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此前澳洲微报的这则新闻吗?
而近日,澳洲一名小男孩Liam,只因为在草坪上玩了一下蹦蹦床,就昏倒在了地上,失去意识。
 (图片来源:7号新闻网)
本来白白净净的脸蛋,全都肿了,眼睛变得十分模糊。
全身疼痛难耐,就像被针刺一下。
看着照片就觉得心疼。
送到医院时,Liam曾经一度休克。医生表示,幸好救治及时,不然Liam很可能因为过敏反应激烈,而丧命!
过敏??
Liam的妈妈Susie表示非常震惊!因为晚上,他们只是吃了一块牛排,而且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Susie一再追问,想看医生有没有弄错病源。
但医生很肯定的说,Liam的反应确实是对肉类过敏,而且程度非常严重。
随后,医生在对Liam进行身体检查时发现,他的脚背上有一个标靶形的伤口,而且已经肿得非常大。
医生表示,如果Liam以前没有任何过敏源,那罪魁祸首就是这个这个伤口。
这个标靶形状的肿块,是被蜱虫咬伤才会留下的。这些蜱虫一般都会携带莱姆病毒。
其实,Liam的遭遇不是个例。
去年,澳洲一名素食主义者Nicole Lenoir-Jourdan更是被蜱虫叮咬后,吃奶制品、坚果和豆类都会发生过敏。
当时,医生跟她说,她有可能会对肉类过敏。但是,由于是素食主义者,Nicole也没有在意。
但是,3个月后的一天早上,她如常吃了点坚果麦片后,发现自己呼吸困难,全身乏力。
在邻居到帮助下,去到医院才发现,自己已对坚果类以及豆类过敏。
不过,Liam和Nichole都算是幸运的,仅仅影响的是吃的问题。下面这位澳洲女生就没那么幸运了,被蜱虫影响了下半辈子的人生。
16年前,澳洲一女生Janine Mieni就因为被蜱虫咬了一口,曾经梦想成为一名舞蹈家的她,如今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自理。
(图片来源:7号新闻网)
当年,Janine在河边露营,在一个小树丛里,被蜱虫咬了一口。
当时,Janine并没有在意,只是觉得被咬的地方有点刺痛,涂了点药膏就睡觉了。

谁知,第二天Janine被大腿的疼痛刺醒了。被蜱虫咬到的伤口已经肿成两倍大,同样也是一个环形的肿块。
Janine立即去到医院检查,但可惜,当时澳洲医院对蜱虫的认识还不多,没有立即发现病因,只是当作普通虫咬病例,开了止痛药和包扎了一下。
最后,由于Janine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瘫痪和失忆。医生才意识到,她很可能感染了莱姆病毒。
但很可惜,Janine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事件,如今她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了。
莱姆病是一种以蜱虫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以神经系统损害为该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导致脑膜炎、脑炎、颅神经炎、运动和感觉神经炎!
另外,携带莱姆病毒的蜱虫,唾液中含有一种人体内没有的糖分alpha-gal,它会改变免疫系统,对其他带有糖分alpha-gal的肉类产生抗体。
被蜱虫咬过的人,就会携带这种抗体,只要他们一吃猪、牛、羊等同样携带糖分alpha-gal的肉类,抗体就会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这意味着,被蜱虫咬了之后,不及时处理。轻则一辈子无法吃肉,重则永久性瘫痪。

本来,蜱虫就是澳洲盛产都害虫。如今,蜱虫灾害更是在墨尔本大规模爆发。
它们无时无刻都埋伏在四周,草丛里,树林里,后院里,甚至宠物身上都可能有。
到目前为止,仅墨尔本及其周边,被蜱虫咬伤的案例就有数百例。
而且,随着夏天来临,气温不断上升,更是助长了蜱虫的“威风”。
被蜱虫咬后,会出现何种症状?
一般被蜱虫咬后,伤者都会感受到明显都刺痛和灼烧感。
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疲倦、发烧、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和淋巴结胀痛等现象。
而最明显的是,被蜱虫咬后,伤口呈现环形/标靶形的红疹( Bulls Eye Rash)。
被蜱虫咬后,如何自保?
1、发现后不要用手挠,更不要去触摸。
这样容易让蜱虫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而且,还会刺激蜱虫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2、应该立即敢去医院,跟医生说明情况。
3、如果没有条件立即赶到医院,可以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让它的头部和身体死亡,再用夹子轻轻将蜱虫夹出。
4、或者用烟头、香头等高温物体,触碰蜱虫的身体。让其自然的把头缩回来,再将它夹走。
5、最后,拔出蜱虫后,记得用酒精清洗伤口和手。
如果可以,拔下来的蜱虫不要扔掉,用一个密封的容器装起来,进行冷冻。这样日后出现由蜱虫导致的症状,医生也能更快的对症下药。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其实,在澳洲生活,气候养人之外,还养许多“小动物”。而且,这些小动物对人类都有致命的威胁。
澳洲微报曾报道,在统计范围的13年中,有近4.2万人因被有毒物叮咬住院。
其中33%的人是被蜜蜂和黄蜂叮咬,相比之下被蜘蛛叮咬的人占30%,被蛇咬伤的人占15%。
世界上十大毒物,基本都可以在澳洲找到。
华人朋友们一定要注意!不论是外出旅游,还是海边度假,不论是修剪草坪,还是公园遛狗,千万小心澳洲的大大小小“毒物”,一旦被咬尽快就医,千万注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