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分辨一个人是否刚从中国大陆移民过来或是游客或尽管移民很久,但经常返回原居地“拼经济”,有个只需一分钟判断方法:和他一起去中餐馆吃饭。但凡习惯用公筷的,定是已移民一阵子的;若直接伸筷在餐盘里点点戳戳,是后一类人。
不知大陆现在去餐馆吃饭是否都习惯餐后打包,反正汉加在移民前从没这样做过。刚登陆温哥华时,有一次和省议员、市议员 团坐在一起喝茶(在午餐时分,本地约在中餐馆里喝茶Ying Cai,是指那种带有各式点心的简餐)。餐后大家AA付账,多出些排骨啥的,有个温市议员就说,“我包回去给我家的小狗”,让当年的汉加感慨了一会;又有一次参加活动,知道某个大慈善家,身家过亿,每年都会捐出许多钱给社区。正巧散场时汉加又想单独采访他几句,跟在他的后面出去,就看他手上提着一个打包的餐盒。听说当年连中国总理访加拿大,到他的公司参观时,他都是亲自做司机接送。
有些大陆的友好访问团,某些有XX头衔的主席、来加拿大交流时,不太了解本地的这些情况,把贡献出自己的车辆、时间作接待的温哥华的社团头头脑脑,当成仆人,颐指气使,很不尊重。殊不知,本地不如大陆,这些  人来客往的招待,没有多余的经费预算可用来招待。开着Rolls-Royce(劳斯莱斯)来往机场做行李生、司机的义工,其实就是车主本人。

话题扯远了,拉回餐馆。为何在加拿大餐馆,尤其是港式餐厅,每上一道菜,都会配上公筷或公叉,汉加认为一来为卫生;二来方便餐后打包。前几天,因为要追踪报道“田师傅”,有家中餐馆的东主给汉加上了趟食品安全课:饭菜端上桌,就算一点也没动过筷,绝对不能端回去,变成回锅饭,以防交叉感染和二次污染。-------- 反正来加拿大后,慢慢地看不得浪费;穿着也朴素了。
在网上看一段子,挺形象的举例:如果过往我们习惯这样摆盘(大块吃肉、大口喝酒)~~

来加拿大后,变成这样的啦:

这叫格调,有末有?
难怪会议场地若从列治文的新加乐,移到waterfront的
Canada Place
开,人均
100元
加币,都吃不太饱。但窗外风景,门口放了台钢琴,这些档次、B格是要算钱的;具体吃些啥,到在其次。


再也不习惯:
都变成:


“我已经厌倦了城市的车水马龙,安静悠闲的田园生活更适合我,我喜欢聆听自然的声音。”

总结一下,来加拿大后,慢慢的人变傻了、单纯了、朴素了。
最可怕的变化是,变得会为别人考虑:讲话轻轻,怕打搅他人;出入帮人撑门,方便后行者;就餐用公筷,方便它人打包~~~这种克己利人、谦卑恭敬的佛和神的思想,逐渐的融入骨髓中。难怪大家都说加拿大是大农村,适合渔樵耕读、 诗礼传家,来此地禅修。至于想多赚些铜板,还是回原居地以健康换金钱,努力打拼吧。
延伸阅读(可点击以下蓝字)

关于我们
汉加风平台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草根创业。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闲闲聊时事》为一周新闻综述;《加国职场》关注留学生就业;《汉加财经》为北美和中国每日财经简讯及《温哥华创业故事》系列、《加国养老》专题。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