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人说我只看畅销书,实际看的书很杂,只不过有些笔记或读后感不一定放到微信上来,象前段时间在世界读书日中推荐的书籍。2016年世界读书日推荐的几本好书
今天五四,好象已经很少有人去注意这个节目了。推荐一本《困窘的潇洒》,这本书非常有特点,主要关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透过他们在私人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中的记述,揭露其在历史变换中的真实心理状况,研究其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师承关系、思想轨迹等情况,展现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喜悦与悲伤。
鲁迅在没成名之前,一样过着极其无聊苦逼的生活,知道的人可能不多。

正文

鲁迅在没有成为大家之前,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精神上陷入由失望导致的空虚乃至绝望,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五四”前夕,这个时间段有长达七八时间。

日记的类型

鲁迅一生中记了二十余年的日记,基本上没有间断,日记的第一天是1912年5月5日。
上午十一时舟抵天津。下午三时半车发,途中弥望黄土,间有草木,无可观览。约七时抵北京,宿长发店。夜至山会邑馆访许铭伯先生,得《越中先贤祠目》一册。
刚到北京的鲁迅会在日记上通常会记录很多事情,大致分为几类:
  • 各种琐事,个人的牙痛、胃痛,当天的天气状况、一日三餐等等
  • 各种人情往来,如拜访友人、在京同乡,以及他们来会馆看望鲁迅的记录
  • 跟周作人的书信往来,平均每月六七封,其中很多天日记的内容,全部是对书信往来的记载。
  • 也会因教育部的工作单调乏味而感到无聊,哪怕工作上事情比较多时,也照样会在日记上只写二个字“无事”,而且是这种记录的频率非常高。
    书中特意统计过1912年自5月至年底,八个月的时间出现了12次,最多的一个月有4次。1913年则大致与1912年相同,“无事”之记载每月出现1到2次,全年为20次。1914年为22次,1915年为20次,1916年为19次,1917年为35次,1918年为40次。从民国初年到“五四”前夕,前几年出现的次数和频率比较平稳,但从1917年开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且开始出现连续三天均以“无事”为日记内容的情况,其内心中增长的空虚与苦闷可见一斑。
  • 在这八年的日记中,经常会出现“单调”和“重复”的字样。在鲁迅看来这样的日常工作因为缺少人生目标而没有任何意义,
  • 日常生活中用“抄古书”做为排解,不定期会和好友一起逛旧书店购书、购古玩等。
  • 生病。刚到北京的1912年,短短八个月时间,其日记中关于身体不舒服乃至患病服药的记录就多达19次,身体不舒服的症状最多者为胃痛,其次是感冒。1913年,有关上述症状的记录为20次。
  • 偶尔也会有心情好的时候,描写一下自然景观,对当天的美食大加赞赏,跟朋友长谈等等。

日常生活

他的日常生活极其单调,除去一些商店餐馆外,其余的空闲时间大都消磨在书店、古玩店内,而很少外出游玩景点。
工作主要是在教育部,如参与京师图书馆的筹建、讨论大学专门课程的改进办法、给百姓做公益演讲。
剩下就忙着外出见朋友和在住处接待朋友,忙着“得病”和看病,忙着和朋友一起逛街、饮酒、喝茶、购物,忙着给亲友写信特别是写给周作人,忙着寄书寄东西给家人……

