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之旅》情感智慧与自我成长课程官方微信
探索爱、学习爱、传递爱!
文 | 远婕(亲密之旅培训师)
最近上映的印度电影《起跑线》,让众多中国家长扎心了。
电影讲述的是一对中产阶级的印度夫妇拉吉和米塔,为了让女儿皮雅接受好的教育,费尽心思让她进入名校的故事。
电影中类似这样的场景,深深戳到中国家长的心:
天还没亮,拉吉就被妻子从家里赶了出来。他打着呵欠,睡眼朦胧的从车里钻出来,看着眼前已然拐了几个弯的百米长队,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怎么还有人带着睡袋来排队,用矿泉水瓶接尿呢……”他狠狠揉了一把自己乱糟糟的头发,小声嘀咕着“这太疯狂了”。
“一点也不疯狂,这可是学校招生。”排在前面的男子突然回头一脸严肃的回应了他。
在关乎教育资源的战争上,最先躁动起来的一定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

当大家都在关注影片中呈现出来的阶级分化、教育资源不公平等社会问题时,我则关注到一点“有趣的”和另一点“有用的”,今天就借着本文分享给广大亲密之旅家人。
我看到有趣的一点,是影片中为我们呈现出了精彩的“男女差异”。
在孩子教育这件事情上,我们看到老爸拉吉和妈咪米塔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一个觉得随意就好,另一个非要追求精英教育。这也是现实中许多家庭常见的差异:一个紧、一个松;一个觉得快乐成长最重要,另一个却死死盯着分数和排名;一个觉得没必要上那么多兴趣班、辅导课,另一个却在为学X思的培优名额挤破头......
旁观这对夫妻处理他们生活中的差异和冲突,我不得不感慨丈夫拉吉实在是个超级爱老婆的好男人!他几乎在每一件和米塔有差异的事件中,都选择了妥协、讨好。
这样的妥协和退让,缘于拉吉和米塔美好的爱情:年少时的拉吉只是个裁缝店的小学徒,一次偶遇心仪的女神米塔,穷小子凭着自己的努力抱得美人归;在爱情的滋润下,小学徒的事业也蒸蒸日上,当上了服装店老板,穷小子变身开宝马的大土豪;女神还为自己生下了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儿,穷小子拉吉觉得人生至此已经堪称完美,只要妻子开心他什么都愿意退让,愿意去努力。
米塔选择精英教育,要给孩子上贵族学校,他虽不以为然,但还是听从了妻子的安排。
米塔要买学区房,要搬离他喜爱的老城旧宅,他一开始坚决抗议,最终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自小熟悉的生活环境,挥泪告别相亲相爱的邻舍。
米塔为了让他们一家能够融入上流社会,要从头到脚改造他,从他的穿着、习惯、兴趣到社交,都要变成他所不喜欢的方式,他仍然妥协了。
甚至为了满足米塔让孩子入学贵族学校的愿望,他不惜走后门、找中介、贿赂校长,最后挺险而走,说谎造假,又不断用新谎言来掩盖旧谎言,一家人为此还假扮贫民,住进了贫民窟。
剧中,每一次拉吉向米塔妥协,都是在米塔这样一番歇斯底里的推论之后:
当我在影院中看到这一幕时,有点忍俊不禁,导演用略为夸张的手法,活灵活现地呈现了一位处在焦虑和恐惧之中的女性的形象。
“拉吉,我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必须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否则她就不能成功,她会被当作失败者,她会因此而沮丧,她会吸毒的!” 
这是米塔常常挂嘴边的一句台词:“如果读不了好学校,就会……”blabla,“……最终孩子就会吸毒”。
面对女性的这种”神逻辑“,大部份男同胞恐怕都会觉得不可理喻吧?各位看官们不要觉得这只是电影杜撰的情节,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我自己就是一例。
比如,当孩子某个学科的学业不甚理想,或是某次考试没考好,甚至只是孩子在某项兴趣活动中表现得差强人意时,我也会陷入这样的焦虑之中。
因为有了一些学习,我还能用貌似平静的外表来示人,用积极正面的语言来自我安慰和安慰孩子:“没关系,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接纳孩子,多看到她的优点和长处。”“学习是场马拉松,成绩不代表一切,我们尽力了就好,找到原因不断进步就可以了。”
但其实,我的内心已经在翻江倒海,被理智中的各种育儿理论暂时说服下去的情绪,会在不经意间霸气侧漏,借着某件小事、某个细节的撩拨,突然开闸爆发出来,殃及孩子甚至丈夫。
我才发现,其实在我的潜意识深处,也有这样一个“神逻辑”:“我的娃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是不是她比其它孩子笨?那她的学业就玩完了?她怎么应对未来激烈的竞争?她以后就没前途了?她的人生就完蛋了......”
