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尔·汗的新电影《神秘巨星》依然在国内热映。(好吧,这不是欧美电影而是印度电影,不过反正是讲英语的,管他呢)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可能都知道,它依然是一部很典型的“阿米尔·汗”电影,依旧是一部依托性别歧视(gender discrimination)的印度励志电影(motivational movie)
就像之前的《摔跤吧!爸爸》
阿米尔·汗本人因为常常制作这类电影而被称为印度的良心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名叫尹希娅的印度女孩,她非常喜欢唱歌,
但她的渣男父亲却不允许她追求这么梦想,所以她只能蒙面在 YouTube 上唱歌。
然而她真的很有天赋,很快就在 YouTube 上走红了,并得到了一名备受争议的音乐界大咖的赏识,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名音乐界大咖就是阿米尔·汗饰演的。
最后,她像意料之中一样成名了,并在领奖台上将歌声献给了母亲。
这一切看起来似乎挺套路的,就是经典的励志片走向,
不过,这部片子里显然埋着比这更深刻的东西。
在尹希娅家里,一直有一个可怕的阴影在徘徊,这个阴影就是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
任何一点小事都能成为爸爸打妈妈的理由,比如忘了烧热水、做饭不好吃、随便给女儿买东西,
而且这个渣男爸爸还常常让女儿在旁边观看,把这当成教育:
在这个家庭里,梦想是基本不存在的,
所以尹希娅一直希望妈妈能和爸爸离婚。
但妈妈则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不愿这么做。
毕竟,母女俩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还得依赖父亲,所以妈妈为了女儿的未来不得不继续生活在丈夫的阴影下。
在这样的生活中,她学会了在两种心态之间切换,
当丈夫在家的时候,她会扮演那个躲在阴影中的妻子;而只要丈夫一出门,她就能立即变成一名乐观、享受生活的女性:
女儿尹希娅的梦想也主要存在于这些“爸爸不在的时间里”。
然而,这种微妙的平衡最终还是被打破了,爸爸破坏了尹希娅的吉他:
最后,整部电影当然是以女性的觉醒来结束,
忍无可忍的妈妈不能让丈夫断送女儿的前程,终于站起来反抗,并带着女儿离开了这个男人。
丈夫本来想当众在机场打她一顿,但尹希娅的妈妈却祭出了一个强大的武器——舆论(public opinion)
她说:如果他在这里动手,就会被机场的监控拍下来,那她和女儿就会找管理部门把这段录像要过来,并发到尹希娅的 YouTube 频道上,这个频道现在已经有百万量级的流量了,这足以毁掉爸爸的工作和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妈妈在这种情况下优先选择了舆论作为武器,而不是去报警。
这是因为,她知道即使报警也没用,
印度这个男权社会一直在容忍家庭暴力,它的执法机关当然不会对此作出什么行动。
而悲剧的是,很多印度女性还无法像尹希娅的妈妈一样使用舆论这个武器。
根据之前的一项调查,84%的印度女星都遭遇过家庭暴力,
即使是在印度最富裕、最安全的地方也不例外。
印度医院的急诊室接收得最多的患者不是那些患伤寒、结合、疟疾的人,而是遭遇家庭暴力的妇女。
而这还只是这种社会暴行的表象,它背后还有更深一层的冷暴力。
在印度,也有那么一些女性并不会被丈夫和爸爸打,而且还能接受很好的教育,但这并不代表她们就过得好。
例如,电影中的尹希娅,他的爸爸也很注重她的教育,希望她能有一个比较高的学历,但是这完全不是因为他希望尹希娅能够有独立的经济实力和顺利的事业,而是因为“学历是一个很好的嫁妆”
没错,在印度,不少家庭送女儿去接受教育并不是真的希望他们成为有能力的独立女性,而单纯是觉得这样能嫁得更好。
其实,仔细想一想的话,我们的社会虽然没有印度那么严重的家庭暴力,但似乎也普遍存在这种冷暴力。
不少女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家人考虑的往往是“哪种工作更好找老公”、“哪种工作看起来更像好女孩”,
至于当事人自己的事业心、人生理想,都不在考虑范围内;这种现象还延伸到了大学选专业的环节,似乎女孩子的一生就是为了嫁个老公。
而我们国内的影视圈,却基本没有这种“阿米尔·汗电影”。
的确,阿米尔·汗的电影有时候会流于套路,不少人也因此诟病他;但是他拍出来的东西正是社会需要的呀,他为不少无法发声的印度女性讲出了心中的话。
就这一点来讲,豆瓣8.0的评分可能有点太低了吧。
点击菜单【学英语】
花1元,二外快速入门
编辑:梅园西墙的王半仙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