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基础教育从不是表面看起来的什么都不教,其实他们的教育“野心”比我们大多了。(p.s.文末有彩蛋

---芊妈
从芊2岁起, 我就对美国幼儿园到小学的全学科教育特别感兴趣,这么多年边研究,边带着芊实践着。
因为咱们公号每天写的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各个学科,所以经常会有妞们给我公号留言说,好像没有芊妈不知道的,(不好意思,好像显摆

其实我真的没什么特殊的本领,知识储备也并不多,我只是喜欢什么就爱使劲研究什么。
没有生芊之前,我本身就是美剧控,还做过2年的美剧翻译。和老公迷恋欧美电影,我们家曾经一面3.7米的高墙,都是我俩的影碟(有芊以后,被绘本侵占了2层
有了芊后,我的关注点转到了教育上,我曾经说,我读过的美国教育大纲,美国的幼儿园到小学的教材,美国老师的教案,看过美国老师上课的视频,没有海量,但也有河量了。
经常会在某亚买美国老师的各种教学用书,去年读的最喜欢的就是这本教孩子阅读策略的《7 keys to comprehension》。
这本书是一个在阅读教学方面,非常资深的美国老师写的,很多美国老师都拜读这本,这本书kindle版就100多元
但是实在馋的不行,就肉疼的买了。
而我之所以这么喜欢美式教育是因为,美国的基础教育,其实和我们常年形成的印象是很不一样的。它们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看来的快乐教育,恰恰相反,我觉得他们比我的教育“野心”大多了。
他们的野心是教授孩子知识既重视广度,更重视深度。
咱们先来说学知识的广度,貌似这和我们常说的上学什么都不教很不一样。
我知道有的妞肯定会拿数学来说,确实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我们领先美国一个学年之多,比如1年级芊就学了2位数以上的加法运算,而美国要二年级才学;比如2年级芊就学的乘法,而美国大概3年级才学。
但咱就拿学乘法来说,我们的印象中主要就是背乘法表,和乘法的各种计算。但美国小学的重点不是在会做计算题,而是彻底理解乘法的数学思维。
美国孩子学到的乘法是这样的,就以2X5这么一个简单的乘法算式来说,它就具有4层含义:
①平均分成2组,每组5个
②排成2列,每列5个
③2个5相加
④隔5跳数2次

每个含义都要练习一段时间直到掌握,所以你看对乘法上获得的储备上来说,美国孩子其实比我们获得的多。
在知识的储备上,其他学科更是遥遥领先,就拿今天我真正想说的这个学科来说—科学。
美国孩子1年级的科学课学的内容,从人、动物、动力、阻力、光波、声波、太阳、月亮,宇宙,星系、地质地形,山丘、太阳系等等,整个科学课的内容几乎就是孩子目前可以看到的世界。

这些也许通过买科普书我们也能弥补,只是目前科普书的点都是散落的,不能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而他们的教学已经有了非常完整的知识体系。
再来说学习的深度深度就是学会举一反三
接着说科学课,看看他们的课后练习,这是去年我带芊做的1道小学1年级的科学题。
这道题是这样问的,同一个东西在什么情况下,即可以是有生命的,又可以是无生命的?
芊的答案是通过画图和文字完成的,左边她画的是一颗生长在土里的树,右边画的是被砍断的树,被砍掉了就无法继续长大和生长了,所以就没有生命了。

之所以芊能做出这道题,是因为我带她在学美国小学的科学课,不是一上来就像科普书似的讲一些科学知识,而第1课讲的是生命和非生命的主要区别。
而其中一个最核心的判断标准就是:有生命的东西是可以生长和变化的,芊就是用这个知识点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这个说明什么呢?
这个说明老师不会教孩子,人是有生命的,动物是有生命的,植物是有生命的等等,罗列一堆,让孩子去背,孩子不可能记住所有。
而是教你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区别在于:有生命的能生长,呼吸,排泄,吃,感觉,繁衍,移动
这样任何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东西,孩子自己都可以去判断。
他们还会让孩子自己先去观察,一些有生命和没生命的东西,然后再进一步提问,假设,做测验,记录,最后得出结论。学到一整套科学思维方法。
我带着芊学完有生命和没生命的这课后,有天早上我和芊爸一起送她上学,路上我就给她复习,我们三轮流说出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我说的人,芊说的狗,芊爸说鸟,有生命的一直说下去,可以说个没完没了,这个就是广度,你知道的事实很多。
但第二轮芊爸不按套路出牌,轮到他时,他改口说的是土堆。
芊运用自己学到的判断标准说:土堆是没有生命的,它不喝水,芊爸说,我往土里浇水时它就在喝水;
芊说土堆不会移动,芊爸说,我铲一堆挪到对面马路上就移动了;
芊最后使出杀手锏的判断标准说:有生命的东西是会生长和变化的,土堆不会长大。芊爸终于被打败了

