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很少看电影,无论是国产的,还是好莱坞的,因为烂片太多,花钱买票看它们,不光是浪费银子,也是侮辱自己的智商,更加是支持这帮孙子继续拍烂片。这几天,感觉满城都在说《老炮儿》,于是也去网上找来看看,好歹算是捏着鼻子看完了,但实在搞不懂它究竟好在哪里。如果60分算及格的话,我最多给它打59分。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一)时空背景交代不清
“老炮儿这个名词虽然是地道北京话,但如果你问70、80后,估计全北京都没几个人听说过,90后就更加没一个人知道。作为61年出生的我,相对来说还是有发言权的,毕竟,我的哥哥辈儿就有好几个老炮儿。他们有些是我的邻居,有些是我同学的哥哥,有的还曾经罩过我。我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兹要打出他们的名头,立马儿吓得那些跟我扎刺儿,想找茬儿打架的街痞流氓屁滚尿流、抱头鼠窜,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说起来,“老炮儿”是那些解放前和解放初出生的那代人,是一个特定时代的名片,按照该片各种宣传文案中给出的定义:老炮儿就是最讲江湖规则的老流氓,是与时代脱节、曾经叱咤风雨、依然保持不屈精神、受人尊敬的人,好吧,就当这定义是对的,那你就算一带而过,也应该有一个背景交代,比如穿插一些冯小刚当年率领一群哥们儿打群架,挥舞大刀(影片后面出现的那把)冲锋陷阵的镜头,顺便交代一下当年的江湖是怎样一个讲规则的江湖,从而突出今天的冯小刚,依然恪守江湖规则。然而,影片从头到尾一个这样的镜头也没有。像我这个年龄的北京人,多少还能猜出影片中反复提及的“规则”是怎么回事,可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知道在说什么吗?
二)冯小刚的形象与老炮儿落差太大
毫无疑问,影片中的六爷,当年一定是四九城中名震一方的带头大哥,可但是,我认得的当年那些“老炮儿”,尤其是当带头大哥的,哪个不是玉树临风、仪表堂堂?他们当年冬季的一身标配通常是酱紫滴:头戴褐色羊剪绒真皮帽,身穿55将校尼(很多是把呢上衣穿在65式军上衣的里面),脚蹬一对瓦光锃亮将校靴(或三接头黑皮鞋),胸前挂着一个白口罩(不用时多数掖在领口里,只露出两条白绳儿),骑着一辆28寸永久大包链,车头别着一把钢丝锁,外加一个大转铃儿。真个是:风流倜傥,犹如宋玉带刀过;威风凛凛,好似关公关云长。
事实上,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现实生活,能够叱咤风云、在江湖上扬威立万的大哥级人物,长得就算不像朱时茂那样浓眉大院,起码也不能差过陈佩斯吧,您再看冯小刚,要个儿没个儿,要盘儿没盘儿

OK,有人说:主要看气质,可我横看竖看转着圈看,冯小刚更像个胡同串子当然,长相还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当年领袖群雄的老炮儿可以落魄潦倒,但心中的火焰不能熄灭。那种与生俱来的骄傲和自信是眼神中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影片中冯小刚的刻意表演。虽然冯努力让自己表现得像个大哥,但毕竟形象和气质不争气,演来感觉装腔作势。如果你非要问我我心目中的老炮儿是个什么样子,那我只能告诉你,就是港产片《英雄本色》里饰演周润发大哥的那位狄龙

三) 影片立意不高、情节太过一般
影片的主线,是讲老流氓冯小刚的儿子刮了富二代新流氓的豪车赔不起钱,冯为救儿子与富二代结怨。既然影片想缅怀一下“老炮儿”们的英雄情怀,那就应该将起点定高点儿,就算不为了夺回钓鱼岛,至少也是为了往日的兄弟两肋插刀,而不是仅仅为自己儿子的那点儿破事。
再说情节,虽有矛盾冲突,但人为制造的痕迹太明显。从冯与儿子关系的转变,到那个令富二代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取回的小纸条怎么跑到塑料袋里的,这些情节的发展都太过突兀和刻意。尤其是那700多万欧元究竟是怎么回事?好像说是富二代老爸贪污受贿所得,可故事对富二代的身世背景并没有交代清楚;
再有,冯小刚一口一个江湖规则,他最后”英勇赴义“前好像寄了一封举报信给中纪委,这是哪门子江湖规矩?就算你偶尔发现了一条危害国家安全的重大线索,真正的江湖中人应该是江湖事,江湖了,用江湖的方法,将事情私下做个了断,而不会暗中报官,那样的人,以后还怎么在江湖上混!
四)张冠李戴:
影片最后冯小刚穿着将校尼大衣,手舞日本军刀,驰骋江湖,,,不,,,奔走冰湖的画面,看上去很悲壮、很高大上,可但是,在我们这些穿着将校尼长大的孩子眼中,就有点儿怪怪的了。
本人生长在部队大院,那年月,穿将校尼基本属于部队子弟的专利,就算地方孩子也有,通常也是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办大院的子弟,因为他们的父辈以前可能是军人,曾经参加过55年授衔,Anyway,将校尼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导演为了戏剧效果,将那一身衣服穿在胡同串子的身上,让人觉得有点儿张冠李戴、穿错衣服的感觉,不过,这倒也无伤大雅,比较不靠谱的是那把五尺长的日本军刀。记得文革打架时,武器主要是三棱刮刀、钢丝锁和木棒、板砖之类的家伙什儿,鲜有拿这么长的日本军刀的。导演为了突出冯的英雄形象,让他举着这样一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给我的感觉就一个字:汗!

五)关于“京味儿”
看到不少观众对这部影片点赞,其中主要一条是说这片子有股“浓浓的京味儿”,坦白说,本人虽然祖上不是北京人,但自己在北京生、北京长,弱弱地说:也应该算是个北京人吧?可除了影片从头到尾的“你他妈的”“你丫的”,我并没看出多少“京味儿”。如果几句北京粗口就算是“京味儿”,那我拍一部讲广东江湖的片子,从头到尾“丢丢”声,是不是就算很“广味儿”了呢?

最后,如果说《老炮儿》还有亮点的话,我觉得就是冯小刚造访昔日兄弟“洋火儿”那场戏。那场戏冯小刚演得得的确出彩,确实够功力,这个要赞一哈!
延伸阅读(可点击以下蓝字):
(此文参加有奖征文活动)
关于我们
汉加风平台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草根创业。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闲闲聊时事》为一周新闻综述;《加国职场》关注留学生就业;《汉加财经》为北美和中国每日财经简讯及《温哥华创业故事》系列、《加国养老》专题。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声明:汉加风平台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文章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