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老祖宗留下的老话,说尽人生百态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其意思就是如果你在危难的时候给人很小的帮助,人家会感激你。 如果你持续这样下去,突然某次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帮忙,对方就会记恨你,并且记恨一辈子! 
就好比接受救济的人,习惯了之后往往认为救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自然不会考虑自己去干点什么,靠自身的劳动来获得食物。 ...
01
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平时关系还不错。其中一家人因为能干些,家中要富裕些。这两家本来没有什么恩怨的,可是,有一年,老天爷降下天灾,田中颗粒无收。
这穷的一家没有了收成,只好躺着等死。这个时候,富的一家买到了很多粮食,想着大家邻居的,就给穷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这穷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认为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熬过最艰苦的时刻后,穷人就前往感谢富人。说话间,谈起明年的种子还没有着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说:这样吧,我这里的粮食还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斗吧。这穷的千恩万谢地拿着一斗米回家了。
回家后,他的兄弟说了,这斗米能做什么?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够我们明年地里的种子,这个富人太过分了,既然你这么有钱,就应该多送我们一些粮食和钱,才给这么一点,真是坏的很。这话传到了富人耳朵里,他很生气,心想,我白白送你这么多的粮食,你不仅不感谢我,还把我当仇人一样忌恨,真不是人。
于是,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从此就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来。诸公,各位先生,所以,这升米恩,斗米仇就是说:
当一个人快被饿死的时候,你给他一升米,他会把你当作恩人、感恩不尽。;可你要给了他一斗米,他就会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给我更多;奏这样,如果继续给他米,他会觉得理所当然了。一碗米不够,两碗米不够,三碗四碗还是觉得你只给了沧海一粟。
你要不给我,那你就成为我的仇人了。
把这些老话延伸到救助加拿大的流浪汉上去,可能是不对的。然而,请看这个贴:点击可看---【问责】政府年拨70亿  为何流浪汉没见少? 好心租房后  屋子几乎被毁
2018年在列治文街头做善事,已经是第二年了。有人说,要经常去温东的街头做.可惜,小编的能力也只能做到每年组织一次,且范围只能在列治文的街头;因为相熟的人脉和资源只在列治文。
然而,指责小编的人,自己只是光说不动。还希望把事搅黄了,不知道是出于一种啥心理 ~~

生活里常有这样的事,当你好心帮人的时候,第一次帮他时,他会对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会淡化。
到了N次以后,他简直就理直气壮地认为这都是你应该为他做的。
甚至当没有了这种帮助时,他会对你心存怨恨,正所谓恩中招怨。
我们都知道做人要讲义气,也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所以当自己倾心相助的朋友离我们而去时,也许我们会苦闷并百思不得其解:
虽然自己不图回报,可事情不应如此,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道理?
而我们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是否也因为接受了别人“一斗米”而淡漠了人家施米的恩情?
02
老赵被同事给拉黑了,起因是一次便车。
这个同事离他家住得不远,老赵就顺路带过他一次,于是同事就特别自觉地开启了蹭车之旅,每天上下班准时准点地候着,一坐就是大半年。
同事开始还表达一下感谢,时间久了,成了理所当然,开门就上车,把座椅调到最大,然后就开始自顾自玩手机,下了车就直接大喇喇扬长而去。
有一天老赵着急去机场接人,提前走了。没想到十分钟不到同事打来电话,“你这人也太不地道了,等你半天结果听人说你提前走了。”
老赵说,不好意思临时有点事去接人。同事不高兴了,“那你提前告诉我一声啊,我还和我妈说回家吃饭呢,这个点班车都走了,等到家都得几点了?”
老赵也生气了,但是顾及面子没发作,半开玩笑地说,“打个车呗,我又不是专职滴滴。”
这句话把同事惹着了,第二天上班,老赵还想照常给人发微信说“准备出发”呢,结果发现和对方已经不是好友了。
从此以后,那同事见着老赵都扭着头走,到处给老赵穿小鞋,说他小气抠门,人不厚道,甚至还说老赵业务能力差,是走后门进来的……
老赵的委屈和郁闷怎么也排遣不开,给人当了半年的免费司机,结果一次没顺就成了个仇人,是极品太多,还是好人太难做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之后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从善人变成恶人,只有一次拒绝的距离。当你的善意不能满足他们的期望时,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理解和感恩,而是怨言和怒骂。
人性的吊诡之处就在于,我们都知道情分和本分的区别,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但是当你在一个人危难时帮过他一次,他懂得这是情分,可是如果你一直帮他,帮了一辈子,就被他理所当然地当做了本分。
03
在温哥华做低收入的媒体人,也常常遇到这种情况。
有个营运网站的哥们跑来吐槽:看着朋友的托过来的面子,他帮一家新开张的餐馆登了免费的开业启事做了不少免费宣传。可惜,那个餐馆的朋友到处在外边说:这家网站没啥效果,只给餐馆带去5桌人吃饭。
拜托,您老大从口袋里掏出过一分钱了吗?就跑来做自我感觉良好的老大

