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团扇手艺人
我最早在高中时开始喜欢上戏曲,包括京剧、昆曲。
整个大学期间,自己所有的精神寄托就在戏曲上。
这两张是我本人演出时的照片,演的昆曲《牡丹亭》和《穆桂英》。
戏曲表演当中会用到很多服饰、首饰、道具。服饰是手工刺绣的,头饰会用到很多传统工艺,比如点翠、银篆刻、水钻等。
我自己在服装道具上总是追求非常精致,希望能跟演员一样。在寻求道具的过程中,就会接触到这些传统工艺。
京剧本身是一个集大成的艺术门类,它不单单唱念做打舞,它的各种首饰、道具其实非常讲究的,很多就是正儿八经的手工艺在制作。
我后来考了江南大学的设计专业研究生,在我读研期间,接触到一些中国传统的古董。
左边那张图叫点翠,就是拿翠鸟的羽毛铺在金属或者纸的胎体上,会有一种很绚烂的蓝色效果,这是我收的第一件古董。
后来因为演出会开始收藏一些折扇,因为它是戏曲表演中非常重要的道具。
在收藏折扇的过程中,我经常会收到一些老的团扇。
它的工艺非常精致,但有的扇框没有了,有的扇面没有了。
它们作为不完整的工艺品被我发现,这些工艺又跟折扇很接近,比较容易让我产生共鸣。
虽然觉得没什么用,也收回来做收藏。
但是我逐渐发现,收的这些东西可能太不完整了,表现力太弱。
当我把团扇拿来苏州的时候,发现没有什么师傅能够帮我完成修理它们,就觉得非常可惜,于是开始自己开始尝试做一些修复工作。

现在看着好像是挺简单,但当时做的时候,会有很多让自己无奈的事情发生。
一开始我收到一些老的绫罗绸缎扇面的,一些老的框子,想把它们组合起来做成团扇,但是对这个工艺是一点都不了解。
那怎么办?
我接触到一些老手艺人,有的是会裱团扇的。
我也接触到一些做服饰的朋友,发现做传统服饰的很多技术可以放在团扇上。
大家看这个照片,我在做团扇,桌子跟一般团扇师傅的桌子可能会不太一样,就是我会用到很多服装上的工艺。
我现在工作室里还有自己裱的第一把团扇,真的非常不好看,坑坑洼洼,各种浆糊弄的扇面一塌糊涂。
一开始我真的很受打击,就是总是在不断反复做失败的工作,但是后来这个工艺还是逐渐被自己掌控了。
我是个比较喜欢嘚瑟的人,当时扇子做好之后,就发在网上,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他们就觉得做的好像跟平时在园林门口看到的五六十块钱的团扇会不一样。
团扇真的是太长时间没有进入大众视野,如今也实在没有太大的使用价值,毕竟有了电风扇,有了空调。
不过也还是得益于这个东西太久没有出现在大众的眼前,所以大家看到后会挺好看,所以有人就会找我购买。
李晶早期修复的团扇
卖掉之后我发现,拿老的材料来做团扇其实非常有局限性,我不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
很多人因为买不到扇子,会责怪我为什么不卖给他。
所以我觉得:
老的东西固然是很好的,但新的东西还是需要去制作,还是需要我们年轻人继承下去,就开始慢慢做一些全新的东西。
我毕业论文写的是“海派京剧服饰”,经常会来苏州考察刺绣,考察京剧服饰制作的工艺,在这个过程当中收到一些老的缂丝腰带。
这是70年代到90年代苏州帮日本加工的和服腰带,大家看到这些腰带做的非常精美繁复。

其实我知道缂丝工艺是在考研期间,要考《中国工艺美术史》,我自己非常喜欢读这本书。
在书中就看到说缂丝等级非常高,是宫廷才能使用的。到了明清,皇帝用它做龙袍,官员用它做补服。
到了苏州我才发现,缂丝的表现力非常强,任何颜色、任何图案它都能表达。
它的实用性又很强,没有刺绣那么娇贵,不容易起毛,比较容易保存。
所以我开始自己找一些做缂丝的师傅。
最早的时候觉得这个东西很好做,我打印了彩图给了师傅,让他们帮忙做一下。
师傅也没跟我做缂丝很麻烦,就硬着头皮帮我做,大家看到上下两幅图,是两张缂丝,图案是一样的,下面那幅明显做的比上面的做工好很多。
一开始我把彩图给师傅,他自己都会做改变。
所以我就自己勾线稿,一开始勾起来,还是有点心虚,后来慢慢自己去配线,因为师傅对颜色的概念跟我们不一样,他觉得红的就非常鲜艳,绿的就像翠绿色,才是传统的配色。
那其实传统配色是这样子的吗?
