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Tim Urban
编译 | 丁文毓
拖延症  [名词] 指推迟做事。例句:首要的建议是避免拖延症。
回到上高中的时候,如果你问我有没有拖延症,我会回答“Yes”。高中的那些deadline,我虽然一个没有错过,但每个任务都等到最后期限前一天夜里完成。是的,那时我真的有拖延症
也可能,我不算有拖延症。我们高中的作业,都有定期的deadline、长期、短期的项目,还有细分的sub-deadline,这些会帮助我前进。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感到即使最后一刻完成任务我也能做得很好,所以,何乐而不为。
我大脑里也有一只“立即满足猴”在蠢蠢欲动,它那时还很可爱。“恐慌怪兽”也会适时出动,让猴子知道谁才是掌舵的人。(不认识拖延症的猴子?戳这里回顾 Part1,2 )

Video: 本文作者Tim Urban在TED讲拖延症
很快高中毕业了,我作为“正常人”的生活也划上了句号。大学跟高中是那么的不同。大学的作业量很大,deadline之间隔得很久,而且学校也不会再把你当孩子看,不会再盯着你完成任务。我主修政府学,我修的课程基本上都要写一些paper、期中考一次、期末考一次,时间跨度是四个月,这就意味着并没有什么迫在眉睫的deadline
因为deadline还很遥远,我的“恐慌怪兽”基本进入冬眠。而我的“理性决策人”从来没意识到自己其实依赖于“恐慌怪兽”,开始感到难以执行计划。
“恐慌怪兽”在沉睡,猴子就变成了大王。现在只剩下“理性决策人”还能清醒地看世界,他知道大学的作业远比高中的多,需要安排好进度,分段完成。他也知道deadline临近时要拒绝社交活动,但问题并没有解决。
“理性决策人”会一不留神就意志消沉,只有事情变得非常糟糕的时候,才去改变
无论多么显而易见的决定,没有“恐慌怪兽”帮忙,“理性决策人”就完全没法控制住猴子。猴子赢来了自己的第二春,尝试通过各种千奇百怪的活动来找到自我。比如我桌子旁摆着一张雅马哈电子琴,猴子对弹琴越来越有热情。基本上,理性决策人越是着急跳脚要干活儿,猴子就越兴致勃勃地要戴上耳机迷失在电子琴上好几个小时。
大学毕业了,我感到正规教育实在不适合自己,就兴奋地迈入社会,怀揣1000个野心,带着1000个目标。我等待被世界发现。我充满想象,缺乏的是知识、技能、职业素养
理性决策人这时候思考了很多,认识到整个大学期间猴子都在告诉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想要成为作曲家。这肯定是我当时最喜欢做的事,所以它应该成为我每天从事的工作。我放下对抗,去满足猴子。我发现了我的人生。搬去洛杉矶,打算创作电影音乐。
为了挣钱付账单,我开始给学生做课外辅导,辅导家庭作业、辅导SAT考试等。我选这份工作是因为觉得不会影响我在音乐方面取得成就。十分完美的搭配。我对音乐还很有兴致,一切顺利。结果,发生了最诡异的事。就在我确信已经找到了自我的时候,猴子开始寻找灵魂。大学的时候,猴子多爱弹琴啊,但现在只要我跟猴子一起坐下来想弹琴的时候,它就会大发脾气、拒不合作。理性决策人就像在大学时那样,再次感到孤立无援
这个时候猴子已经找到了新的兴趣:家教。家教工作进展顺利,口碑良好。报名学生已经多到理性决策人觉得应该拒绝,但猴子还是会照单全收。没过多久,猴子开始运筹帷幄,它没跟任何人商量就擅自开始招聘朋友来替我做家教。理性决策人醒过来的第一件事是作曲,但是一整天时间都会花在打电话、看表格上。这只猴子创业了
我仿佛置身一个荒凉的孤岛。猴子拒绝投入音乐事业,理性决策人也拒绝接受猴子的新事业。我为这两件事奔忙,却没有全力投入哪一件事中
就在这时,我最好的朋友Andrew也搬到了洛杉矶。Andrew跟我可不一样。他吃饭睡觉都在想着做生意,对于艺术啥的毫无追求。从我五岁认识他起,他心里的那只猴子就对他百依百顺、言听计从。他搬过来后,我们就开始讨论一起做事业。在这之前,我的理性决策人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做生意的事,但现在想到能跟Andrew一起开公司、全力以赴去创业,就感到兴奋。猴子明显也很喜欢,所以或许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本该做的事我决定拼一把,在之前的基础上,我们创建了一家新的家教公司。
理性决策人还有些纠结音乐方面的事儿,但是公司发展很快,与Andrew共事也十分愉快。后来,理性决策人对全力做生意也没啥意见了。
很多人都看到我后来写了很多博客,那猴子是怎么走上这条路的呢?