有种奇怪的现象,各种活动,不管是商业或其他非牟利的性质,去餐馆吃饭是会给餐馆付钱的;可请媒体去报道,小编就遇到过组织者跑来和记者说:今天的座位很紧张,你是来工作的,可以站在边上吗?连盒饭、工作餐也没有!连停车费、汽油费都要倒贴。免费写完报道后,
即不转发,也不放朋友圈提高点击率
,还到处说,这家媒体没啥效果~~

你想要出效果对吗?做记者在现场挑个点,写一写各种混乱,立即有点击率,马上有很多阅读流量;可写社团报道,可以这样下笔写吗?看谁不顺眼,想骂谁就骂谁?有时,写谁的篇幅多了,照片放前、放后,都会有意见。
别说小编做人傲,考核是双向的,可以先读一下:汉加风 加拿大之声 社团稿、演出稿刊登说明。第一次被邀请,小编从来都时烂好人一个,随叫随到、热心助人;第二次再来叫时,小编就要拿出阅读数据说话。除非是心头最爱的政治新闻稿的报道。
04
网上看到这样一条微博:
不要说发帖人了,看到这条截图的时候,我的手都气得发抖。
受了别人九年恩惠,如今捐助人得了癌症,连一句最起码的关心和问候都没有,第一反应是他们还能不能收到钱,一个人怎么可以不要脸到这种程度?
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叫丛飞的歌手,为了供贫困儿童上学,他累积演出400多场,捐款共计300多万,资助183名贫困儿童,37岁那年死于胃癌。
对于那些被资助人来说,丛飞无异于是他们的恩人,可是他们怎么做的呢?
有人说他是另有所图,有家长催他赶紧治好病赚钱,甚至还有人压根不愿意提起曾被资助过。
有人把丛飞当成移动提款机,遇到困难就找他,可是当自己赚钱以后,再也没有了音讯。
在他们眼里,丛飞的爱心更像是一种谋生的工具,如果没有那颗伸向泥潭中的稻草,他们也许会自生自灭下去,但是一旦伸出来了,就要死死地抓住不放,哪怕是把稻草扯断榨干也在所不惜。
好心永远填不满另一群人的贪婪和猜忌,因为他们已经把这一切看作天经地义。
他们只关心自己碗里的饭是不是满,至于你的死活,于我何干?
05
有时候,有些感觉一点都不美好,挺心酸的。我身边很多人,包括我,都有过被帮助过的人反咬一口的经历,对动物的信任的确比对人高,宁愿把钱花在救助流浪猫狗身上,说实话都不太愿意轻易去相信那些刷屏的轻松筹。
善意并不能唤醒白眼狼的良知,反而容易把人性中最叵测的恶意激发出来。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感恩,活的还真不如一只动物。
那些用冷酷冰掉好心人的热情时,他们伤害的不只是一颗心,更把整个社会好不容易用善良堆砌起来的城墙炸开了一个缺口,缺口外面写着大写的人性。
所以对于那些不知廉耻的馈赠依赖症患者,千万别把自己的爱心装的太满,不帮是本分,帮两分是情分,帮十分就变成了仇恨。
善良的底线,在于敢去拒绝那些无底线的索取,不能让行善变成作恶,“若理性不存在,则善良无意义。”
不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人,但也请绝不要无原则的释放爱意

大家都在看
本文综合改写自:加国无忧、观察者网、慕棉、加拿大必读等文章,特此鸣谢!*作者:斑马:青年作家、咨询师,壹心理最佳专栏作家。
加拿大之声综合稿,非授权禁止转载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是汉加风平台之子品牌,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