就在今天,在亲密之旅亲子微群中,一位妈妈发出求助:
“儿子最近小升初,压力山大。最近夜里晚上都会睡不着,在房间里喊压力好大睡不着,我试着去开导孩子但效果不大,我好担心、好无助。担心他会不会一直这样下去,到时考试发挥失利怎么办?如果他没考上他理想的学校,他会不会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就算他考上了,以后他再有压力的时候,他会不会还是像今天这样的处理方式?如果他不懂得去处理他自己的情绪,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我记得小时候,当我没办法处理我自己的情绪时,我有想过去死......”
看来这种“神逻辑”在女同胞中不是个例,还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黄博士在亲密之旅第四课中,为我们阐释了男女在生理结构上差异:男女两个半脑中间有一个“桥梁”,英文叫做 Corpus Callosum,平均起来女性这个部位比要男性厚出40%。这个差异好像是女性左右半脑之间是十六条线的大道:八条过去,八条过来;而男性两个半脑中间连线只是一条过去,一条过来,中间还经常发生插路的现象。
这使得女人左右脑中间的连线非常丰富, 当遇到一些情感上的刺激时,女人是非常有效率的反应, 一个事件产生一些感觉,这个感觉又刺激产生更多的反应,新的反应又产生更多的感觉......如果我们在男女差异基础上,再加上原生家庭带给我们更为深度的影响,就不难理解这种一波助推一波的“神逻辑”是怎么产生的了。
影片中妈妈米塔正是从印度社会的底层成长起来的,她小时候就读的是她成年后最不想让女儿读的公立学校。 米塔坚持认为,必须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才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管拉吉跟米塔已经通过个人奋斗逆袭了,但米塔深知那种被上流社会排斥的痛苦与沮丧,因此她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网络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评论:“在我们身边,也能看到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通过个人奋斗逆袭成为城市的中产高知家庭,然而他们越发焦虑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对孩子强势的要求与期待,其实是印证了自己在主流社会的疏离感与面对上流社会的自卑感。而这种痛苦又会驱使他们成为虎爸、虎妈们。他们看得很清楚,在这个社会里,教育几乎是改变阶级出身的唯一方式!然而,纵使阶级出身改变了,他们仍跳不出上流社会带给他们的深深自卑中。
谈到这,问题来了, 这套吸毒的神逻辑要怎么破呢?固然,我们需要这样优秀的影片来呼吁社会的公义,但我们亦可以通过自身的成长,来渐渐影响社会和体制。个体的力量虽微小,但正如在荒漠中契而不舍地培养一小片、一小片绿洲,整个大环境也会得到改善。这也是我从电影中看到的“有用的”那个部份,也在此分享给大家。
回到电影中,从某个角度来看,拉吉毫无底线的妥协,其实饱含着对妻子毫无保留的爱。只是,正如黄博士说的:“好的动机,未必能够带来好的果效,因为爱是需要学习的!”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去爱,要借着学习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情感成熟的人,让我们对家人的爱,是有智慧的爱,是能够产生好的果效的爱。
剧情的转折,是从拉吉在得到了被自己掠夺掉学习机会的贫民窟的邻居的宽恕了之后发生的。为了争取到名校学位,拉吉带着妻儿暂时搬到贫民窟装成穷人,只要骗过学校的上门检查,他们立即搬回自己的私家别墅。就是在这个贫民窟里,他们一家却学到了好学校无法教给孩子的东西——善良和真诚,女儿也交到了最知心的朋友。
明明是一贫如洗的邻居,却愿意把家里所剩不多的大米,辛苦挣来的工资分一半给老爸,帮助他们能够度日;
甚至为了替拉吉的女儿皮雅凑足入学金,他可以冒着生命危险撞车碰瓷……
当拉吉意识到,他偷走的不只是一个学位名额,而是一个穷苦家庭的未来的时候,他的良心受到了拷问。而当对方选择放弃了对他进行揭发和报复之后,他忽然意识到一个至理:“如果你都不是一个好人,那你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公或好爸爸。他开始从一味妥协、讨好的冲突模式中跳出来,重新寻回内心深处的正真和善良,坦诚来面对自己参与制造的骗局并承担起责任。