那个时候,我已经随随便便写了几年博客。但是生意越好,猴子越觉得应该多写东西结果没过几年,我就利用空闲时间写了几百条博客。每天我会去上班,上班时也挺专心的。但是我并不像一个成功企业家会做的那样,利用闲暇思考策略、推进业务,让潜意识活动起来,时不时获得灵感。我只想着下一条博客要写啥
2013年,当我跟Andrew想做点新鲜事时,我们都看到了我的猴子如此沉浸在写博客里,想到或许这才是一直以来我应该做的事。所以我们就创建了Wait But Why网站。Andrew还继续照料公司,我就全力投入网站中,让猴子得偿所愿
大学里的拖延症进入现实社会后竟然变成了工作狂。从每一天的微观的角度看,还是会有“理性决策人想做啥,猴子都会捣乱”的事,但是从更大的、宏观角度来看,更像是我在追赶猴子。大学里完败于猴子的经历,让我不禁思考,对抗猴子是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猴子来自于我内心的、原始的部分,所以是不是应该注意猴子想干什么,作为人生的向导
我怎么想,就怎么做。猴子要是一直被什么东西吸引,我就顺着这个方向来构建人生。但问题在于,猴子好像是海市蜃楼,走到跟前却发现它已离开。令人困惑不解的是,搞不明白猴子呆在一个地方是因为自己喜欢还是因为理性决策人不在那儿。猴子到底是自己真心喜欢,还是仅仅扮演一个行踪不定的“大反派”,就为了阻挠我发挥天才和勤奋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去年,我似乎得到了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答案就是下面的艾森豪威尔矩阵
艾森豪威尔矩阵中,有两个维度:从最紧急到最不紧急、从从最重要到最不重要。这样就可以把你的世界分成四个象限
这个矩阵为人所知,主要由于Stephen Covey的名作《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取名艾森豪威尔来自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总统总是异常高效,Covey认为这归功于他对花时间采取“重要的事情先做”原则。他认为应该把时间都花在第1、第2象限,做法是下图的四个“D”:Q1:现在就做;Q2:决定何时做;Q3:委任授权;Q4:删掉
这个事儿艾森豪威尔真是很拿手了。但是你知道他那颗秃头里少了什么吗?少了一只无敌的“立即满足猴”。要是放进这只猴子,那么“拖延症者矩阵”就变成:
Q1:从紧急到……特别紧急!
Q2:授权给“未来的你”
Q3:当Q1是紧急状态时,做Q3的事
Q4:现在做(或许永远做下去就好)
要想了解第4象限,比如辨认方向、去哪儿吃饭等问题,你问一个拖延症者就好了。他们活在第4象限。对于非拖延症者,第4象限意味着高效工作后适当娱乐休息,也就是我们讲过的幸福游乐场。但对于拖延症者而言,有时不得不被猴子拉进第4象限,理性决策人苦苦哀求它离开也没用。这时的第4象限就叫做暗黑游乐场
对于第1、第3象限,紧急的事情,大部分拖延症者都会靠“恐慌怪兽”来提醒自己。而第2象限对于拖延症者是一块陌生的领地,遥不可及。他知道,那里很重要,也想到达,但主要的问题在于:第2象限,猴子不喜欢,怪兽不关心。面对这样的致命组合,拖延症者毫无胜算。
这种情况是毁灭性的,因为通往拖延症者梦想的道路,一定会直接穿过第2象限(梦想包括拓宽眼界、挖掘真正的潜能、完成引以为傲的工作等)。Q1Q3或许可以称为生存象限,但只有Q2才是繁荣、生长、开花的象限
如果你是一个拖延症者,你交好运了。因为你有一张王牌:有个人勇敢无惧、精力充沛、才华横溢,此人打败猴子如踩死蚂蚁。他就是:未来的你
“未来的你”是拖延症者最重要的盟友,总是义无反顾地挺你。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未来的我”可是棒极了。
