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661字,预计阅读4分钟
“(公司)太小的时候没有想到我能走那么远,只是想着青色的小橙子有一种孕育的感觉,所以小伙伴们都调侃说,过几年发展好了的话我们可以改名字叫甜橙。”当问起青橙创客的名字由来时,创始人兼CEO李寅这么对鲸媒体说道。
创客,是那些能够利用互联网将自己的各种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的人。他们建造了许多高科技、有趣的实验室,让普通孩子在里面制造自己的小机器人,和其他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近几年,在创新的驱动背景下,创客教育悄然兴起,这个源自美国STEAM教育理念的新事物在北京、上海、深圳几个超一线城市开始走红。创客教育强调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5门学科进行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4年成立的青橙创客教育,正是一个应运而生的STEAM创客教育公司。近日,李寅接受鲸媒体采访,谈一谈有关青橙创客教育的那些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于创客教育的定义”
青橙创客教育是一家专注于创客教育的内容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创客教育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它拥有20门体验课程、40门专项技能课程,为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提供超过400课时的创新教育课程,提供创客教育导师培训、创客大赛、青少年M.I.T(Make It Together)主题工作坊、创客教育论坛等服务。

“有那么一小波不符合常规理论的人是有造物欲望的,想要自己做,所以我就想把产品原型变成教育套装。”李寅说。最早他在中国科技馆的时候受委托给孩子们做一个创客工作坊,当时做了一个电子鸟的项目,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了李寅成立创客教育的想法,想把实验室的产品原型变成教育套装。“这就是成立的初衷。”接着开始入驻清华科技园,获得种子轮投资,后来获得天使轮投资,到最近Pre-A轮的融资刚结束。
一个创客能做教育者吗?李寅坦言这两年经常反思这个问题。他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于创客教育的定义。之前大家大包大揽,把所有相关的理论都往里摘,现在则开始把概念往外提。李寅告诉鲸媒体,因为创客教育不像机器人教育、美术教育是那么垂直的领域,一万个人对创客教育的理解就会出现一万个不同。“在2015年的一个教育展上,还没有人提创客教育这个概念,而2016年所有做教育信息化的公司也都开始提创客教育,这种现象出现的好处是在C端的市场上能够把创客教育这个概念传播开来。”
从最开始时两三个人的团队,发展到现在近40人全职、150多人兼职的规模,到2016年做了七万人次课程培训,青橙用了两年时间。早期青橙走的道路是基于开源硬件做套装,而前期的大量采购也让李寅发现课程是核心。他认为自己更加擅长的是如何培养创造力,继而开始吸收更多产品或者材料,把产品串成项目制教学的形式。在李寅看来,创新就是整合,创建一个传统文化与科技结合的跨学科平台,是青橙的团队基因,而青橙最大的优势也在于课程体系。
正如每一个初创团队一样,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我换个方向去说这件事,作为一个公司的CEO有三件事永远绕不过:找方向、找人、找资金,这三件事永远是公司最大的困难,循环交替永无宁日。”李寅说道。回忆起青橙发展至今的历程,李寅颇为难忘的是一些团队伙伴的离开,每个阶段大家都会有贡献,但是不得不为了整体的利益牺牲掉个人的利益。对于资金的问题,李寅觉得不能算作困难,因为那是一个初创团队必经的。
“有了制作动手的欲望,才有机会谈创客”
早期的青橙以提供工具和空间文化为主,2015年基本按照平台的路线发展。空间设备如3D打印机青橙也进行了尝试,教具套装、开源软件编程、空间的顶层规划、师资的培训服务都没有放弃过,只是今年年初把教育课程列为了核心。每年的寒暑假,青橙还会推出冬令营和夏令营,作为内容服务商去推动。
青橙目前主要做B端,与学校和渠道商合作,不做C端。青橙与学校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给予教育服务,做完课程派出教师去上课;一种是学校直接采购青橙创客的产品和配套服务;第三种是为学校进行空间设计规划以及两学年或者一学年的课程体系规划。截至2016年5月,青橙教育的创客课程主要覆盖北京124所中小学,在外地也覆盖7个省30多座城市,包括中小学、职业院校等学校。
青橙面向的用户不仅有中小学,大学、幼儿园、也涉及职业教育。“我想说的是,我们公司并不是没有发展规划,而是各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需求。我做了那么多年的商业设计,到现在遇到的最大困惑是目标用户不清晰。”李寅说道。他认为STEAM中的Art是青橙最擅长的,创客的方式其实是以人文和科技的角度去切入的,“青橙规划用户是9-18岁,其实可以更大。”在他看来,创客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更有土壤,孩子们缺乏的不是技能而是一个环境。现在的孩子本身就对信息有一个很强的接受和表达能力,有了制作动手的欲望,才有机会谈创客。

