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419字,预计阅读6分钟
2017年1月5日,马云在三亚为100名乡村教师举行颁奖典礼,李连杰、那英、高晓松、韩红……“半个娱乐圈”的出现,只是为这100名获奖乡村教师站台陪衬。会上,马云还亲自上台和宋小宝合演了小品。
马云乡村教师奖于2015年9月启动,每年会选拔出100名老师,给予10万元的奖金和培训发展机会,相应的还设有马云乡村教师奖,10年内会投入2亿元,作为获奖老师赴国际知名学府学习和实践的经费。
教师出身的马云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新中国首富大力投入教育公益,更是掀起了教育公益的热潮。近日,马云公益基金还与VIPKID达成深度合作,从北美外教进课堂、优质教学资源分享、定制乡村教师在线培训、三方互动交流活动等方面展开合作。
今年1月,好未来正式上线“希望在线”教育公益平台,将通过B2C、B2B2C、C2C三种方式实现公益行为。4月,英孚教育与甘肃省教育厅签订了“千名乡村英语教师公益培训战略合作计划”,将免费培训110位教师。
教育行业争先恐后地做公益,这一现象是昙花一现的跟风,还是将成为“新常态”?“教育+公益”还有哪些呈现模式?公益在为社会带来增益的同时,又为企业自身带来了什么?企业怎样处理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关系……
鲸媒体盘点了教育机构从事公益的多种形式,还与多家教育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探讨,尝试一探“教育+公益”的面貌。
教育机构从事公益类型及典型案例
鲸媒体通过梳理发现,教育机构常见的公益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有熟知的公益基金、支教、公益讲座、款项捐助等常规形式,还出现了双师课堂、课程资源、平台、计划等新颖款式;典型案例涉及新东方、好未来、沪江、英孚等各大教育培训机构及BAT等互联网巨头。
形式一:公益基金
1 好未来公益基金会
2013年10月,好未来教育成立好未来公益基金会,原始基金200万元人民币,旨在帮助更多的人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现有四大公益项目:“同一课堂”、“自然教育“、”教育创新“和“好未来公益日”。
2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
2007年,腾讯成立公益慈善基金会,至今已投入7000万元用于改善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环境,改善贫困孩子受教育的软硬件环境,在全国12个省援建了31所希望(春蕾)小学教学楼或宿舍楼。
形式二:课程、教学设备等资源
1 新东方 中国民办教育扶贫工程
2006年9月,新东方参与“中国民办教育扶贫工程”。新东方一年间将向全国1500名贫困学生免费提供价值超过150万元的英语培训课程。
2 好未来 教育帮扶协议
2016年,好未来与江西定向市县签订了教育帮扶协议,将开放标准化学习课件资源、引入双师课堂,提升佛坪县、宁都县、井冈山市、瑞金市及更多贫困地区的教师信息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共享名师优课。
3 上海交大“好大学在线”MOOC平台
2014年4月,上海交大上线的中文MOOC平台“好大学在线”,主要以公益化性质运作,与百度开展合作,使用百度私用云平台JPaaS,并与百度教育频道和百度搜索框对接。百度还将支持“好大学在线”实现慕课学习平台与各高校教学管理平台对接。
4 网易公开课
2010年11月,网易推出公益性质的公开课项目。用户可以在线免费观看来自于哈佛大学等世界级名校的公开课课程,可汗学院,TED等教育性组织的精彩视频,内容涵盖人文、社会、艺术、科学、金融等领域。
形式三:支教
1 好未来同一课堂
好未来在8年前曾推出“同一课堂”项目,在贵州、云南、青海、新疆、西藏等7个省市开展支教等活动,涉及到38所学校的上万名学生。2016年,“同一课堂”着手探索“互联网支教”,通过直播技术把好未来旗下的学而思网校、海边直播课程输送到贫困地区。
2 新东方教师支教行
新东方于2011年开展了“2011新东方教师支教行”活动,地点为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古城独克宗小学。支教活动自2011年11月16日开始至11月30日结束,历时15天。
形式四:教师培训
1 英孚乡村英语教师公益培训
2017年4月1日,英孚教育与甘肃省教育厅签订了“英孚全球助学计划–千名乡村英语教师公益培训战略合作计划”。来自宁夏、甘肃等7个中西部省份的110名乡村英语教师代表将在北京接受为期一周的英语教学及文化、礼仪等培训。
2 新东方烛光行动
2008年,新东方与中国民主同盟发起了“烛光行动--新东方教师社会责任行”活动,累计派出近200名优秀教师,为近60个教育欠发达地区的15000余名教师带去教学理念。除此外,还有相关的“烛光行动•骨干英语教师新东方进修班”活动,七年来,已在全国60多个贫困地区培训了约2万多名乡村英语教师。
3 好未来佛坪县教育信息化合作
2016年10月,好未来启动了与陕西佛坪县的教育信息化合作,计划对佛坪县全体教师职业发展进行培训,并针对数学和英语学科开展双师课堂,以及有针对性的师训。11月,已经完成针对佛坪县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状况实地调研。
