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帮你定位、搜寻出行路线;只用动动手指,外卖就到门口;资讯应用跟随点击揣摩喜好,推送给你最关注的消息……大数据时代,“以用户信息再造用户便利”已经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
然而,便利的生活背后也隐藏着风险。比如,一些公司在“用户隐私”带来的利益之下失去了自己的底线
今年3月末,Facebook被曝收集用户偏好信息,然后利用这些用户喜好有针对性地推送广告,最终达成的目标是影响2016年美国大选。
而百度更加肆无忌惮,CEO李彦宏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就“个人信息利用问题”曾说:
“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
谁给你的勇气代表中国用户???
就在公众对于个人隐私泄露感到气愤不已的时候,谷歌又一头撞到了舆论的枪口上,被指通过麦克风来窃听用户的谈话内容,再以此来推送广告。

谷歌有双隐形的耳朵?

之前Facebook泄露用户数据,扎克伯格被叫到国会谈话,当被问到:“Facebook有没有通过麦克风来窃听,以便更准确地投放广告给用户”的时候,扎克伯格否认了,而谷歌并未作出任何回应。
实际上,有很多人是对谷歌抱有疑问的,一位叫做网名叫做“Mitchollow”的外国小哥就因此做了一个直播测试,来验证谷歌“是否有通过麦克风来窃听用户的谈话内容,并以此来推送广告”。
谷歌测试视频
测试是在开着麦克风的情况下进行的。
首先,小哥把要讨论的话题“dog toys(狗狗玩具)”写在纸上给观众展示。
在谈话中不提及“dog toys(狗狗玩具)”的情况下随意浏览一些网页,查看广告推送的情况。
网站广告、饮料广告、乳腺癌防治广告、科学展广告……都是随机的广告,跟“dog toys(狗狗玩具)”无关
然后他关掉谷歌浏览器,聊了几分钟关于狗狗玩具的话题,接着再打开浏览器。
一模一样的网站地址,一模一样的新闻内容,不同的是,推送的广告全变了样,全都在推荐狗狗玩具。
小哥这下崩溃了,并且吐槽道:“大家快把自己的麦克风烧掉!”
看了小哥做的测试之后,有网友也进行了测试:
“在我说了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几十次之后,被推送了血压和减肥的广告……”
无独有偶,一位名叫泰勒(Taylor)的外国网友也经历了类似的怪事。
她跟用手机跟朋友通话聊天的时候,讨论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商品。没想到,挂了电话后,那件商品就出现在了她浏览网页的推荐广告栏中。
泰勒心想,这可能是巧合吧……
过了几天,泰勒和男友买了一辆露营车。她打电话给闺蜜,讨论露营时能用的女性排尿设备:“我想买一个便携型的漏斗,这样长途旅行的时候就可以在车里小便啦~”
结果不一会儿,她看到这种便携排尿漏斗赫然出现在了网页广告栏中,连卖点都跟泰勒的想法如出一撇!
这件事可以说是很诡异了……
后来,泰勒在工作的时候收到了一个视频,这是通过警察部队的电子邮件发送的,并且可以链接到他们的Youtube频道。
内容是一名男子在被逮捕时试图刺杀一名警察。
那天回家后,泰勒给男友看了这段视频,说这位警察很幸运,幸亏他当时穿了防弹背心,不然可能会受重伤。
是的,后来泰勒又看到了防弹背心的广告……
越来越多外国网友遭遇了跟泰勒一样的经历,这让他们怀疑自己正在被监听:人们仅仅是在房间里讨论某个商品,当他们使用Google时,却恰好能在网页上看到这种商品的广告。

