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加风系列174:加拿大各类慈善活动真多.老奶奶跳桥自杀因受不了慈善捐款的压力。
汉加风系列(174)
原文标题:珍惜这份善心
作者:章天天
在加拿大,各类找上来的慈善活动真多,已经成为社区生活的常态:从医院募捐、儿童助学、养老院、伤残、退伍老兵基金、各类疾病防治研究---中风、乳腺癌、糖尿病、心脏病等、动物福祉、环境保护、反对病困、宗教团体、人权公义、食物银行、社区援助、到世界各国各种灾难,地震、风灾、海啸、水灾-----每月都会遇到几次。购买、推销慈善票是件即快乐也头痛的事。最不忍拒绝的是十岁不到的稚童,怯生生在寒风里敲门,挨家挨户叫卖巧克力,为学校募款。
每年收入中,拿出多少比例用于捐款是合适的?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想法不同。
在圣经里,神用亞伯拉罕和雅各的例子,于摩西律法(利末记)中明确地告訴大家,10%的比例是神所悅納的,因为施比受有福;美国“第一家庭”奥巴马夫妇2014年收入47.7万,交所得税93;还拿出7万做慈善,比例占到14.8%了。

然而凡事都需量力而行、而希望通过募款获得帮助的人要设定个度、另外慈善机构也需管理、运用好众人的这份善心。
有位名叫Olive的英国老奶奶。她在战争中先后失去了父亲、丈夫,于是她终身行善。靠卖罂粟小红花(Poppy Flowers),给阵亡烈士筹款80年,还每月向近30家慈善组织捐款。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收入甚至连退休金都捐赠给了各种慈善机构。很快,有很多慈善组织不分昼夜地给她打电话,每个月她收到超过260家不同慈善组织索要善款的信件。年复一年的为慈善机构捐赠让她的财政状况捉襟见肘,甚至连自己的乳腺癌需要治疗时都拿不出钱来。93岁时,她再也受不了来自慈善机构的无穷无尽的索要。最后在各种不断催促捐款的压力下,她感到身心俱疲,异常压抑,跳桥自杀了。
有网友吐槽:“慈善机构之间好像还相互通气。你给一家捐了款,其他几家也马上有了你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纷纷找你募捐。到后来发现越来越多,实在受不了啦。”
做记者这个职业也是,每周都能遇到,几起慈善活动的采访邀请。各种各样的组织、关系的托付,都是以善心作号召。拒之不恭,或心存罪恶感,然全盘接收,来者不拒,恐怕小记终有一天也会焦头烂额、应对无暇、采访到吐血。
CBC 5月报道,一对在加航飞往日本航班上生下婴儿的加国小年轻,父亲失业、母亲生育后辞了兼职工,就上GoFundMe 网,想募集5万加元,遭致网友臭骂,说他俩太贪心、利用国际媒体对他们的广泛曝光来赚钱。最后,虽改口讨要5千元,也只收到1365元捐款。舆论谴责:有手有脚,身体健康,为何就不能靠勤劳的双手,养家糊口呐?
笔者每年捐款,首选的慈善机构是慈济。听慈济的师兄说,慈济志工前往世界各地赈灾都是自掏腰包、负担旅费,出钱出力、发心帮助灾民。63日,笔者参加了加拿大国际教育援助基金会(CIEAF)的新闻发布会。该基金会的理事区泽光介绍,基金会所募到每一分一毫善款都会用在受灾民众身上。而且账目向全社会公布,未来考虑放入网上,供人验查。成员前往汶川、尼泊尔实地了解灾情的旅费和行政费用均是自付
有些慈善机构的行政管理费用很高,比较离谱的打到34%。笔者曾当场责问过活动组织者,如此高昂的行政开支,对于信任慈善、掏腰包的捐款者,是否合适?
某次慈善晚宴,安排在Down Town海边,顶级的豪华酒店里。一晚用于抽奖、礼物、宴请、歌舞的行政开支是XX万加元,自然门票费也要收到几百,外场摆满了用于静默拍卖的各种高、大、上的物件儿。笔者心疼地直嗦牙花儿,把这笔费用省下来,不好吗?放在海边搞的费用多贵呵?又是晚间,窗外黑漆漆的一片,宴会大厅也看不到海景,可价格就是收的有景价。笔者被朋友嘲笑是土老帽,大款、豪门讲究的就是这个款,没有这档次,不弄得珠光宝气,谁会往外掏钱啊?可有些为贫困地区儿童募款的慈善活动,也摆同样的谱,真让人费解。

 笔者是能理解,加拿大的一些慈善机构是“有私”的慈善,而不能作“无私的奉献”,需要有工作人员维持正常运作,推动慈善事业可持续性进行。尽管某些慈善机构把大多数的钱用来发工资、搞排场,但只要能募到钱,能生存下去,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加拿大税局对慈善组织也有一套运行多年的监管制度。且和品牌公司一样,慈善机构只有保持信誉,才更容易得到捐赠。
基督徒文化中,有句名言:“一个人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做慈善能使人心灵纯净、感到快乐;然而慈善机构在募钱的过程中,是否也要注意,不用道德绑架大家,也乐意对账目进行公开,使得民众的善心找到最合适的地方和方式,不致被挥霍及滥用。(信源:刊发于2015年大华商报)