起床的闹钟响了,我会按到“再睡一会”的按钮,把起床这件事委托给“未来的我”。我的计划清单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条目不多、也很容易做,这是给我自己的。另一部分条目很多,包含很多我梦里都做不到的事,看起来十分虚幻。这部分就交给“未来的我”,他毫无怨言地接受。“未来的我”还能承担最难的社会责任。比如,最近有人邀请我去参与讨论,讨论不知道谁写的一部三小时的戏剧。我自己肯定不想去,但又觉得不去的话内心不安,就说:“如果你们夏天还搞这样的活动,我一定参加。”反正那个时间属于未来的我
“未来的我”还很自律,生活方式也很和谐,超乎我的想象。比如我自己锻炼从来不积极,但是“未来的我”会常去健身房、跑步等等,他还很喜欢烹饪健康饮食,当然我自己可没那个闲工夫。“未来的我”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的人。你甚至可以去买他的书,因为他一定还是位多产的作家。
但“未来的我”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把我们带回到艾森豪威尔矩阵。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未来的我”常待的地方正是我自己永远不去的地方特别重要的第2象限。当我列出很多要做的重要的事,发现都在第2象限时,我不用悲伤绝望,因为我知道有“未来的我”搞定。这是好事,因为“过去的我”想想就让我怀疑人生。但是,尽管“未来的我”有这么多的优点,但他同时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让一切回到解放前:他并不存在
你会发现,“未来的你”就跟猴子的爱好一样,好像海市蜃楼,十分虚幻。我把那些最重要的计划托付给“未来的我”,但是每一次我觉得快找到他的时候,就会发现眼前的只有傻乎乎的“现在的我”。这就是“未来的你”最让人抓狂的地方:每一次你费劲力气抓住他的时候,他就已经从“未来的你”变成了“现在的你”。而“现在的你”无法搞定那些你交给“未来的你”做的工作,因为猴子会干扰你。你之所以能把那些工作都交给“未来的你”,正是因为他不受猴子打扰。这才是关键。这时候你只好故伎重演,把工作重新委任给新的“未来的你”,满心期望下次找到“未来的你”时,能碰上真人。
这么多年来,这就是我始终没法开足马力的原因。重要的工作往往都在Q2,我却备感艰难,只好把过剩的精力用在个人爱好上。猴子超爱这些爱好,因为爱好根据定义就属于第4象限
所以在我打算成为一个作曲家的时候,情况是:
当我决定“跟着猴子走”去做家教创业时,我再一次错过重点:“创业”意味着要把事业变成我的责任,家教的事情就从“不重要”变成了“重要”,从Q4挪到了Q2。
我创业后,还希望猴子也会喜欢创业,这简直太幼稚了。猴子热爱的从来就不是音乐、也不是创业、也不是写博客。猴子热爱的一直都是Q4
猴子的核心动力在于,不管做啥,越简单越好,它受不了那些“重要”的象限,因为压力山大。需要证明点什么,需要为后果负责,需要冒风险,需要志存高远。可能会失败猴子说:别,不要。创业的时候我不去好好想生意,反倒是写了300多篇博客文章。不是说写文章本身很“简单”,而是说写文章不需要承担风险。人所难以承受的是风险
在我关于拖延症的博客文章出来后,很多读者给我写信,来自各个国家、各个年龄层。从13岁到80岁,从企业家到艺术家。还有读博士的学生,很多很多。
他们都深受“立即满足猴”的困扰。而我在看到读者来信后,发现拖延症还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
1.灾难拖延症者
猴子长久地生活在第4象限。造成这种情况,一般有两个原因:
A. 猴子不怕恐慌怪兽,无敌了
B. 缺乏deadline和外部压力
灾难拖延症者往往一事无成。给我写信的很多在读博士生就属于这一类。
二、装样子拖延症者
我们没怎么讨论第3象限,但或许这是最危险的一个象限。装样子拖延症者就称霸于此。如下图:
看起来很高效,但实际上只是装装样子。本质上是拖延症者,戴了一张高效人士的面具。工作时间都花在Q3上,所以看起来很忙,却看不到在真正目标上有丝毫进展。