所以学习的广度就是你的知识储备,你可以知道很多事实的,但知识是不能穷尽,而深度则教孩子提炼规律,学会举一反三,去面对陌生的新事物。
在各种科学实验中涉及到的测量、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等会频繁的调用数学思维,在学习一个新学科时,孩子还在不断的储备其他学科的知识。
比如在学习太阳能够带来热量时,有这样一个深度思考题,就是需要孩子去收集数据,一天中分3个时段,记录太阳在天空中的不同位置,并收集当时温度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看看太阳的位置和它传递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这个内容刚好就是我们要在下周二的数学学科中教孩子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并教孩子4种常用的数据分析表格
其实说白了,深度是在教你一套学习方法,把各个学科的底层逻辑打通,把各科学通了。尤其现在这个时代,知识的变化也很快,恨不得大一学的,大四就都变了,所以学习的能力太重要了。
深度还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
比如我没带芊学美国小学科学课之前,我也知道很多五感游戏,就是让孩子利用口、眼、鼻、耳朵、手去接触一个东西,刺激各个感观功能的发展。

而学了科学以后,给五感的学习又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从五感来描述一个物质的属性。看到物质的形状,颜色;听到的物质的声音;尝到的物质的味道等等,这些都构成一个物质的属性。
芊在用触觉描述一个桔子的属性
记得我带芊学到地形外貌时,需要用彩泥做成各种地形地貌,她做了一个悬崖后就拿自己的恐龙来冲浪;做了一个火山后就玩恐龙逃命的游戏;做了一个峡谷后,就小动物们去峡谷游泳比赛。
对地形地貌的深度学习,连编故事都有了更多的知识点加入和更具真实感的细节。

有许多孩子过了三年级后,突然跟不上同龄孩子,孩子间的差距变得非常明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的知识储备有差距,学习的深度也有差距,所以面对学习各个学科的新知识就在这个时候拉开了距离。
所以,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和学习无关的课外知识,恰恰相反,它给孩子的学习提供了更高的理解力和更多的思考角度。
彩蛋来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从芊上小学来,我个人最喜欢带芊学的学科就是科学。而看到芊每学完一课,就加深她思考的复杂程度,时常迸发出新的角度,我也有种满满的收获感。
所以,我就和我们的团队的妈妈整了一套美国幼儿园到小学最正宗的科学课,并且分为3大板块把科学课的精髓全部融入了进去,同时形成一张网状的知识结构。
①学习的全部内容分为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太空科学物理科学,它们构成了目前阶段的孩子解释世界的最全面的4个维度。

②每期都包含2-3本科学书,书中的内容就是本期要学习的所有知识点
③每期都包含1份科学报告,把本期学习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网状知识结构。
自从做了这个科学报告,我和芊看的科普书都不再是零散点,而是明确知道它们在整个科学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④每期都包含1本科学笔记,整合了10个以上的科学游戏或实验,引导孩子的深度思考
这本笔记是进行深度的学习的,融合了拥有科学思维的9大技能观察、比较与分类、数据统计与分析、测量、排序、记录、预测、调查、得出结论
这篇推文先写到这里,最后想说一句,有时候你看孩子数学不好,英语不好,语文不好等等,其实背后的原因都是知识储备不够,思考能力没有经过多角度的训练,所谓很多“课外”的东西,其实是受用终身的“课内”内容。
最后,如果想跟芊妈一起带着孩子学《美国幼儿园到小学的科学课》的妞,在公号首页回复“科学”,查看全年的课程表。
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科学课》课程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