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宛央来源公号 宛央女子
排版 SuA编辑林宛央
____
从电影院里出来,是凌晨两点钟,海边的风夹着细雨,越过城市的灯红酒绿,最后,跌落于无边夜色,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芳华》落幕,芳华已逝。百般滋味在唇齿间流连咀嚼,最后也只不过留下一点“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无可言说。

一代人的青春在时代的洪流中,滚滚而下,结尾处萧穗子说:“不由暗自感叹,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但是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
刘峰和何小萍,电影的灵魂人物,两个永远不合群的人。
时光倒回至他们的青春年代。刘峰是活雷锋,一个勤勉、善良、诚恳,俯首甘为孺子牛却绝无半分抱怨的人。
在文工团里,别人不可以做的事情,他可以;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也可以。事无巨细,兢兢业业到连文工团里的猪跑了,都要来找他,因此而被文工团群体褒奖为模范人物。
尽管备受推崇,可他仍然是不合群的。
电影里对他不合群的体现方式是:那些嬉笑打闹的人常常也会取笑刘峰“要是没了刘峰这种人,还不知道怎么样呢”,他们需要刘峰的这点不一样帮他们分担掉集体生活里的那些不情愿。
而原著小说里,严歌苓用这样一段话来表述大家对刘峰的矛盾心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他有着令人憎恨也令人热爱,令人发笑也令人悲悯的人性。并且人性的不可预期,不可靠以及它的变化无穷……正是魅力所在。”
刘峰与众不同的可靠,显现出其他人的粗鄙来。所以他们赞扬他的同时,内心里又暗暗希望窥探到他人性里的那一点灰暗:凭什么他这么好,我不信。
这就是为什么林丁丁觉得自己可以被任何人追求,唯独不能被刘峰追求。因为情欲、肉欲是普通人的人性,却是英雄的“污点”。所以和模范英雄在一起的风险太大了,不仅要背负“红颜祸水”的罪名,还要始终站在他的光环背后。
这对于爱慕虚荣的林丁丁来说,是毁灭。
所以,当刘峰选择表白的那一刹那,他的陡然跌落已经不可避免。人性就是这样一点复杂:要把你捧至最高处,但更想看你摔入最底层。
刘峰对林丁丁的感情,原本是他最合群的一点,那个混账的年龄,谁的爱不是满心乱窜?可是,唯独这一点合群却最终毁掉了他。人们会拿他和大家一样散发着荤腥味的人性攻击他。因为他受了太多的赞美,所以他就得活在高标准的评价体系里。
和他有相同命运的是何小萍。
不同的是,她的不合群,是要接纳无穷无尽的嘲讽。
我想大家都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吧,在我们的高中、大学的集体生活里,一定有一个人是格格不入的,尤其是在女孩子之间。那个被排斥的人,可能是因为中途才加入这个集体,也可能是因为贫寒,还可能是因为性格沉默,不懂迎合。
何小萍几乎全中。
所以,她原以为离开了千疮百孔的原生家庭就不会再被欺负,却怎么也料不到,她曾经的千疮百孔,跟随了她大半生,成为她卑微的注脚。
文工团里丢了东西,一定是她偷的,所有不好的事情,一定是她做的。集体生活里,避免不了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在这些事情被消化之前,总需要一个藏污纳垢的垃圾中转站,小萍就是那个中转站。
她的人生被那些复杂的人性,蛀咬得一塌糊涂。
何小萍被践踏的尊严,是一抹凄凄凉凉的底色,渲染出集体的花团锦簇,那是她们的芳华年代。
而属于小萍的芳华,唯有刘峰投递过来的那一注善意,尽管他并不爱她。但正如电影里那句旁白: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在刘峰因“触摸事件”而被处分,人人避之不及的时刻,唯有何小萍踏过一地荒芜的人心,奉上她人性中最美的芳华。
告别之际,刘峰和小萍彼此敬礼。那一抬手间,他们早已达成对世界的谅解,完成与自己的和解。此后泱泱岁月,无尽的起伏里,靠着这点对世界的谅解,他们终究能够平和下去。
一个时代的浪潮接着下一个时代的浪潮打过来。
那些曾经合群的人,仍然在竭尽所能地融入更大的时代。时代要求他们变得自私,那就自私,时代需要他们放下自我,那就放下自我,如林丁丁,如陈灿,他们永远活在主流里,以踉跄的灵魂为代价。
人啊,都是这样成长和世故起来的,纵然俗世圆满,到底意难平。
而刘峰和小萍,仍然不合群,一直没妥协。
时代的更迭是残酷也好,是美好也罢,都没能让他们忘掉自己的初心。刘峰仍然是刘峰,固执地坚持着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一以贯之的良善温和。小萍,仍然是小萍,面对诸多磨难,用强大的灵魂,慢慢消化,世界欠她一句抱歉,可她从不要求别人道歉。
他们能做的,是用力地生活,认真地爱这个世界,任何时代都和他们没关系。
所以刘峰和小萍没有遗憾,也更知足。
尽管在那个他们最应该被善待的时代里,他们都被狠很地辜负,但又如何呢?这世上最难的是我们尘世中谋生的肉体和深夜里纯净的灵魂最终能够达成默契。
保有灵魂的纯粹,芳华从未零落。
冯小刚在接受金星访谈的时候曾经说:这是拍给父母那一代人的电影。可我想说:这是适合任何一个时代的电影。
不管80、90、还是00后,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会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人生,究竟是顺流直下的妥协,还是逆流而上的孤绝。
没有答案。
《芳华》从未作出选择,《芳华》只是把那些饱满的心灵、踉跄的灵魂,平静地放在你手中。要放弃哪一个,又要抓紧哪一个,一摊手,就是你的一生。
最先老去的,不是年华,而是灵魂,我多么希望,弹指光阴溜去,你我芳华,未曾面目全非。
《芳华》既是此刻,也是过去,既是知足,也是遗憾。
对于坚守者,芳华无畏凋零。
对于妥协者,没有芳华,只有致我们终将油腻的灵魂。
你是什么样子的,你的《芳华》就是什么样子的。
关于作者
作者:林宛央,潇洒主义者,畅销书作者,影视编剧。一个不走千篇一律人生,却过得很自在的姑娘。忌矫情,治拎不清,讨厌很盲从,公众号:宛央女子(apple1990-kun)
—  宛  央  女  子   
林宛央
潇洒派小妖精,畅销书作者,影视编剧
一个不走千篇一律的人生,却过得比谁都潇洒的姑娘
忌矫情,治拎不清,喜欢你的不盲从
微博:@林宛央
个人公众号:宛央女子(Apple1990-kun )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