延伸阅读:她93岁终身行善 却被各种催捐款逼自杀
(信源:无 忧 网)
有人终身行善,但却被慈善组织逼得不得善终。在英国,有一个叫Olive的老奶奶。因为父亲和丈夫相继在一战和二战中阵亡,所以从16岁起,Olive就开始卖Poppy Flowers(一种红色的花)给阵亡烈士筹款,以寄托自己对父亲和丈夫的哀思。她整整卖了80年花,还把卖花收入和退休金捐给了近30家慈善机构。但是,这位终身行善的老奶奶却被慈善机构无休止骚扰。不分昼夜的电话,无数催捐款的信件Olive身心俱疲。年复一年的为慈善机构捐赠让她自己的经济情况捉襟见肘,甚至在她为乳腺癌需要治疗费的时候都拿不出钱来。在各种催款(而且还是催着捐款)的压力下,老奶奶变得异常的压抑。
在上周,这位老奶奶终于忍受不了来自慈善组织的折磨,跳楼自杀了……
以下是微信公众号“英国那些事儿”5月15日刊发的全文内容。

今天要跟大家说的,是一个做慈善的老奶奶的故事。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在英国,每到10中旬以后,会看到很多人的胸口、汽车上都别着一朵红色的花。

这朵花的名字叫Poppy Flowers, 是为了纪念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军人们。
好吧,回到老奶奶身上。 她叫Olive.
为了纪念参加一战的爸爸,1938年,16岁的Olive她就开始卖Poppy Flowers给阵亡烈士筹款。

5年以后,她的丈夫也在二战中去世了,卖Poppy Flower不但是筹款的方式,更像是Olive寄托对父亲和丈夫思念的一种方式。

从那以后,她就一直坚持到现在。

从一个小姑娘,成为了一个老奶奶。

80年了,这些年她卖出去了将近30000朵花,同时,她每个月都向近30家慈善组织捐款。她几乎把所有的收入甚至连自己的退休金都捐赠给了各种慈善机构。

但是,她在上周,跳桥自杀了。

她说,她再也受不了不少来自慈善机构的无穷无尽的索要。

因为Olive的乐善好施,很多慈善组织不断的给她打电话,这些电话不分昼夜,有时候她不得不花上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接听。

这样不仅让Olive没办法跟家人通电话,更让她身心俱疲。
除了电话以外,信件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每个月Olive能收到超过260家不同慈善组织索要善款的信件。

为了尽可能的阅读完这些信件,常常要花掉她大半天的时间。
但是Olive是一个不太会拒绝别人的人,她也不想让别人失望。但是这些无穷无尽的电话和信件让她已经变得不知道如何应对。

年复一年的为慈善机构捐赠让她自己的经济情况捉襟见肘,甚至在她为乳腺癌需要治疗费的时候都拿不出钱来。

在各种催款(而且还是催着捐款)的压力下,老奶奶变得异常的压抑。
最后一根压倒她得稻草,是前段时间她寄给孩子的250英镑,莫名其妙的丢失了。

她从布里斯托的铁索桥上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Olive花了大半辈子都在不停的给予,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

但这反而为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财力上的困难,身心上的疲于应对。

她说,我已拿出太多,却再已拿不出更多....
所有的问题每天24小时都在不停的缠绕着她,最终压垮了她。

看完总觉得很难过。
在现在的社会,像Olive这样一辈子都在乐善好施的人其实并不多见。可是面对慈善组织这种揪到一个人就无尽索取的行为,却是真的不好......
网友评论----------
黑色妖媚CC:很喜欢两句话:不要害怕拒绝,反正那些为难你的都不是什么好人。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干嘛不好意思拒绝。
栗子与玫瑰糖:我又想起了我三个月前给微博公益捐款然后开始有人无休止地@ 我喊我捐款的事情。当公益比绑架,那是比抢劫更让人讨厌的事情,只不过加了一层貌似有关道德的大帽子而已。为老人默哀。
若昕32:道德绑架最可怕!
夏天屯书各种各样:本应在鲜花中入睡的人被道德狗逼成了这样。
4EverSadness:其实某些慈善团体会利用人的善心不断去索取,进行道德绑架。
诚诚大哥哥:一个人承受不了上千个人的不幸,有时候对自己好一点,不要硬撑。
躲猫猫ss鱼:我一个朋友经常找我帮忙一些小事情,习惯了好像都有点理所当然,前几天问我要些发票,我帮她找了要寄给她,我就说寄信,她说不能快递嘛,我说可以啊你到付,她说那就寄信吧,但是我嫌麻烦还是自己掏钱发了快递,虽然没多少钱,但是我总觉得对方一句感谢都没有,挺郁闷的,下次再找我我真的要好好考虑。
冉_Memory: 人的劣根性就在这,你给了它10分,它就想要20分,30分更多。但是它不知道这10分都是已经拼尽所有了~愿老人安息。
Luckylanqing7:原来有那种公司去山区慈善包学生学费之类的,几年后公司经营不善倒闭了。山区的孩子家长就告公司违约之类的,特别恶心。现在心善不是错但行善是病,给治。

关于我们
汉加风平台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草根创业。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闲闲聊时事》为一周新闻综述;《加国职场》关注留学生就业;《汉加财经》为北美和中国每日财经简讯及《温哥华创业故事》系列、《加国养老》专题。
读者服务热线:604-930-7888
信源:
1微信公众号英国那些事儿
http://info.51.ca/news/world/2015/05/16/386237.shtml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