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多元文化著称的加拿大,过“春节”(Spring Festival)很热闹。这是一个亚裔欢度的节日。
虽不放假,但庆祝春节的传统在加拿大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两百年来,中国人因不同的缘由来到加拿大,带来的文化风俗携带着丰富而鲜明的地域性与时代感。每到农历新年,这些差异都会在不断演变的社会环境中相互摩擦、融合、进化,提醒着每一个华人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包容。
你知道海外春节中蕴含有的政治意味吗?
加拿大的中国年,会吸引当地政治人物的广泛参与。最辛苦的恐怕要数加拿大的政府代表们,无论他们本人是不是华裔,过年时都会争先恐后加入“讨好”华人的队伍。
1月29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就带领内阁三位部长参加了温哥华华埠新春大游行,还给舞狮“点睛”。特鲁多和加拿大印度裔国防部长都穿上了唐装。国会议员们准备了大量红包一一派发给民众。当然,红包里装的通常是讨彩头的糖果。
有意思的是,在这样的场合,常常会出现“反串”现象。加拿大政客特别随和,为了应景,也为了与华人社区拉近距离,春节期间露面时纷纷穿上唐装。而华人,特别是新移民,则反而只是现代日常穿着。这在活动中往往形成反差。
当然,春节在海外的政治性并非加拿大特有。只需看2017年春节,美国总统特朗普没有按多年惯例向华人和其他亚裔群体发表贺词,就引得议论纷纷,便可知一二。
顾客就是上帝,而华人是非常富有的上帝
加拿大华人商圈十分庞大,让人赞叹。加拿大的商业圈非常“纵容”华人,因为顾客就是上帝,而华人是非常富有的上帝。
90%以上的加拿大华人居住在温哥华、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等地区,这里的很多商场是完全面向华人的。生活在这里的华人,不需要改变一点原来的生活习惯,甚至不需要会讲英文,也可以生活便利。新年就更是商家“争宠”华人顾客的良机。比如,买烧味的店铺要排队一个多小时,而饺子皮更容易早早脱销。过年容易遭遇的塞车、排队、抢购等季节性烦恼也犹如国内。
新老移民有文化隔阂,春节是最大共同点
延续近两百年的加拿大华人移民史,使得华人群体呈现出很不同的风貌。比如,第三代华人能说一口纯正的英文,而刚来不久的新移民们很可能听简单的英文都有困难。当地人所说的“华人新移民”,往往指来自中国大陆的“先富起来的一部分”。
平时,新老移民因生长环境、人生经历的迥异,可能很难找到共同语言,而农历新年的传统或许就是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排在同一条买烧腊的队伍中,年前一样忙着理发,买红包、贴春联
温哥华中华会馆。图片来自网络
有意思的是,很多第三四代移民所保留的文化传统反而会比新移民带来的更纯正。比如本地舞狮队林立,在Chinatwon附近就有十多支,完好地保留着源于广东南海的“南狮”传统。传统的庙会活动,以及挂着烤鸭、乳猪和烧鹅的诱人橱窗,几十年如一日地欢喜着侨民的节日心情。
温哥华中山公园。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加拿大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很多先侨保留下来的文化现象,如琥珀中的标本般珍贵。温哥华Chinatown(唐人街)的洪门会、中华会馆等老侨团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位于温哥华片打街1号的洪门致公堂,是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时曾经住过的地方,里面的摆设依然保持当时的原貌。不远处的中山公园采用了明代苏州园林的设计,所有物料都来自中国,由温哥华政府以每年1块加元的象征性租金交给非营利机构管理。公园内的苏州园林景致,和不远处高楼林立的北美都市建筑,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对比,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
当然,中华文化的传承在加拿大也存在着挑战,主要体现在华人老一代移民和新移民之间的文化隔阂。新移民,尤其是温哥华的大陆新移民,可不是一般的富。而老一代移民,当年到加拿大时大多一穷二白,始终生活在社会边缘,直至今日。因此,老移民最早落脚的Chinatown,在平日颇有些沧桑感,大陆新移民很少会光顾。而居住在Chinatown周边的,则大多是年长的老侨民。由于地价上涨,Chinatown有些地方面临拆迁,面积逐渐缩小。在此过程中,老侨民自然全力抗争开发,竭力保护Chinatown,只可惜往往势单力薄。而新移民并不会加入他们的队伍,因为双方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消费习惯,又缺乏交流,并不因同为华人而走得更近。在我看来,Chinatown既是记忆丰富的历史场所又是依然鲜活的生活场所,保留Chinatown对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承有重要价值,很期待新老移民在未来能够为Chinatown的留存和焕发生机有更多的共识与合作。
多元文化氛围中的春节
中国新年也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绝佳时机,这在由众多移民构成的国度尤其显著。屡次听到嫁入白人家庭的朋友说起,她们的婆婆们每到春节会津津有味地学着包饺子、发红包。外国婆婆本来就比较随和,一般会以“客人”身份出现在儿子儿媳家中,很懂得尊重儿媳并在家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与界限。儿媳家浓浓的中国年味让她们感到新鲜有趣,婆婆们既入乡随俗又客随主便。而教婆婆包饺子的固定节目无疑有助于促进婆媳互动。
前几天大年初五,我家附近面向各种族裔的公立小学还安排了舞狮队来学校表演,帮助来自不同种族的学生与家长了解这一汉族文化传统。上午,小学里每个班级孩子们都来到体育馆,由校长介绍舞狮队成员和农历新年的其他传统。我两岁的儿子也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舞狮表演。
加拿大在小学设有0-5岁婴幼儿可以免费参加的早教班,让孩子增强社交能力,因此这次观看舞狮的最小观众只有一岁。这种从小的多元文化熏陶,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尊重并了解各族裔的文化和传统。
生活在这样独特的多元文化社会,我的孩子在两岁时就可以了解并传承自身的传统文化,这让我备感欣慰。
加拿大的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承与传播的一个缩影。传承体现在一代代移民像传递火炬一样保留了中华文化,传播体现在中华文化对其他族裔和主流社会文化的影响。无论传承还是传播,都要感谢加拿大多元文化的国策。在全球“右”转的潮流中,这一国策仍然坚守并传播着加拿大人平等、包容和宽厚的价值观。
大家都在看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是汉加风平台之子品牌,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了解更多资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