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昨天,牵动着澳洲上万华人心弦的留学生Chu失踪案,迎来了一个最不让人想看到的结局:
维州警方通报,在Werribee Gorge National Park发现了一具男性尸体,推测为28岁,失踪三周的chu。

但出乎意料的是,警方在通报中说:尸体并没有发现可疑痕迹。
而在警方的新闻报告中,也一再暗示:
Chu可能是自杀。
负责调查案件的警探表示:
1、Chu的信用卡和手机在失踪后两周没有动过,排除劫财嫌疑;
2、Chu一直都有每周定时与远在中国的奶奶联系的习惯,但他已经“完全停止”这种行为。
甚至在Herald Sun对Chu尸体发现的通报中,还附上了Lifeline的联络电话。

熟悉澳洲的朋友们,应该知道,Lifeline是澳洲一个预防心理疾病患者自杀的热线电话。
当然,我们不敢确认,Chu是否真的死因没有可疑,也无法确定Chu是否在与妻子恩爱的外表之下,或许隐藏着秘密,
我们只知道,Chu的案件,或许可能,又是一起留学生因微笑抑郁症自杀的故事。
在这里,小编想起了另一个留学生的故事:
5月1日,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早晨,美国著名学府纽约大学,发生了一起令人心碎的案件:
26岁的女留学生安吉莉娅(Andrea Liu,音译),被发现在宿舍内上吊身亡。
死者照片,图片来源:网络
据朋友介绍,安吉是一位在纽约大学就读放射学专业的博士生,马上就要毕业了。
纵观安吉的成长史,可谓是一帆风顺:她从纽泽西州著名公校菲力荷区高中(Freehold Borough High School)毕业,大学本科就读于康奈尔大学,马上就要获得纽约大学的放射医学博士学位。
一句话总结安吉的人生就是:未来可期。
然而,这样一个年轻活泼的女孩儿却选择在宿舍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警察通过她房间里用来上吊的绳子,和一封留下来的遗书,断定她是自杀。
这些正处于花季年华,且马上就可以取得人人艳羡的高学历的中国留学生,为何会想不开走上绝路?
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并没有你想象中的快乐。
1.安吉好友:没有发现她的抑郁倾向
在谈到好友安吉的死亡时,叶静(Jing Ye,音译)泣不成声,说没有在安吉生前发现她的任何抑郁倾向。
安吉所住的宿舍,图片来源:网络
叶静说,在自己的印象中,安吉一直是个开朗和乐观的姑娘。上一年感恩节,叶静因学业繁忙不能回到自己在加拿大的家,安吉还主动邀请叶静去她在纽约的家做客。
直到4月底,安吉和叶静还在学校的一场募捐活动上见面。
“四年来,她陪伴我度过了一切……”叶静啜泣着告诉记者。
但,叶静可能想错了一件事:安吉在她面前展露的笑容之下,可能隐藏着一颗饱受压力折磨的心灵。
警方在刘安吉的Facebook上,发现了她抑郁症的些许端倪:早在2015年,也就是安吉就读医学院一年后,曾在Facebook上分享一个帖子,帖中图片指巴赫、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都曾经历过挣扎的阶段,“They strunggled too”。