1920年-2921年的鲁迅

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这时开始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并以自己的白话小说创作。在初期时感觉很兴奋但只维持了很短时间,就又回到觉得无聊的状态,日记里的“无事”又开始频繁出现,写日记都懒得写了。
1920年的7月,“无事”记录出现12次,8、9两个月,出现“无事”的次数达到15和16次!而其他各日的记录也极为简单,整整一个月的日记内容不足两页,7月份每日字数达两行的仅有七天,8月份每日字数达两行的仅有五天,9月份达两行的则仅有三天。相比之前其日记每月内容往往长达四五页,每天内容记录多达五六行者很多的状况,这种变化是惊人的。日记中“无事”字样在10月为13次,11月为10次,12月为10次,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年底,至次年年初才稍稍好转。
拿出一个月的日记做为例子:
1920年8月(鲁迅日记)
  • 一日 晴。星期休息。无事。
  • 二日 晴。上午得车耕南信。午后从徐吉轩假泉十五。从戴芦舲假泉廿。
  • 三日 晴。无事。
  • 四日 昙,下午雨。无事。
  • 五日 晴。午前往山本医院取药。小说一篇至夜写讫。
  • 六日 晴。晚马幼渔来送大学聘书。得李遐卿信。
  • 七日 晴。上午寄陈仲甫说一篇。午前往铭伯先生寓。
  • 八日 晴。星期休息。无事。
  • 九日 晴。无事。
  • 十日 昙。夜写《苏鲁支序言》讫,计二十枚。
  • 十一日 晴。无事。
  • 十二日 晴。无事。
  • 十三日 晴。午前访章子青先生,取泉卅,由心梅叔汇来。
  • 十四日 晴。上午徐吉轩泉十五。下午昙。
  • 十五日 晴。星期休息。无事。
  • 十六日 晴。晨访蔡先生,未遇。晚寄汤尔和信。
  • 十七日 晴。上午寄蔡先生信。
  • 十八日 晴,下午昙,风。无事。
  • 十九日 小雨。无事。
  • 二十日 晴。上午从齐寿山假泉十。下午雨。晚得蔡先生信。
  • 二十一日 昙。下午宋子佩来。寄蔡先生信。晚李遐卿来并送平水新茗一包。
  • 二十二日 昙。星期休息。午后晴。无事。
  • 二十三日 晴。午后寄李遐卿信,假泉十二。夜雨。
  • 二十四日 晴。上午从齐寿山假泉十。得李遐卿信。寄朱孝荃信。
  • 二十五日 晴。无事。
  • 二十六日 晴。午后得李遐卿信,即复,并假来泉八。傍晚雨一陈。得高等师范学校信。夜寄毛子龙信。
  • 二十七日 晴,下午雨一陈,夜大雨。无事。
  • 二十八日 昙,午后晴。无事。
  • 二十九日 晴。星期休息。午后整理书籍。
  • 三十日 晴。午后往留黎厂。又至青云阁买鞋一双。
  • 三十一日 晴。无事。

家人生病与借钱

鲁迅在1020年的7月到12月,逛琉璃厂的次数明显减少到只有5次,购买古书等数量更是寥寥无几,与以前每月前往数次且每次购入甚多形成强烈对比。而从7月到12月日记中竟然没有任何与好友外出吃饭的记录,在这段时间内他的情绪不佳而且经济上也出现问题。
原因有几点:
  • 鲁迅三弟之子,当时仅一岁,生病非常严重,住院时间长达两个月,之后又是鲁迅母亲患病,鲁迅为看病借钱多次。
  • 当时的北洋政府大量欠薪,鲁迅实际收入大减
  • 周作人一家来京后,其妻子大肆挥霍,使得入不敷出,鲁迅为维持家庭正常生活不得不借债。据1920年的日记,当年鲁迅就借债20多次,总计近千元

从无聊到有事可作

鲁迅在1918年《新青年》的第四卷开始写稿,并参与杂志编委会的工作。然后在1920年因为“不谈政治”的原因与陈独秀关系搞蹦。
在1920年时鲁迅开始收集资料,准备撰写《中国小说史》,并且重新开始校《嵇康集》。
在离开《新青年》之后,找到了两个出路:一个是到北京的高校教书,一个是参与“文学研究会”的活动。
等到1921年的日记,开始有所变化。首先是日记篇幅重新开始拉长,对有关事项的记录变得详尽起来,出入琉璃厂的次数也变得多起来。1921年的书账为137.19元,虽然还没有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但确实有了很大增加,原因就是鲁迅这年拿到了一些欠薪,经济状况有所改善,则心情自然也会变好。
其次当然是那触目惊心的“无事”出现的次数明显减少:1921年1月还是10次,到2月就减为4次,到4、5月份已经各只有2次了。1921年其全年日记中出现“无事”的次数为59次,仅为1920年117次的一半,减少幅度之大也说明鲁迅的心态有所变化,对自己所身在其中的日常生活,已经逐步减轻了那种无聊与苦闷之感。
在这之后,开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变成了众所周知的鲁迅。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honorificabilitudinitatibus
坚持使用流利说学了100天口语。感觉到100天之后坚持下这个习惯就变得越来越容易了。当然还是会有各种干扰,所以坚持的这件事情最好是可以用零散时间完成的。

@白旋风
您好,不知道怎么称呼您,就称您战老师吧~老实说,第一次关注您的时候是在2月份,那时候时不时的会收到一些您推送的文章,我并没有怎么关注,但您推送的文章我一直保留在,说起来惭愧,4月初的时候从您给我推送的第一篇文章看起,拖拖拉拉的半个月,算是看完了,内容繁杂,很多观点我一时还接受不了,但您的100天行动我一直在贯彻,3月到现在我已经坚持45天每天6点半起床,我相信这个小小的目标我还是会完成的!谢谢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