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加:中海油发生北美大陆30年来最严重漏油事件事故,被加拿大勒令暂时停业

Alberta regulator orders Nexen to shut 95 pipelines at site of massive leak

中国中海油的加拿大子公司尼克森上月发生严重漏油事故,加拿大监管当局于8月30日周六下令该公司暂停运作。
今年7月16日,尼克森新安装的一条管线破裂,在加拿大北阿尔伯塔地区泄漏了接近31500桶的原油。
据称,这是近30年来北美地区陆上最严重的一次漏油事件。事故引发环保组织的强烈批评。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能源局(AER)下令中海油尼克森公司立刻停止业务。

此前,该局指责尼克森在长湖油砂管线业务的维护和监督方面存在“违规活动”
当局要求尼克森公司必须提供文件,保证能够进行管线安全操作。
AER总裁吉姆·埃利斯说,“保护公众安全和环境是AER的首要任务。”
这是阿尔伯达省自2010年以来最严重的漏油事件,也是近30年来北美地区陆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之一,总量计约5000立方米(合计约31500桶)的油砂泄漏,受影响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美式足球场。北美上次严重泄漏发生在2010年7月,安桥公司的管道泄漏破裂导致了愈20000桶原油(45.33, 2.77, 6.51%)泄漏,其中部分原油流到了密西根州的卡拉马祖河,造成了水体污染。而这次的泄漏量比上次还多出约60%。
先前,中国媒体报道引述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处长潘继平表示,目前中海油尼克森大部分非常规油气项目现在已经进入暂缓或半停业状态。
事实上,尼克森今年3月已宣布裁员400人,占其3000多名现有员工的13%。
2012年7月,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溢价61%的现金收购了尼克森,这在3年后的今天看来,依然是中国企业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

根据新浪专栏作家叶毓蔚的观点,在尼克森事件中,加拿大媒体及民众除了对环保话题的考虑,关注的重点还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漏油事件的成因,考验尼克森的日常管理水平与风险防范意识。据悉,出事油管于2014年才铺设,有双层内壁,可以加热到摄氏100度的高温,防止沥青硬化,照理说不应出现破损的问题。而理应及时发现问题、起到报警作用的监测设施此次也并未发挥作用,最终是一名经过附近的供应商发现了问题并报告尼克森。虽然最终的调查报告尚未出炉,但尼克森加拿大运营副总裁Ron Bailey在与媒体通气时承认: “我们正在竭力调查为什么系统没有提前预警我们的原因。”
  二是尼克森的中资背景,夹杂着加拿大人对于本国能源可能被外资控制的担忧,使它成了被攻击的对象。
有偏激的网民称,当尼克森被加拿大人拥有和运营的时候,它从来没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注:事实上阿尔伯达省的油管漏油事件屡有发生)。但现在可不一样了,它被中国国营企业拥有,大多数加拿大籍高管被三震出局,你将看到更多类似事件。这次要让那些每天口口声声说要对污染行为进行严惩的监管部门最终是怎么对待这件事的。
有的网民则更直白:希望新上台的NDP政府(阿省执政党)能够采取严格的惩罚措施,要么创造出一个针对所有油管的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要么罚到尼克森破产,让所有的油砂企业吸取教训。

  由于尼克森公司被中海油收购曾是加拿大热门事件,中海油收购案一度引发加拿大舆论哗然,尤其是由中国国有企业来收购排名世界储油量第三的亚省石油公司。
201年10月份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近五分之三的加拿大人(58%)认为,加拿大政府应该阻止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公司,还有约五分之四的加拿大人(78%)也认为,加拿大不应该让外国政府控制本国的自然资源。
此次不少当地媒体在报导此次事件时专门提到了中海油(CNOOC)的相关信息,甚至将此次漏油事件与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进行对比,对中海油的品牌形象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事实上,作为中国公司对加拿大油砂投资的代表公司之一,中海油这一路走来颇为不易。
  2012年7月,中海油以151亿美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溢价61%的现金总对价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并于2013年2月完成交割。这一交易至今仍然是中国企业完成的最大一笔对外收购。当时加拿大国内对是否应该由外国国企控股本国的大型资源类公司表现出担忧,反对党更是借此发挥,扬言保守党政府如果批准中海油该笔交易就等于犯下经济叛国罪,重重压力下联邦政府三次延期审批,甚至在批准后马上做出修订规例,限制今后外国国有企业收购加国油砂项目的举动。
而另一方面,由于尼克森业务范畴涉及美国,该交易也遭到美国国会议员阻挠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最终顺利完成收购,也是让很多人长舒了一口气。
  但加拿大高昂的生产成本,原住民的抗议,管道建设遭遇的瓶颈,都使中海油在尼克森的经营上面临困难。随后石油价格的雪崩,更是加剧了这一困境。多重压力下,中海油不得不开展各方面调整包括年初的裁员,这也在加拿大当地引起了一定的非议。
  阿尔伯达大学中国学院每年都做一项针对阿省省民的大规模民意调查,看看近几年大家对中国的看法,尤其是对中国投资的看法。“我们发现,从中海油收购尼克森之后,民众对中国投资以及对中国企业参与加拿大经济的支持率在下滑。”副院长王佳如是说(《国际先驱导报》)。


中国外交官对中资企业的提醒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江山在加拿大勘探开发者协会2013年会(PDAC)2论坛上表示,愈来愈多中资企业到加拿大投资矿产资源,加拿大作为一个能源大国,具有良好的资源储备,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及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吸引投资者的良好因素。


他同时提醒中国投资者,要正视中加之间投资和经营环境的巨大差异,比如加拿大政府对矿山环境保护要求严格;中国投资者也不要以为可
借投资机会向加拿大引进大量中国工人
,因加拿大各地都有严格的劳工保护法。

中海油煤层气疑云:整合中联煤生内斗澳洲200亿打水漂
2010年是中海油大举进军煤层气产业的标志性年份。当年中海油与英国天然气公司(BG)达成协议,获得后者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煤层气资源区块权益以及煤层气液化生产线部分权益。此后,中海油与Exoma能源公司签署协议,获得后者位于昆士兰加里里盆地五个煤层气区块50%的权益。
2010年12月30日,中海油从中煤集团手中以略多于12亿元的出资收购了中联煤50%股权,并获中联煤的经营主导权,后又在2013年追加投资将股权增加到70%。这三笔交易奠定了中海油在煤层气产业的基础,凸显了中海油发展煤层气的决心。
2011年4月,在执掌中海油8年后,傅成玉被调往中石化担任董事长,王宜林接手中海油,此时中海油煤层气业务板块也初步成形。
三年过去后,澳大利亚的几个煤层气项目似乎并没有如预期般顺利,更令其头疼的是,中联煤的业绩仍然踟躅不前,甚至成为中海油一个负担。煤层气板块整体萧条和赢弱的事实,已经让中海油内部深感忧虑。中海油煤层气布局的内外交困,让煤层气业内长期存在悲观派的声音被逐渐增强(信源:新浪财经)

【我们重在分享信息和资讯。所有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对原文作者,深表感谢和敬意。】
关于我们
汉加风平台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草根创业。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闲闲聊时事》为一周新闻综述;《加国职场》关注留学生就业;《汉加财经》为北美和中国每日财经简讯及《温哥华创业故事》系列、《加国养老》专题。
读者服务热线:604-930-7888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