此外,她还曾引用了另一位学生的话:“就是搬砖搬到不能搬为止,但总要从搬砖做起。”(were all lumpers until we cant lump... but always lump to start with),凸显学生压力之大。
无独有偶,去年年初,一位名叫Weiwei Liu的中国女留学生,同样在学生宿舍内选择自杀。
然而,在新闻中,年仅20岁的刘韦玮,却对着镜头微笑着。
图片来源:网络
新闻报道也说,刘韦玮在旁人眼里一直是个活泼朝气的女生,在学校里进修心理学和德语,多才多艺,会弹钢琴,开朗爱笑。
但事后,一封疑似有刘韦玮本人书写的遗书在网络上曝光,上面有一句话格外引人深思:
“世界是美好的,而我是个不堪重负的胆小鬼,所以选择了退缩和躲避。”
学习心理学的刘韦玮,在自己的遗书中阐明了自己自杀的理由:
她患上了一种名为微笑抑郁症(smiling depression)的疾病。
那么,这种疾病到底是什么?它与我们传统理解的抑郁症,又有什么关系?
2.“微笑抑郁”是什么?
微笑抑郁(Smiling depression),实际上也是抑郁症的一种。
临床心理学家Rita Labeaune将其形容为“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很开心,内在却承受着抑郁的症状”。虽然他们看起来在笑,但实际上每天都在低落的情绪中挣扎。
换句话说,罹患这种抑郁症的患者,很少会像我们所认知的抑郁症或躁郁症一样,经常会郁郁不乐或情绪起伏较大,他们时常会用微笑这张假面具掩盖自己的负面情绪,因此谁都不知道他们所承担的痛苦。
Rita Labeaune说,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微笑抑郁”的患者并不是每天缩在床上,丧失与人交往的能力,而是拥有比较好的社会功能,甚至令人误以为社交能力比普通人更好。
与此同时,这些患者仍然内里表现出抑郁症的症状,如焦虑、疲惫和绝望,失眠,甚至是自杀倾向。很多家属在他们出现异常行为或者自杀时,都感受到震惊或者难以相信。
Lebeaune医生强调,对于这类患者来说,最令人担忧的是,他们“微笑”的本质已经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微笑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种情绪,而更像是一种保护机制。
一方面,微笑保护着他们自己免受他人的怀疑,帮助他们掩饰内心的悲伤和羞耻感;
而另一方面,每一次在他们微笑并且想要假装“一切都好”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深处便会越发感受到与现实的脱离,感受到真正的自己是丑陋的、无法被他人所理解的。
3.“微笑抑郁症”在留学生群体高发
让我们再把话题转回中国留学生身上,不难看出,上文中提到的这些自杀身亡的中国留学生,都有着“微笑抑郁症”的倾向。
他们表面上看来热爱生活、甚至有健全的人际关系,但这些很可能并不发自于他们的本心,而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表现出抑郁症的倾向,如回避社交、逃避现实等等,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曾经有一位高中时就出国的女留学生,在出国后因为语言不通、学习跟不上,患上了抑郁症,直到父母五年后第一次到美国看她,看着她头发散乱、房间里垃圾堆积如山的模样才被吓了一跳,把她送进了精神病院。
在面对精神科医生时,这名女留学生说:我恨我的父母,恨他们把自己送到这样一个没有关爱,没有帮助的地方。
而她的母亲则就站在一旁,不知所措。
有一位叫“佬米”的网友就这样评论:
其实某种程度上国内的教育环境是要为此背锅的。我自己也得过抑郁症,住过精神病院,最后居然是我之前抛下十年没练的钢琴让我慢慢恢复。小时候因为课业繁重,钢琴之类的小爱好只能放在一边为学习让路。
这些小爱好对人的社交和压力排解有巨大的作用,但是国内的教育环境却常常扼杀了这种爱好的培养,以至于中国学生很多一旦遇到压力就无法排解走向极端。”
中国的教育就是,你可以有爱好,但你的爱好也是必须为你的未来让路,这在无形之中,将更多的中国孩子推向了无助的深渊。
而中国的父母往往也缺乏对子女正确的理解,更不会起到情绪调节的作用,于是一个又一个留学生选择用微笑保护自己,对着每个人违心地说:我很开心。
实际上,在心理学上,抑郁症的起因还没有一个完全让人信服的科学解释。与其说它像病毒感冒,更像是红斑狼疮,是一种疾病,不仅仅是心理问题。
所以,留学生们遭遇这种疾病,不应该只想着自我去调节,更需要懂得去寻求他人的帮助,比如家人、朋友、心理医生等等,单靠自我调节,很可能只会越变越糟糕。
如果你感觉自己已经有抑郁倾向,但不确定,最好的办法是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千万不要给自己过度的心理负担,因为这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坏。
在这里,小编唯一的建议是:去看医生,千万不要害怕面对你的不足。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最后,
小编还要送一句话,给所有承担着所有压力的留学生们:
日子很苦,但生活还是要继续。
与其担忧未来将遇到的那些苦难,不如将关注重心落在那些美好智商,别忘了,生活有苦有甜,你也并不是孤身一人,或许在未来,你的梦想会实现,不要轻易因为风雨,而放弃了雨后的美丽彩虹。
勇敢面对,认真治疗,别让绝望吞噬了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