可能不是。
所以我自己跑去苏州刺绣现场,自己去配线。
往往一点点线,我要配一下午,然后逐渐开始跟师傅沟通。
我开始了解缂丝工艺,它是“通经断纬”的,有些地方很难表达。
比如说做鸟,缂丝很难做的跟刺绣一样活灵活现;比如说我做竖的线条非常难。
知道这些东西以后,我就不单单是仿古,设计新东西时开始加入自己的想法,怎样能做得又好看,又能避免师傅做很复杂的工艺。
很多人会觉得一把团扇很贵,但你们不知道,其实有非常大的成本投入在其中。
大家看这4张图,左上角上面一朵小花,是一个老的珊瑚小花片,流苏是全手工打的回龙式的流苏,上面的中国结我得回老家打。
以及用到一些老的材质,老银、玛瑙、蜜蜡等。右上角这块布料是苏州特有的丝织工艺,叫宋锦,我专门用它来包边。
宋锦是手工织的,现在很少师傅能够做得好。
这个料子一下子就要十几米起订,一米就要几千块钱。
很多客人其实不在乎包边是手织的还是机器织的,但是我自己一直在追求的是做别人做不了的东西。
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逐渐对工艺本身有所追求,更想在工艺上有一个飞跃。
前年故宫有一个展览叫“清风徐来”,展了大批宫廷用的团扇和折扇,我看到后觉得非常惊艳。
作为一个已经在做这个行业的手艺人,我很想把它复原出来。
于是从开始研发制作到完成,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每把小小的扇子都需要花两到三个月的时间。
扇面有的用缂丝,有的用刺绣,都是请身边最好的师傅来完成。
扇柄用的是清代老材质,还用了很多现代的纯金纯银工艺,所以成本非常高。
但是做好之后我没有再继续大量地去做,我发现这个东西虽然很精致,很好看,但是跟我们的生活相差甚远。
它们被客人买回去之后,只能作为收藏品摆在家里,我觉得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
这是一张民国男性手持团扇的照片,另一张是《韩熙载夜宴图》,里面的团扇都是大家生活日常会用的,男女皆可,就和筷子一样。
《韩熙载夜宴图》
如今我们没有了宫廷的氛围,不再穿古代的服饰,那我真正追求的是这样精致的东西吗?
我突然发现不是。
我又开始考虑,做手艺的真正目的在哪里。
后来我就觉得,想做一些简单的东西,它其实很传统,很简单,但是成本比较低,一两千块就能买到,但也是全手工制作。
我希望大家真心喜欢团扇,平时可以去使用它,无论是用来拍照,还是闲来无事随便扇一扇。
所以我自己设计了十几款这样的扇子,还是挺受大家欢迎的。
我的制作理念一直在发生变化,从追求工艺的极致,慢慢回归到物品本身,让它能够受到大家喜爱
我微博上的粉丝有时候会留言,说你的东西很贵,我买不起,但真的太美了,都要美哭了。
这听上去很夸张,但是我相信这个东西是打动了他,他是真觉得好看。
他可以不来购买,但只要你觉得我的东西好,能够打动你,传统的文化能够滋养你,你通过团扇喜欢刺绣、缂丝,或者喜欢上传统文化、诗词歌赋,那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我看到很多非常优秀的手艺人,把东西做得异常精美。
右边这个孔雀就是,做得栩栩如生。左边是一个清末民初的刺绣作品,同样是凤凰孔雀这样类似的鸟的题材,现在的手艺人跟老的手艺人从理念上是不一样的。
现在很多刺绣名家会花大量的时间来把作品做得非常精细,这么一幅孔雀,我觉得大概要好几年时间。
有人会把一根丝线劈成四十八分之一、六十四分之一去做,一般人碰都不能碰,不然线全部会毛掉。
即使放在清代,这样的工艺都是无人企及的。
但是我觉得这好像不是我追求的。
就是工艺品是要仿制别的艺术品吗?