关于用户隐私收集政策,
谷歌到底是怎么规定的?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谷歌关于隐私权和条款的规定。
当你注册一个谷歌账户的时候,它会提示谷歌将会处理以下的数据:
关于使用谷歌服务时会涉及到的数据,上面说明的还不够具体。接下来仔细阅读一下谷歌的《隐私权政策》(https://policies.google.com/privacy?hl=zh-CN#infocollect)的详细规定,主页君了解到,谷歌收集的关于用户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用户向谷歌提供的信息:
    比如姓名、电子邮件、电话号码、照片……
  • 谷歌在用户使用服务时获取的信息:
    比如何时在YouTube上看了什么视频、搜索过什么关键词、浏览过哪些新闻……并且在使用服务时所用到的设备信息也会被记录,比如电脑的型号、操作系统版本、IP地址、位置信息……
其中并没有包含“收集语音信息”相关的描述。
那么谷歌真的没有“语音”相关的要求或设置吗?
还是有的。
在“隐私设置检查”中,有这么一项:
可以设置是否启动语音和音频活动记录。再点进“了解详情”看一下:
通过这段描述可以知道,如果你选了“语音和音频活动记录”开启,那么谷歌是有权处理用户的语音数据的,但是得由用户本人发出指令:说“Ok Google”或者是“点按麦克风图标”
可是在测试中,外国小哥的行为并没有触发音频功能的指令也就是说,没有给谷歌这样的权限,但是讽刺的是,在描述了大段狗狗玩具相关的内容之后,网页上推送的广告确实也变成了谈话中提到的“狗狗玩具”,即谷歌所理解的“用户正在关注的内容”。
这样看来,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谷歌确实窃听了用户的语音数据并用于广告推送。
主页君不禁想到了谷歌曾经的座右铭“don't be evil(不作恶)”,2015年的时候,“do right thing(做正确的事)”代替了之前的座右铭成为了谷歌新的信条。
谷歌,好好读一下自己座右铭,脸疼吗?
有网友知道了谷歌的窃听行为很是气愤:
“谷歌和脸书早该完犊子了!”
这位朋友直接气得爆粗口了。
也有的网友表示,自己已经麻木了:
“是的,我一点都不惊讶。他们早就明目张胆地这样做了。”
甚至有人对自己生活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主页君不禁想到了《楚门的世界》……
不想无端泄露隐私,
在谷歌中如何设置?
那么看到这里,你可能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进行账户设置,尽量保护自己的隐私毕竟删除账户对于一些小伙伴来说可能不太现实,那主页君就来为大家支支招。
不想泄露自己的隐私,最根本的就是不让谷歌收集自己的信息。那么,谷歌是如何收集用户信息的呢?
通过“Google Analytics”服务
Google Analytics是谷歌为了统计和分析用户的数据所开发的一项服务。
如果用户不想让谷歌使用他们的数据,可以安装一个“停用Google Analytics”的浏览器插件。谷歌使用的Google Analytics被停用之后,就可以阻止谷歌收集和分析我们的数据了(比如浏览网站、观看视频等)。
互联网时代,
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谷歌又给我们上了一课: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稍不注意自己的隐私就可以轻易被泄露。那么,在这样的大数据时代下,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 聊天晒照要谨慎
在公共社交平台上要尽可能避免或标注真是身份信息。朋友圈、微博晒照片一定要谨慎。
  • 少注册多改密码
不在不正规或不可靠的网站、APP上注册真实姓名等信息,定期修改常用软件的密码。
  • 不该填的不填
在网站上填写有关个人信息内容的时候,要先核实对方网站的身份和资质。只提供必要信息,不必填写地过于详细。
  • 撕碎、涂黑或保管
身份证复印件、快递单等有详细个人信息的单据,要妥善保管。处理掉的时候要涂黑或者撕碎。
  • 使用公用电脑和网络的时候要谨慎
尽量不在陌生的设备和网络环境中处理个人敏感信息,在使用网站或者APP的时候详细阅读对方关于隐私权限的说明。
大数据时代,便利的网络生活就像读心术。看似体贴,实际在一点点蚕食你“保护隐私”的警惕防线。主页君建议,大家平时在生活中还是多留个心眼儿,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不让别有用心的公司有恶可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