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生妃】MuchAdo_USA 
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公众号及其他平台,如欲转载合作
请写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原创/小编  懒答应
121°50′W~63°04′W,37°12′N~67°10′S

跨越58经度 104纬度
在这片宁静之地
好吃懒做贪玩的梦想照进现实
神秘的俄罗斯大妈
邮船是退役的俄罗斯科考船改装的,非常的粗糙,不方便,但胜在皮实,耐用。刚上船的时候,收拾着行李,就开始出汗,舱里的温度太高了!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空调的开关,窗户也打不开,于是叫来了工作人员。一个壮小伙,拿着扳手,折腾了半天,也是打不开。小伙子祭出终极解决方案 “看来得找负责你们舱位的俄罗斯大妈了”。
我们紧急演习回来,窗户已经开了一条缝,世界尽头——乌斯怀亚的海风吹进来,真的很凉爽。
数企鹅的 Mo
好吧,我听 Mo 讲起时的第一反应是,干嘛不用卫星拍了照片,做个图形分析的软件,跑程序就是了,非要千里迢迢从加拿大一路飞机,轮船地派个博士生研究生来做幼儿园预科小朋友都会做的事?
Mo 用了一顿午饭的时间,跟我们讲解为什么。实在不好意思,大部分都忘了,只记得企鹅是不爱挪窝的,动物学家也就有了这个数企鹅任务,研究他们的族群变化。
有个网站,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帮忙数。以后晚上失眠的时候,不要数羊了,来数企鹅吧。https://www.penguinwatch.org
皮划艇
报名参加皮划艇纯粹是出于贪便宜,朋友和我提前大半年预订了南极的船票,旅行社给了一个优惠得不忍拒绝的价钱。我有点犹豫地和代理说,“我没有任何皮划艇的经验啊,不然还是算了吧。” 
伊似乎听到我内心深处的跃跃欲试,“不会没关系的,有教练呢。在南极划皮划艇的经历,你绝对绝对绝对不会后悔的!”
我实在实在实在太感激她了!
▲ 独钓寒江雪 
教练 Steve 和 David,都是加拿大鹅的男模哦。可惜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加拿大鹅是那么高大上的东东,船上也不能问谷哥,只会呵~呵~的敷衍,一定给人高(无)冷(知)的感觉吧。

Steve 的足迹遍布加拿大。他登山,划独木舟和皮划艇,参与30多次北极深度探险。是兼职的飞行员和救火员。 
David 参与组织领导了超过300次南北极旅行探险项目。最近,被探险俱乐部提名为加拿大皇家地理协会会员(fellow?)
海上的第二天,在登陆准备室,学习穿衣服,握桨,练习如何从舷梯上下冲锋舟,从冲锋舟上下皮划艇。好消息是,皮划艇队员下船有优先权,不用排队。坏消息是,咳~咳~,穿上这一身,就不能上厕所了。
秘籍
1
早饭和午饭都只喝~6盎司液体,晚饭一定要多补充水分。
2
穿上衣服前,尽量排空,即使只有一点点感觉,也要排空。
3
我贡献的宝贵经验哦。这衣服密封极好,万一在里面矢气的话,味道会一直保留。脱得时候切记要屏气,切记切记。
皮划艇有单人的和双人的。双人的,坐在后面的人掌舵,坐在前面的,比如我,只用使蛮力就好了。
第一个挑战,上艇。完成得很顺利。穿了这么多层之后,上下艇确实不容易。
第二个挑战,划桨。无论我俩多么卖力,都远远地落在其他人后面,连有人落水这样的热闹都没赶上。幸好落水的 Jenny 非常有经验,没有什么大碍。大家都相信,坏运气的配额被用掉了,以后都会没事了(果然如此哈)。下午依然没有任何进步,到吃晚饭的时候,手臂疼得连叉子都拿不住了。
趁着晚饭的时间,向 David 讨教最最初级的划桨问题。教练说,要用核心肌群,主要是腹肌和下背部肌肉发力,不能只用胳膊上的力气。原来如此啊!
圣诞节当天的天气是极好的,气温在摄氏零下3~5度左右,水面如镜。David 先作了示范,看我们划了一阵,又纠正了几个小动作。我们终于能追上其他人了,朋友也有机会拿出相机,不时地照几张相片。
第三个挑战,掌舵。划桨刚刚熟练了一点,就迫不及待得想着掌舵了。原理很简单啦,脚下的踏板连着船尾的舵。左转的时候就左脚踩左踏板,右脚松右踏板。右转的时候反之,看起来真的不难啦。
▲柯达海峡日落
可是一上脚,就发现要考虑的因素太多:要和弯弯曲曲的海岸线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海面上的浮冰,海底的礁石都要注意到。风和水流也能影响小小皮划艇的方向。
小脑还不能完全接管刚学会的划桨动作,还需要大脑的 CPU cycle。按理说,低温有助于 CPU 的散热和处理速度。但是我的大脑可能被冻住了,真的不太够用......有一次,皮划艇卡在水下的岩石里,Steve不得不用绳子把我们拖出来。
真是不想这么快就到了最后一次出海。有了前三天的经验,这次非常顺利,还能不时忙里偷闲,追一下企鹅和海狮。
下午,刚出海不久,就收到船长的通知,一个风暴系统朝着我们来了。风越来越大,浪越来越高,天空中飘起了雪花。按照教练们的要求,大家聚拢到冲锋舟周围,快速并且有条不紊的登上冲锋舟。
▲守护天使
露营
在南极大陆露营,是全船人殷切盼望的。负责露营活动的 Ian 反复强调,一旦冲锋舟开走,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第二天早上。有几个人退缩了,绝大多数都留下,在雪地上忙碌起来。
首先,要挖一个坑,也叫 grave。宽度能把防潮垫放下。深度差不多是人躺下的厚度加上睡袋的厚度,并不是越深越好。太深的话,风吹过来,在你的上方打个旋儿,会带走更多的热量,雪也更容易堆积在那里。
▲我的坑和露营装备
睡袋有三层,最外面一层防水,中间一层和平时露营的睡袋一样,温标是能抗 -20℃。然后是睡袋内胆。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让雪进了里面的两层。
▲不太远处的小雪崩
▲企鹅高速公路发生拥堵
▲雪堆后是船上带下来的简易厕所
船上带下来的简易厕所藏在雪堆后面。两只浆做交叉装表明 “使用中”。使用完毕,要恢复成平行装。曾经有人忘了,害得好些人忍了大半夜。最后所有的那啥,也必须尽数带走。
▲金山
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时候,天总是黑不透的感觉。建议带个眼罩。我用衣服盖住眼睛,努力地睡着。朦胧中,已经能听见铲雪的声音。
按规定,自己挖的坑,都必须自己填好,经专家检查合格,才可以乘舟离开。很不情愿地在睡袋里一通乱摸,看看手机上的时间,还不到凌晨4点,继续努力地睡觉。
▲超人的家?
渐渐地,冲锋舟的马达声也密集起来,”哎呀,不会迟了吧!” 赶紧拉开拉链,伸出头去一看,营地只剩下星星点点的几个睡袋。中国团的营地,已经收拾的很齐整,几乎看不出宿营的痕迹。我终于不负“懒”名,乘最后一班冲锋舟,离开南极大陆。

相关阅读:
【无事生妃】MuchAdo_USA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转载合作请写邮件至
点广告,秀恩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