装样子拖延症者的猴子很聪明,Q3正是猴子最狡猾的诡计。猴子知道理性决策人也会上当受骗,只要不在Q4的暗黑游乐场,就万事大吉。所以猴子就在Q4Q3之间穿梭,这还真有用,因为Q3让人觉得蛮有成效。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重大的幻觉上:忙碌 = 有成效
装样子拖延症者会成天到晚地回复邮件、替人跑腿、打电话、安排日程、参加会议,等等。如果我们以远离暗黑游乐场的时间来考量,那这样的人已经成果斐然了。但是最终,她虽然也挺满足,但总有一丝空虚感,即便到“幸福游乐场”玩也没那么幸福。她或许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幻觉,认为自己是一位卓有成效的人士,但潜意识里她知道自己没有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在成功的表象下面,潜藏着一股绝望的暗流。
事实上,她活在一个巨大的笼罩式的拖延症中,由猴子狡猾地制造出来。猴子让她逃避了在Q4和Q2之间的斗争,转而投向错误的战场,还故意在这个战场上输给“理性决策人”,让她以为自己表现出色。
这类人的另一个困难是Q3伪装成Q1。忙忙碌碌中,往往以为自己做的那些紧急的事情也十分重要,但其中的问题也被艾森豪威尔说得很清楚了:
“重要的事常不紧急,紧急的事常不重要。”
换句话说,第1象限往往并不存在。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但对于那些职业生涯还未上正轨的人来说却存在。因为如果你要做的真正重要的事情也很紧急,那么这意味着事情已经上了正轨。这就好像第22条军规一样,那些最需要紧急感去做事的人(往往是职业早期的拖延症者),通常第一象限都是空的。
我越来越觉得超级忙的状态意味着Q3很满(往往Q4也没闲着)。我知道当我跟朋友们说没时间陪他们因为很忙的时候,往往在做Q3里那些扯淡的事。那些真正掌控人生的人,日程表里会有很多空闲。但是整个社会看好那些忙碌的人,说人“游手好闲”是批评,这样的风气就让装样子拖延症者觉得自己好像做对了。在前面说的灾难拖延症者面前,他们还会觉得高人一等。但真相是在真正的生产力方面,半斤八两
最大的教训是要警惕Q3. 这里的力量抓住你、迫使你去“回应”事情。这里没有自控。一不留神,人生逝去。我心有戚戚,因为我做装样子拖延症者很多年了。
给我写信的人群中,最常见属于这类的有艺术家、企业家。这些人都是自己做主,重要的事情包括提升能力、扩展人脉、实现创意等等,都不是紧急的事。
成功拖延症者
自写博客以来,我已经写了超过25万字,相当于1000页的书。而且我真的很看重这件事。有生以来第一次,我的成功满足感完全看不到负疚、空虚的影子。我成功了!我能行。
不尽然。
事实是,和那些写信给我的装样子拖延症者、灾难拖延症者相比,我在解决猴子问题上没有哪怕一丁点的进展。差别只是在于,我的第1象限硕大无朋。我的Q1不是由Q3伪装而成,是真正的Q1,而且装满了事情。写博客的时候,因为要和真人互动,就会把重要的事变成紧急的事,只要读者足够多,“恐慌怪兽”就会醒来
给眼前的读者写东西,这是跟拖延症者性格很配的活儿。这样恐慌怪兽位置就很好,因为在重要的事情上总是有恐慌在。
成功拖延症者给猴子问题找到了一个临时答案。这个答案不算好,不够健康,也往往不可持续。就像是机器上哪儿坏了用胶带临时绑一下。
我收到很多这类读者的来信。作为成功拖延症者,有可能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愉悦,但往往没法在生活中感到愉悦。这是因为成功拖延症者并不成功。一个人如果牺牲了和谐、亲密关系、健康来获得专业上的成就,这不是成功。真正的成功意味着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很平衡、很和谐。而成功拖延症者往往倍感压力,忙忙碌碌,完全没有了“幸福游乐场”的时间,而这部分时间是幸福生活的关键组成部分。
成功拖延症者还会遇到职业发展的局限。Q1虽然也有可能建立伟业,但Q2才是多数职业成长、创新思维出现的地方。成功拖延症者跟其他类型的拖延症者一样,很少涉足Q2.