与学校合作时,在师资方面,青橙有自己的培训计划,李寅透露这取决于课程设计的质量。在选择创客导师的时候,青橙有一定的素养标准:首先是要具有教育和技术背景,有这两方面的背景的老师才能达到技能层面上的基本要求;第二个是常规的标准,即热爱创客教育,或者是喜欢孩子。对此李寅说道,“确实是有很多对于技术一窍不通,但是对此十分热爱的人,我们也可以把他培养成很好的讲师。”

青橙现在还成立了相关的创新教研研究院,团队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员是教研人员。青橙教研团队也必须去一线上课,接触孩子和环境。接触孩子,以便了解自己所设计的课程效果;而接触环境,提高处理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也可以丰富教师教案。用李寅的话来说,“没有所谓高高在上,全部一线。”
据他透露,在2016年中旬,青橙调整了策略,放弃了所谓“创客教育即精英教育”这一层面的设定,从事“普及化教育”。“创客本身并不是纯粹从创新开始的,而是从创意开始的,我觉得更多的是应该培养创意层面的东西。”李寅发现,有一部分学校其实是把创客教育当成创新教育来对待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创意思维,或者是具有相对解放天性的特征;到2025年就可以看出那些孩子现在接受到的培养是什么,被给予的是什么,这是对未来有影响的因素。
“特别想验证青橙的课程体系”
对于新兴的创客教育行业来说,市场的规模无疑具有很大潜力。李寅认为目前创客教育的市场规模是无法估计的,只能在北京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上去深挖潜力。他认为盲目地想去搞清楚创客教育的市场有多大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教育信息化的资金都可以迁移到这个层面上来。
“所有的创业团队都在从讲师角度去切入,接触得早意味着可以尽早布局这一块内容,但是前提是要顶住后浪的压力。”谈到目前创客教育的痛点和挑战,李寅认为最大的痛点和挑战其实不是课程内容,而是师资,“没有稳定的师资资源去支持创客教育。”
对于接下来青橙的发展规划,李寅表示,在2017年,青橙需要做好B端的资源以及验证课程体系,帮助更多的学校做跨学科的STEAM中心、创客教室、创客空间。“把业绩落实,在创客教育降温过程中让青橙稳定下来。”

青橙创客课程经过不断设计、规划和验证,目前已形成四个课程系列:以设计思维为课程的教学主线配合案例示范,让学生从课程中理解设计思维的流程与使用方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协同中,锻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技能;以“生活中的物联网”为主线,课程设计贴近实际生活,注重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结合,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校园的使用与实践;以“做中学”的理念为指导,结合“小球马拉松”等创客课程,学习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桌面车床加工制造工具等,结合手工制作工具掌握原型制造的技术。
2016年12月1日,青橙创客完成了1000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立思辰康邦。在投资协议签订之前,立思辰康邦已与青橙创客教育完成多次合作。今后,双方将在资源渠道、产品与服务方面优势互补,共同深耕创客教育、拓展创客与高校专业建设与服务市场。之前青橙创客还曾获得启迪教育的天使轮投资。
 “我有很多梦想,都是教育方面的理想。我觉得今后我会少说一些,然后每年脚踏实地。”鲸媒体问到目前青橙最大的需求的时候,李寅如是说:“想让时间加快一点,我特别想验证青橙的课程体系、商业模式是否能够成功,我想做的就是验证所有的设想和布局。如果2017年做得好,那就意味着现在的课程体系是学校认可的,现在的商业模式发展方向是适合青橙的。”
“未来我想要大规模地培训讲师,让这些讲师到各个机构去培训合作,把‘创客’带给更多的人,”李寅对鲸媒体说道。
(青橙创客教育创始人兼CEO李寅)

相关(精品)文章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鲸媒体小铺】也可以买书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