泡沫会破灭吗?当然不会,这种限购限价,反而做了一回饥饿营销。让大家觉得君子兰现在不买以后可能就买不到了。于是这个政策反而如火上浇油,君子兰价格再度暴涨。
到了198410月,长春人大表决,君子兰定为长春市花,号召全体市民都种君子兰。当年还有口号,家家户户养君子兰,至少要栽三株到五株,不种君子兰,愧为长春人。大家想想后面会怎么样?很明显,这才是增加供给的政策,一下子君子兰的炒作就达到了顶点。甚至当时很多企业单位都用公款去投资君子兰。后来长春又下发通知,不得用公款买卖,在职职工党员,不得从事君子兰倒卖活动。这个规定一出,君子兰的炒作,一夜风停。花价暴跌,甚至完全卖不掉。长春居民捧着一地的君子兰欲哭无泪。
这一年我们在经济上放弃了高度集中的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但仍然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相伴随着在政府部门大规模的精兵简政。副总理级别削减了8成,部长级削减7成,局级干部减少5成,部委从52个减少到41个。当时中央给了宏伟的发展目标,到本世纪末,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要翻两番,当时的人看来,这完全就不可能实现。只不过是空喊口号。但结果我们在1995年,提前5年完成了这个目标。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全中国都伴随着霍元甲的主题曲进入了1983年,这一年年广久到底算不算资本家的争论还在继续。中央给出的态度是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的三不态度,让争论似乎更有悬念。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似乎舆论已经开始倒向了年广久,因为现实中雇佣超过8个人的私人企业越来越多。在这个时候,邓小平的一次谈话又点燃了全国人民的希望,他说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句话也将成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之一。
这年在四川,刘永行四兄弟本来打算开一家电子工厂,但到县里审批的时候,被一口拒绝了。说你们没资金,没工程师,瞎闹什么?这让他们不得不重新想办法,只能在农村找出路,种地好像没啥前途,那么就只能养殖了。于是这个日后的中国首富,办起了第一个实业,育新良种场,资金是四兄弟凑的,刘永言卖了手表,刘永行卖了自行车,一共凑出来1000多块钱。老三刘永美,后来改名的陈育新把家里的房子改成了孵化室,一年后一个叫尹志国的人,骗走了他们2000只小鸡,差点把刘家四兄弟搞得破产。幸好此时刘永言又发现了新商机,那就是养鹌鹑,这东西产蛋率极高。鹌鹑几乎每天都下蛋。大概一算干的过。于是他们把仅剩的钱,都投到了养鹌鹑上面。为了养好鹌鹑,陈育新和刘永好自己琢么电孵技术,刘永行则负责销售,每天扛着蛋进城卖。这年底他们真的赚到了钱,买了一台14寸大彩电,让乡邻羡慕不已。
刘家兄弟的成功,带动了养鹌鹑的风尚,数年后这里成了全国最大的鹌鹑养殖基地。养殖户超过10万人。而刘家兄弟当然也赚到了第一桶金。在大家蜂拥而至之前,他们果断从鹌鹑养殖中撤离,开始做起了饲料生意,这下好,养殖鹌鹑的人越多,他们的生意就越好,这就是经商的思路。我先去挖金子,挖到金子诱惑你们,等你们都过来挖金子的时候,我就跳上岸去卖牛仔裤。刘家兄弟给这个饲料厂起了个名字就叫希望。成为了日后最大的饲料集团。而他们的企业服务农村,没给国家添乱,所以能够逃过投机倒把的黑手。但另外一个人就没那么幸运了。这位著名的企业家,也是日后的首富之一,刚刚出狱3年,就又被抓紧了监狱,罪名还是投机倒把,这个人是谁呢?咱们明天接着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