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别老是把私校当代罪羔羊
文/仁仁
「仁仁」是妈妈自小给我的称呼。土生土长于香港,现居温哥华。在大学主修哲学和政治学。积极提倡良性八卦,主张信行合一。喜欢写作和阅读(包括漫画)。大学期间曾兼职新闻记者,现在不同媒体上作时事评论。敬佩的历史人物有国父孙中山和哲人齐克果(也很敬重父亲,但他不是历史人物)。
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发表新一份卑诗省中学排名报告,报告以7项学术标准对294间学校进行评分,报告结果跟过去几年的一样,就是名列前茅的都是独立学校,公立学校寥寥无几。在今年的排名中,前30名的中学,只有4间是公立中学。
对于报吿,卑诗教师联会的回应也跟过去几年以及对其他有关公共教育系统问题一样,指排名显示省政府对教育系统拨款不足。
这种回应虽无新意,但尚算客气。早前一份本地免费报一篇题为《揭开卑诗教育内幕的真相:不仅仅是不平等》的报道。报道不仅指省府在一些公立学校面临关闭前景的同时,「与私校互相唱和,把纳税人的钱变相流入私校」,戕害教育制度,而且用了不少贫富对立甚至情绪性用词,把私校说成「富人镀金俱乐部」。
认定私校抢了公校的资源,进而把公校不能得到更多拨款的原因归咎于私校,是一简单到难以置信的推论。
按省府有关条例,Group 1 独立学校每一学生所得拨款上限为公校学生的一半,也就是说,从每一个私校学生身上,省府省了一半钱。举个例,在2012-13年度,私校学生占K-12年级人口的12%,但占省府教育预算仅为5.5%,支出略低于3亿元。
那还是花了3亿啊!
对。但如果那12%的学生全送回公校,政府花费肯定远超过3亿元。

另外,客观一点的去了解,不难发现私校并非什么「富人镀金俱乐部」。负责中学排名报告的 Peter Cowley 指出,一些广为人知私立名校如 Yorkhouse、Crofton House 、St. George’s,只占学生成绩良好的学校中的少数。大部分学生成绩优异的私校都是由有宗教背景的办学团体运作,有的学费比儿童日托服务更低。其实在私校中不乏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家长节衣缩食把孩子送到私校有其原因,是「个人选择」,非「富人选择」。
私校所获得的评分偏高,也许有一些客观的原因和背景,可以详加讨论分析,甚至从中学习。最不要得的态度是盲目抨击,甚至为了某些政治立场或利益,把人家的成功情绪性地否定。如果私校对卑诗的教育制度真有如此举足轻重的破坏力,那尝试把问题反过来问:如果政府明天立例把所有私校关掉,
  • 公校所得拨款就马上变得足够吗?
  • 教学质素就会相应提升吗?
  • 家长就会更满意公校教职员的表现吗?
  • 公校就从此再无借口,认真地面对自身的问题?
  • 还是公校工会有更多的筹码跟省府抗衡?
延伸阅读(可点击以下蓝字):
关于我们
汉加风平台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草根创业。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闲闲聊时事》为一周新闻综述;《加国职场》关注留学生就业;《汉加财经》为北美和中国每日财经简讯及《温哥华创业故事》系列、《加国养老》专题。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