形式五:教育公益平台
1 好未来 希望在线教育公益平台
2017年1月10日,好未来上线“希望在线”教育公益平台,包括共享平台、在线行动平台和交流社区三个构想,教育机构、公益组织和个人可以通过B2C、B2B2和C2C三种路径实现公益行为。
2 分豆教育 慧学云智能教育平台
2016年1月,分豆教育前CEO张金荣称,分豆教育旗下产品慧学云智能教育平台作为分豆教育公益助学的一部分,已于2014年开始启动,计划10年内捐赠1000所学校,使10万学生受益。
3 vipabc 在线支教平台
2016年4月,vipabc正式开放为“为你发声”打造的独家在线支教平台,支持各界志愿者,无论是身在海外的外籍人士,还是奔波于各地的明星艺人,或者是每一位拥有专业知识且乐于奉献的慈善人士,都能通过vipabc的在线支教平台,为弱势儿童进行在线视频授课。
形式六:多重内容的公益计划
1 沪江“互+计划”
2015年10月沪江推出支持中小学公益课程项目“互+计划”,项目构成主要有:乡村学校公益课堂项目;互联网+大学生支教项目;互联网学校、教师成长项目。目前,“互+计划”已经连接起近30个省份的上千所中小学,受益老师超过30000名,影响50余万学生。
2 尚德“天使计划”
2017年4月尚德推出“天使计划”,有学历教育培训中受骗遭遇的学员提交经历受骗信息,经过审核后,尚德机构将为其提供免费接受培训的机会,开通超过20000道在线练习的题库、15个专业的专、本科课程;提供5×12的一对一答疑服务,此外还会提供超过60小时的职业辅导课程。
3 贝聊“小黄鸡守护计划”
2015年9月,贝聊科技发起小黄鸡守护计划,该计划旨在防止幼儿园儿童走失,联合网易、高德等公司和组织共同参与。一旦孩子走失,在贝聊上发布寻人启事,APP就会进入“小黄鸡警戒”状态,高德地图将通过LBS提供位置信息并与网易将协助发布信息,帮助寻人。
4 “马云乡村教师计划”
2015年9月,马云启动“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每年为100名乡村教师提供总金额为1000万元的奖金资助和持续三年的专业发展支持。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的教师须承诺:获得资助的三年期间继续在乡村学校一线任教;持续参加“马云乡村教师奖”专业发展培训等。
教育机构怎样做到“因地制宜”开展公益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熟企业,无一例外要面对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而公益也是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一种形式。业内人士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应型,一类是战略型。反应型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为保持自身形象良好和减少企业活动对社会的损害,战略型社会责任则是主动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共享价值。
无论是反应型社会责任承担,还是战略型社会责任承担,公益都是无往不利的践行方式。教育企业要开展公益,究竟该在什么阶段开展,以怎样的方式开展,急公好施后是否功成身退,“润物细无声”?鲸媒体聆听到了多个教育企业负责人的声音。
1 公益也有门槛?
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会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其发展的策略之一,而举办一些长期规模大的公益活动,如教师培训,需要一定的自身条件和实力。纵观在社会公益中长袖善舞的教育机构,几乎都有体量大的特点。是否只有当企业积累一定的资本后,才有“资格”做公益?
对此,英孚教育企业事务高级副总裁柳尽染对鲸媒体表示,“公益是大企业做的事”这种观点存在严重错误倾向。她认为,公益应该贯穿于企业发展过程的始终,企业要做到真正的长久发展,必须实现与社会利益的结合。在规划创立一个企业之前,就应该考虑到公益部分。
“企业责任是企业的DNA,企业越大,责任也越大。当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各项模式非常成熟时,就应该制定更成熟、更有规划性和固定性的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模式。”
同时,柳尽染也提出,企业开展公益,应该考虑到自身发展的阶段和情况。发展初期可以小规模的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公益道路。“用力过猛”可能会伤及自身以及员工的积极性,无法实现可持续性。
新东方相关负责人则对鲸媒体透露了不同看法,“对于教育企业来说,本身从事的行业就具有公共和公益属性,从这个角度讲,教育企业为公众提供最好的教育,就是在做最大的公益。”他强调,教育企业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人才;同时企业自身也可以获得业务增长和经营成功,创造税收和就业机会。
2 “公益+教育”如何结合自身商业模式?