我们做缂丝是为了仿制画吗?
好像不是这样子。
我觉得任何一个手工艺门类,要有它自己的表达,要有它自己的一种诠释方式,要有自己的特色。
所以我们看一些老的作品的时候,会在当中发现很多不一样的感觉。
它们是经过高度提炼的,经过人为修饰的,那出来的东西和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内涵是契合的。
我自己很喜欢收藏,收了很多传统工艺品,它们都是这样的,做蝴蝶并不是说做得很像一只蝴蝶,画仕女跟真实的人物完全不相像,但是它就很有味道。
所以我最近正在考虑,我做团扇不是表现缂丝的美,不是表现刺绣的美,不是表现扇面画的美,我们要表现的是团扇本身的美。
于是我自己做了一些不太一样的的东西。
左边是我收的一个老的针筒,以前女孩子用来随身携带针线的。它是一个残部件,里面的胆没有了,我收到的时候就觉得用在团扇上正合适。
它本身是个残件,没有太大收藏价值,但是通过我的演绎又焕发出了新的工艺价值。
中间的图是个点翠,重新给它做了金银镶嵌,用的是西方式的珠宝镶嵌工艺,但是参考的配色和风格是按照清代宫廷来的,就配了一个素缂丝的扇面。
很多朋友非常喜欢这款团扇,在我没有说之前,大家会觉得这是个老的工艺,非常有中国的味道。
但是我告诉他们,这是用了现代的珠宝镶嵌工艺,他们都会觉得很惊讶。
右图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款,可以看到一大片的银玉兰。
这个玉兰是拿纯银手工錾刻做出来的,就是将一个银块打成薄片,再在上面做纹理,所以能做出一定的立体感来。
这样的组合式创新,以前是没有做过的。
我还在想,团扇一定只能拿来扇风吗?
我可以把它当作摆设,做一个古典的花瓶放在里面,直接可以插花。
包括上图中的点翠,很多人觉得这个东西很好看,就是放在团扇上很浪费,自己很想做个吊坠用。
我就在想弄个机关,怎样把它既可以嵌在扇子上,又可以取下来佩戴在身上。
团扇在功能上也可以做一些突破。
这些想法并不是说来自于哪一个具体的点,有时候我拍拍脑袋就想到了,有时候看到受到什么东西的启发突然就想到了。
很多人问我,你做团扇的灵感来自哪里。
我说我真的不知道,想到哪里就是哪里,但总的来说跟自己平时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我喜欢这些老的东西,我喜欢很多新的工艺,我去了解,我去学习。
我通过收藏和学习新工艺,让自己知道能用的手段非常多。
可能现在用不到,但是哪天说不定就突然想到了。
很多人还会问,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来源于哪里。那我也很难回答。
我做团扇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我当初选择它是因为真的喜欢,我想做一个自己喜欢用的团扇,别人喜欢了我可能就会把它卖掉。
后来我又学做了新的工艺去诠释它,并没有很强的目的性,不是说我未来规划一定要把工作室做成公司,更多的就是想把团扇做得更美。
我希望我今年做的团扇比去年好看,明年做的比今年好看,那就是我自己最大的动力。
大家会觉得我最近很忙,有很多采访,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会不会影响创作,我觉得并没有。这3个是我前两天刚做出来的扇子,它的扇面是清代的纱,上面有白玉和银鎏金的老银件,包括碧玺也都是组装起来的。我当时组装好之后,觉得非常和谐,这个装饰物真是混然天成。
一般做团扇,当天晚上裱第一道胶干,等第二天早上再裱第二道,第二天下午再把它完成。
但那天晚上9点多,我就迫不及待想把它给做出来,把扇面裱了第一道之后,过了两个小时我就忍不住了,胶还没有完全干透就开始做下一道。
过了三四个小时又忍不住,最后把它全部做起来。
这把扇子做好大概已经是凌晨三四点,我觉得做出来也不是为了售卖,也不是为了去评奖,就纯粹是当天很想做这个东西。
可能和自己的性格有关,就是有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东西好,我就很想得到它,一心想把它展现出来,我会拼尽自己的全力把它做出来。
这把扇子做好之后,我把它拿回房间放在床头,当天晚上是它陪着我睡的。
我经常做这种别人觉得,很可笑的事情,但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谢谢大家。


点击标题 查看往期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