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
提供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作者 七君
大朋友小朋友们好。说起企鹅你们一定不会陌生。企鹅不就是那种样子很呆萌,基本不会打架,很会吃但是不会飞的鸟嘛。
除了动物园以外,你知道企鹅住在哪儿吗?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是不是,企鹅不都住在南极吗?
这个答案基本正确。其实,南非,南美和澳洲也有一些企鹅居住。
那么,你是不是曾经和我一样曾经想过一个问题:北极为什么没有企鹅?
难道是北极熊和企鹅有什么过节?


图片来源:见图右下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企鹅(penguin)这个词出现在16世纪。实际上一开始企鹅的英语单词指的是一种叫做大海雀(Great Auk,也叫北极大企鹅)的鸟。

位于英国格拉斯哥的大海雀以及鸟蛋标本
图片来源:wikipedia
大海雀从外貌上长得可以说就是...这么说吧,世上的很多事是不能看外表的。比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虽然长得一点也不像,但是小头儿子却是大头爸爸的孩子。

图片来源:baike
反过来也是一样。虽然大海雀和企鹅长得就像是亲生的,但是它们却没有亲缘关系
你看它们的背都是黑的,肚子都是白的,都有尖尖的嘴和脚蹼,吃的都是海鲜,都会游泳,但都不太懂打架,而且也都不会飞;都住在冰冷的环境里,而且都靠打猎为生。但这什么也说明不了,大海雀的近亲是小海雀

小海雀 图片来源:wikipedia
那么,人类最开始发现的是大海雀,而不是企鹅?
是的。大海雀曾经住在北半球,所以最先被人类发现。加拿大、北欧、格陵兰和冰岛一度都是大海雀的故乡。
实际上,当19世纪欧洲的探险者到达南极时,他们才第一次看到企鹅,他们以为这是南极的大海雀,于是就称呼它们 penguin。

邹凯,你的样子丑到我了!
图片来源:makeagif
为什么现在在北半球没有大海雀了呢?
因为它们灭绝了呀!
谁干的?

虽然北极熊还有狐狸都喜欢吃一吃大海雀,但是让大海雀彻底滚出地球的,其实是...人类
因为那个时候,欧洲人民认为大海雀浑身都是宝。肉可以吃,绒毛可以用来做枕头还可以卖好多钱,最关键的是,它们很好抓...
这么一来,大海雀的数量急剧下降,以至于后来欧洲许多国家明令禁止猎杀大海雀。
然而,由于大海雀的数量稀少,它就显得愈发珍贵了,使得有人愿意出更大的价钱去购买大海雀的蛋或是标本,这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雪上加霜的是,位于冰岛海岸的大海雀的最后一片繁殖地在1830年的一次火山喷发中被夷为平地。
最后,逃无可逃的大海雀彻底地从地球上被人类气跑了...

人类白白,不见!
图片来源:giphy
现在我们只能在博物馆和书本上看到它们的样子。目前世界上仅存有78张完整的大海雀皮毛、24座骨架、75个未孵化的大海雀蛋,以及许多大海雀肉身的标本。
所以你知道了吧,北极没有 penguin,就只能怪...

这个故事听起来是不是似曾相识?
我们当然不希望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企鹅身上。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
一边玩找茬游戏,一边帮科学家进行企鹅保育吧,怎么样?
这个有趣的科研计划叫做 Penguin Watch(守卫企鹅),是牛津大学和澳大利亚南极局的合作研究项目。
这个计划需要你的帮助!
怎么做呢?
打开 Penguin Watch 的网址(不需翻墙):
https://www.penguinwatch.org
然后运用你多年的找茬功力,帮科学家大大们圈企鹅吧!
▼ 看到成年企鹅,标橙色;小企鹅,标绿色;企鹅蛋标黄色;如果一个企鹅身上标了太多圈圈,帮它去掉多余的。

▼ 如果背景里有太多企鹅了,先把看得清楚的圈出来,然后选择“企鹅太多了我眼花
(too many penguins to mark)

▼ 如果天气不好(不是你那里)、相片太糊,请选择“看不清楚我眼花
(I can't tell)


▼ 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去了,请选择“对,警察叔叔,就是这些人
(开玩笑的,不过也请把它们都圈出来,方便科学家进行研究)

科学家大大为什么要数企鹅呀?
唔,简单地说,因为他们
数!不!过!来!
这个计划的科学家们想要更好地研究企鹅的种群大小和栖息地情况,所以他们需要数一数拍摄到的企鹅的数量。
所以,可以把电脑和手机里的找茬游戏都卸载了,一起和科学家们来保卫企鹅的明天吧!

谢谢各位啦!
参考资料:
Fuller, Errol (2003). The Great Auk: The Extinction of the Original Penguin. Bunker Hill Publishing.
Wikipedia
penguinwatch.org

我们建群啦!
想获取一手科学活动信息,与更多家长沟通科学教育方法?关注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ID:bringsciencehome),回复“家长群”,编辑会第一时间拉您入群。

不过瘾?请戳
把科学带回家
ID:bringsciencehome
“把科学带回家”由世界科普圣经《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主办,致力于为孩子带来最好的科学教育。
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