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程序员节,本来打算推荐《只过必要生活》,这本书的作者IT技术男,里面的有些观点跟我非常一致,但因为作者是日本人,有些建议国情不同不太适合中国。
作者本人经过频繁的工作异动和搬家,最终形成一套很特殊的整理术,这套整理术的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制定一个让自己感觉舒适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将生活精简至必要状态
作者是根据不同的环境来制定不同的标准,初期的标准会比较简单,然后根据情况来进行持续改进,最终完成符合个人情况和环境。可以用简单的标准来解决非常复杂的问题。
正文

所谓必要状态
一条平缓的U型曲线上面有一个球,U型曲线代表标准,球代表现在的状态。球靠右表示拥有物品过多,靠左则表示拥有物品过少。上面的图是随心所欲做决定的状态 ,此状态下球来回滚动,一如我们对所拥有的物品做取舍时摇摆不定的心态。下图是精简物品后的必要状态 ,这张图表示拥有的物品不多也不少,达到了必要状态,正如这条平缓的曲线所显示的。一旦按照必要状态的标准来操作,无论拥有物品过多还是过少,都能很快调整回必要状态。
只要制定并遵循必要标准,就能达到最自然最理想的状态
标准对每个人的适用程度也不同。如果一个标准能让你感到舒适,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标准。
从桌面开始
首先请检查一下你的桌面!
笔筒里有没有一直不用的笔?
有没有不需要的资料、不知道何时用得上的订书钉、不知道写着什么却又舍不得扔的笔记本?不仅是桌面,桌下柜子里有没有放了很久的小点心或者积压数年的厚厚的资料?
面对着整洁的桌面坐下来,整个人的心情都会变好,也更容易静下心来学习或者工作。
将桌面上的物品随身携带
作者的习惯是不管去哪里,都将我桌面上的物品随身携带。
不管在任何环境和地点,把随身携带的东西拿出来,就是还原自己的工作环境。而且所有的了随身物品,只有一套:
一共32个:
双肩包  便当盒  平板电脑保护套  电源转换线  平板电脑的充电器  平板电脑 手机  记事本  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保护套  手机、平板电脑的充电线  USB充电线  平板电脑支架  优盘  数据线收纳袋 电脑和投影仪的连接适配器  网络连接适配器 移动电源  手表  眼镜盒  眼镜  圆珠笔  钢笔  钱包  名片夹  伞  水壶  环保袋  Kept(藤井文具)笔袋  耳机收纳袋  耳机  笔记本电脑的AC适配器
作者在书中写下了选择每个物品的原因和理由,我以前在疯狂出来时,也列过一个随身携带电脑包的清单里面有 27, 21项跟这个清单一致,有六项不一致。 比如手表、眼镜盒、便当盒之类,总结来说,基本是一致。但我做不到作者这种程度。
因为在离开的时候要保证把所有东西都带走,桌面上一样不留,所以看一眼桌面就知道有没有遗落东西了。
将桌面上的物品随身携带,不仅避免了重复购买物品的不必要开支,也能减轻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甚至还可以避免丢三落四。
桌面上无需放置的物品:
笔筒:笔筒没必要准备。准备一支钢笔、一支圆珠笔就足够了,笔有两支就足够了。
作者以前的笔筒里也什么都有,但经常思考之后,发现用上的机会少之又少。全部丢掉也没有任何影响。偶尔用得上的东西,找同事借用一下就行。,
文具:一天用不上一次的文具还是收进抽屉里吧 !能跟旁人借用的文具自己就不要特意准备了。
书立:有人为了把书摆放整齐选择使用书立。实际是只保留一、二本最近在读的书就足够了。
台式钟表:用手机代替。
资料:所有的资料都要立刻处理,当天实在处理不完的资料,我会将它们竖着放置。
手机充电器: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水杯:不要放在桌子上,容易打翻,作者是放进杯架里。(可以夹要桌子边上的杯架)
不保留超过一年的资料:这一点跟我昨天的建议类似,重要资料尽量电子化。可以将资料存放在公共文件柜里。
办公桌无需抽屉:抽屉里放的大多是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罢了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桌面是什么样的呢?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冰冰
一晃眼半个月了,每天跟孩子一起阅读。她自己也会找书看了。让阅读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萱萱
7分钟锻炼第10天。每天锻炼7分钟外加60个健腹轮。
新出的对抗拖延课程:我是如何战胜拖延症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