我们可以这样来看人的一生。一生中有一定数量的“时间积点”,你自己觉得如何“花费”。假设有一个人,一周中花30个小时在Q2,另一个人一周只有2小时在Q2。而因为真正的进步就发生在Q2,前一个人比后一个人人生成就会相差15倍。而现实生活中,倍数甚至会大于15,因为进步能推动新的进步,速度越来越快(例如乔布斯如果只投入十五分之一,那并不会得到实际成就的十五分之一,而很可能一事无成。)牛人和普通人的差别或许就在他们如何分配时间积点。
·破除幻觉
要想提高分配时间积点的能力,第一步我们就得学会透过清晰的艾森豪威尔矩阵来看世界,需要破除幻象。我们需要对“紧急”和“重要”做清晰的定义,这对于每个人都不容易,会深挖到一个非常私人的问题:哪些事对于我最重要?
Brett MaKay把“重要的任务”定义为那些对我们长期任务、价值观、目标有贡献的事情。这个定义十分直接和宽泛,是个很好的核心金句。
在思考哪些事紧急、哪些事不紧急的时候,需要围绕着哪些事最重要。理想情况下,紧急应该意味着那些“早做比晚做让你最大受益”的事。以这个定义来看,花时间陪孩子就很紧急,而如果你只按照通常临近deadline才算紧急的定义来衡量,陪孩子只是不紧急。换句话说,你做事的优先级最好由理性决策人来安排,而不是由恐慌怪兽来安排。人的智慧都在理性决策人那里,而一旦让恐慌怪兽来决定什么紧急什么不是,就等于没用上理性决策人的智慧。
你还可以记录数据,了解自己如何花费时间积点。可以把一周的时间做安排,看时间都落入了哪些象限。(看到结果你或许会感到惊讶而悲伤)。
·对你的大脑做主
一旦你真正理清了自己的艾森豪威尔矩阵,你就需要控制自己的时间积点如何花费这是拖延症者人生最大的挑战。
能控制的人会获得最大的回报,生活和谐而美好。失去控制,就会在Q3和Q4虚度光阴,会觉得工作很仓促、生活很匆忙,徒劳无功。时间积点的分配是关键
拖延症者绝望时或许会幡然悔悟,重新做人,变成一个成功拖延症者。就像我现在这样,现在已经比之前好太多了。
但这就像是找了一个保镖来保护自己,而不是学会搏击。拖延症者真正的目标一定要是如何成为大脑的主人。拖延症者所处的现实是,内在自我(即理性决策人)理论上是人生的大师,但实际上只是观众。只是无奈地跟从猴子和恐慌怪兽的原始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被卷在浪涛中。除非理性决策人能独立行走,否则拖延症就没有治愈。
拖延症者可能看到了一千种治愈拖延症的方法。很多是很好的方法,但他需要能够控制自己。赛车手赛前得到教练全方位的指导,但如果比赛的时候开车的不是赛车手本人,那再好的教练也白搭。
因此拖延症者能够夺回方向盘的唯一办法就是,自己预言自己能做到,改写剧本。要改写剧本,必须依靠现实世界中的行动。挺像那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找到这个谜题的起始点,这是每个拖延症者的个人使命。但每个人都可以从保持觉知开始。觉知什么事情重要,觉知什么事情紧急,最重要的是觉知到猴子。猴子不是你的朋友,永远不会是。但它是你大脑的一部分,无法赶走,所以不如时刻注意它。早晨一觉醒来,猴子在。坐下来工作,猴子也在。你最需要毅力和勇气的时候,猴子就会来拿走你的毅力和勇气。
但猴子离不开无意识。只要开始注意到猴子,你就开始找到和谐和平衡。或许有一天,你可以轻松地让猴子离开方向盘。那么你的人生就永久改变了。
Ref: https://waitbutwhy.com/2015/03/procrastination-matrix.html
想迅速拯救一拖再拖的托福
想让拖延症远离自己的留学大计?
想有一个愉快但又不轻松的备考氛围?
TFT小组托福全程班 来帮忙
  四月至五月 各科自由组合 
每日反馈 1对1点评
三人成团 限时特惠
4.1 口语 王祎婷
4.7 听力 曹蕾
4.8 阅读 Camilla
4.15 写作 秦川申
4,5月课程均已上线
【长按二维码,扫码定课】
↓↓↓ 4,5月托福课程 已上线,戳【阅读原文】立刻提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