因着拉吉的成长和蜕变,也帮助妻子米塔跳出了被自卑、焦虑和恐惧裹挟的怪圈,他们开始来反思教育真正的意义: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是习得善良、诚实、互助等美好品质?他们开始从盲目崇尚精英、名校,到理智地选择对孩子真正有意义的教育方式。
看到这,我再次回想起黄博士关于男女差异以及处理差异和冲突的一些方向性的建议。在帮助我们了解了男女差异之后,黄博士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成长的方向,他说:“在谈到男女两性差异的时候,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怎样让大家都变成一个更健全的人。”
一个人格健全、心智成熟的人,在遇到冲突时,会用健康的、真诚一致的方式来处理,从而将彼此的差异化为对关系双方的祝福!这也是黄博士在第三课中说到的:“ 人生有很多的风浪,每一个人都只有四种礼物(编注:指 Myers-Briggs人格测试的四个相度),如果夫妻两个人都很不一样,加起来就是八种礼物, 你们有很多特别的恩赐跟能力,来解决问题,面对很多人生的风浪。”
当拉吉找回了“真我”,他开始努力做一个真正的“好人”,他也因此影响了妻子,影响了整个家庭,影响了他的下一代。比起那个努力要去讨妻子欢心,一味满足妻子的好好先生,我觉得这个拉吉才是有智慧、有力量的真男人!才是真正的好老公、好爸爸!
当大家都在热议“中国教育的痛,被这部印度片拍出来了”,众多家长被影片中提及的父母为了替孩子追求“更好的教育”而拼尽全力的一些符号:户口、学区房、兴趣班、推荐信、学校门口深夜排队、暗箱操作……戳到痛点时,我更关注的是我们能否来“痛定思痛“。
作为一名普通的家长,我们可能无法改变教育的大环境,但我们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小环境。家长如果能够先真实地来面对自己内心的焦虑、恐惧,能够借着自我成长让自己成为情绪安全、心智成熟、独立思考,不轻易被环境和舆论裹挟的人,能够去思考和探索教育真正的意义,再能够智慧地根据孩子的天性、特质,给予孩子成长最适宜的支持时,我相信这个“小环境”已经足以让孩子受益一生,这个“小环境”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我们希望所有寻求幸福有意义人生的朋友,都能因着这个课程走上终生学习的路,发展健全的真我,把爱带给身旁的人。”

——亲密之旅创始人 黄维仁博士
“亲密之旅”邀请你!
为孩子创造一个终身受益的“起跑线”!
*回复关键字【精华】,可查阅本号历史精华图文*
欢迎来稿
“亲密之旅”公众号编辑部欢迎广大亲密之旅家人将学习和实践“亲密之旅”的故事、心得、收获给我们来稿,来稿请在订阅号菜单“亲家园”直接发贴,或发送到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
“亲密之旅”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为黄维仁博士及亲密之旅家人们原创并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请务必注明出处,若有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请尊重知识产权和我们的劳动成果,谢谢!
关于亲密之旅
2007年12月,一位站在巨人肩上的巨人,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兼婚恋专家、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的黄维仁博士,综合过去三十年来国际最前沿、最尖端的心理学临床实证的研究,以及全世界最好的婚姻治疗和训练中的一些最有效的要素,整合出了一套帮助自我成长、培育情商,提升婚姻家庭品质及其他人际关系的辅导培训课程——亲密之旅。它是训练医学院中心理学博士的课程,却以简单易行的方式传授,被誉为“心理学界的军事武器民用化”。
亲密之旅
倾听就是爱,了解中有医治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祝福
The more we share,the more we have.
北京:010-68337911 
上海:021-64275673 
深圳:0755-22158026
 本期编辑:Jane  校对:顾海燕  排版:Jane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微店报名亲密之旅课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