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包麻麻
你关心的这里都有答案,与500万妈妈一起科学育儿和变美!
最近,一个女孩生日引爆气球的视频在网上热传,看得包妈一阵后怕。
女孩在五彩缤纷的气球中正要吹蜡烛,就在这个瞬间气球被引爆了,变成一团火焰把寿星包围了…
其实这种悲剧不是第一次发生。特别是在生日聚会这种场合中,气球经常被作为调节气氛不可缺少的存在,但是某些气球一旦碰到蜡烛就是如下的场景了:
在游乐场、广场或者旅游景点,经常能看到各种五颜六色样式丰富的气球,连大人有时候都毫无抵抗力,更别说小朋友了,带娃去玩时难免会被缠住买一个。
但妞们想过吗?这些气球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个随时会被引爆的【炸弹】。
氢气球+空气+明火=炸弹
气球之所以会飞起来悬浮在空中,是因为里面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一般用于气球的气体有氢气和氦气两种。
但早在2006年,我国有关部门就明文规定,严禁在公共场所灌充手持氢气球。充气球应使用化学性质稳定、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易燃烧的惰性气体——氦气。
氢气球为什么那么危险?
咱们上学的时候就学过,氢气是可燃的,点燃不纯的氢气会爆炸。所以氢气球+空气+明火=爆!炸!
△气球越大,火球越大
在密封的环境下,氢气爆炸的破坏力更是惊人☟☟☟
氢气?氦气?傻傻分不清楚
既然氢气球那么危险,为什么还用人用?
马克思说:“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
市场上氢气和氦气的价格相差十倍以上,每立方米的氢气的价格是 12 元左右,而氦气则需要 135 元以上。一个氦气球的成本在10元以上,氢气球的成本只要1元。
如何分辨呢?知乎有个高赞的回答挺值得参考的让销售者用打火机或其他明火烧气球,敢点的是氦气球,不敢点的是氢气球
看到这,你还敢在马路上随便买流动小商贩的气球么?
橘子皮也能瞬间引爆气球
不要以为躲开了氢气球就安全了,包妈翻到了几年前一个旧闻:
这个好端端的气球之所以无端爆炸,竟然是因为李大妈一边抱着拿着气球的孩子,一边剥着橙子,气球就爆炸了…
原来,橘子皮里里面有着丰富的芳香烃类化合物,同时它也是一种溶剂,对橡胶(气球)的溶解度很强
△气球瞬间爆炸
同理,柚子、橙子、柠檬等柑橘类的水果都有这类化合物,用刚剥完这类水果的手摸气球可能会发生以下对的场景:
△注意注意,这不是特效
气球也有窒息风险
躲过了氢气球、橘子这两件大杀器,妞们还要警惕一下窒息这个风险
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儿童基金会调查,美国每年有超过10万名4岁以下的儿童因为玩具造成意外伤害,17名儿童死亡。大约九分之一的死亡是由乳胶气球窒息造成的。
4岁以下的儿童气道非常小,很特别容易因呕吐物进入口腔而导致窒息伤。气球干瘪或者炸开时,容易因为误食气球碎片导致宝宝窒息。年纪大一点的孩子也有这种风险。
所以美国“儿童安全保护法”要求每个气球包装上都要有窒息危险的警告标签。
网红气球更不能掉以轻心
最近,一种会发光的某音同款“网红”气球在迅速街头蹿红。
Blingbling美轮美奂的造型,直击包妈的少女心,连明星都要靠她凹造型~
然而,这个颜值颇高的自拍神器比起普通气球,杀伤力也要×2?
包妈逛了一圈某电商平台,发现这类气球的销量惊人,一个月要上万的交易额,平均一个气球的成本在3~10元之间。就连包妈这种没有任何从业经验的人也能轻易买到。
其实欧盟早在去年就在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对中国产的此类气球玩具发出消费者警告?
该产品存在化学、窒息和受伤风险,因为气球容易爆裂,释放出包括纽扣电池、LED灯、锋利钉子在内的小部件,且可能会被小孩吞咽,并对包括食道和胃部在内的器官造成伤害或窒息。
且不说有没有混入不明气体的风险,光是气球上缠绕的彩灯等装饰物带过于简单,只要气球消气,灯带很容易脱落。
如果小朋友拿着玩,这钢圈就会非常容易缠在脖子上,同样是安全隐患。
如何应对这种“炸弹”?
面对这么危险的“玩具”,保命指南拿走不谢:
  • 家长们必须了解氢气球和波波球的危险,态度坚决地抵制;
  • 出门时要留心,尽量远离那些流动商贩;
  • 必须在家长的监督下玩气球,不能让宝宝自行吹气球或引爆气球。
  • 避免在宝宝玩气球的时候接触到柑橘类的水果。
  • 注意远离打火机、烟头、暖炉、燃气灶等物品,也不要在大太阳底下拿着气球玩。
  • 向身边的人普及气球的安全知识,避免亲朋好友为了哄孩子玩出现此类危险情况。
妈妈们都在看

这篇文章昨天首发在“包妈好物说”上,那里还有更多评测。比如今天那里就有一篇9款人气防晒霜的横评,我找来了9款口碑很好的防晒霜,咱们用数据说话,告诉你哪款更适合孩子,哪款最给力!
在这个号里我会为妞们介绍一些有趣实用的母婴好物,咱们一起告别乱买,理性剁手。
点赞瘦一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