教育企业要做到“教育+公益”的企业责任,就不可避免地要使自身选择的公益项目类型与商业模式相契合,根植于自己的企业属性和企业文化,从而使公益活动效果得到一定的保障。
上述新东方相关负责人认为,企业开展的公益活动都衍生于自身的商业模式。“具体操作时,要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观察以上一些公益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企业从事公益活动时都利用了自身已有的优势资源。例如,英孚的全球助学计划,包括了英语教师培训,为青少年儿童提供英语课程等。作为致力于语言培训、出国留学游学、学位课程和文化交流等项目的公司,英孚所从事的公益活动也大部分与英语教学有关。又如,2016年好未来“同一课堂”项目是通过“双师课堂”及直播技术,将课程带进四川、甘肃等地区的小学。新东方的“烛光行动”骨干英语教师进修则是把英语教师请到北京进行集中培训,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名师资源优势。
然而,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纯粹的公益是不应该与商业模式相结合的。“这样就不能称之为公益了,更像是打着公益的噱头去做市场行为或者去宣传品牌,存在商业目的。市面上可以看到很多打着公益旗号做品牌露出的商业行为,这对企业形象有一定的帮助。但真正的公益与商业是分开的。”教育圈投资人士L先生这样对鲸媒体说到。
3 “赠人公益,手留余香”
对企业而言,公益并不是一味地输出内容,公益项目的推行效果与形式,都会在其开展过程中或结束之后形成反馈,直接或间接地“回赠”企业。
好未来相关负责人对鲸媒体说到,“企业在实践社会责任时,首先要对客户员工做到尽责,做不到本职工作,很难去谈社会责任。”公益项目关系到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通过公益项目,不仅能够实现社会价值,也可以帮助企业塑造企业文化与团队文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使命感。
新东方负责人对此表示了认同,他还指出,“以基于在线直播技术的双师课堂为例,公益也可以驱动企业自身的创新。”许多结合教育资源输送的公益实践,在过去可能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当研发出新的创新技术时,教育企业推行公益项目,推动教育资源均衡会更为有力。
做公益,企业想好了吗?
教育企业本身是商业盈利性质的,但在推行公益项目时,不可避免地需要付出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这在大型的公益项目上体现的更为明显,耗费也更大。以公益化的MOOC为例,有媒体曾报道过,一门MOOC的制作成本是巨大的,比如清华大学的《中国建筑史》,累计投入已达200万元。在免费的情况下,生存会成为MOOC平台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果一家企业完全商业化,那么公益实践的发展会变味,而不注重商业性,又很难走远。那么教育企业在推行公益时该如何平衡公益性与商业性,尽最大可能覆盖成本?
“对于商业性与公益性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企业运用商业的力量推动公益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在践行公益的路上,也会受到很多启示反哺到商业理念中来,去实现商业力量与公益的结合。”好未来相关负责人说。
也许正是在不断的践行公益之路时,企业们探索到了创新的公益趋势——在充分利用教师资源的基础上,注重互联网化和共享化。具体而言,互联网化让教育企业在从事均衡教育资源公益项目时有了更为新颖和便捷的方式;共享化则有利于解决面对开展公益时遇到的资金、人才、平台等问题,与其他有意公益的机构合作,可实现殊途同归,并呈现1+1>2的效果。
实践公益一方面宣扬了教育企业自身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发展了潜在力量。就输送资源及培养人才而言,边远地区的优秀学员以后可能会成为培训机构的人才储备;而采用双师直播等新产品新技术,也相当于免费获得了启动用户及验证机会。
鲸媒体观察后认为,教育企业在做公益时,还应当注意公益持续性输出的问题。许多公益项目,尤其是短期的公益项目,如支教、教师培训等,在当前施益后,后续如何延展,短期的培训起到的效果又能持续多久,都需要企业思考。如果为学校提供资源或产品,学校是否有“用武之地”;用户使用时,有没有相应的监督指导?如果具体细节实施不全,公益可能就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公益项目本身的性质,很容易成为企业的“幌子”。本身来说,企业开展公益活动是无人监督的。鲸媒体在梳理时也发现,许多教育机构开展的公益项目“雷声大雨点小”,推行时名头躁动一时,之后便杳无音信,再无下落。
不难理解,公益极易被有心人利用变相做品牌宣扬,甚至有机构会用推行公益活动来当做应对负面新闻的危机公关。如果企业虚张声势做公益,宣传天花乱坠,而在外界看来已受益的弱势群体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援助,这样的“寒心”之举与公益的本心背道而驰,不如不做。
回复关键词  
“蓝皮书”
 ,了解购买《中国中小学创客教育行业蓝皮书(2016-2017)》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鲸媒体小铺】,购买【创客教育行业全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