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04年,吴菡与丈夫大卫·芬克尔成为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的联合艺术总监。在她之前,被全世界公认为艺术之巅的林肯中心11个长驻艺术组织里从没有过一位华裔,而且是女性音乐家担任艺术总监。在吴菡接手之后,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壮大为世界上最大的室内乐机构,将美国的室内乐发展推向颠峰。
吴菡,这个名字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并不熟悉。她作为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的艺术总监,每一年策划音乐季里200多场活动,其中包括林肯中心Alice Tully驻地音乐厅的30多场室内乐音乐会、70多场世界巡演、新音乐会、大师班、网络直播等等。除此之外,她还担任拉霍亚夏天音乐节(La Jolla)艺术总监,三年时间内让观众人数翻了三倍;创立门罗室内音乐节(Music@Menlo),至今已发展成为美国夏季最重要的室内乐音乐节活动。2012年,吴菡荣获美国音乐界最高荣誉奖之一的《美国音乐年鉴》“年度音乐家”(Musical America Musician of the Year)成为该奖项50多年里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女性,跻身“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古典音乐家排行榜”。被称为‘邻家女孩’的吴菡自踏入音乐这一行就充满了戏剧色彩。
从音乐课爬墙出逃到与伯恩斯坦获同奖
吴菡祖籍福建,出生成长于台湾一个普通家庭:爸爸是警察,妈妈是记者。吴菡的爸爸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一次,吴菡的爸爸妈妈受邀参加婚礼,妈妈给了爸爸一笔钱去二手市场置办西装。谁知道他回来时手里拿的不是西装,而是一台留声机和一叠古典音乐唱片。听过唱片之后,爸爸被音乐感动得流泪,立马决定家里四个孩子都要学音乐,于是偷偷买了一台钢琴。直到钢琴送到楼下,吴菡妈妈才知道这个决定。


吴菡爸爸并不懂音乐,他指定四个孩子一人一段八度琴键来练习,也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够赢得奖学金,进到本地由比利时传教士开办的音乐学校里。后来吴菡的妈妈终于找到了一位钢琴老师,就这样,吴菡开始了学习钢琴的生涯。
吴菡如愿以偿拿着奖学金进到了音乐学校,却发现课程极为严格。一开始的吴菡被吓到在课上
爬墙出逃
。但音乐如同磁铁,最终深深吸引住了吴菡。她修了钢琴和中提琴双学位,刻苦练琴,成为班上的第一名。她惊人的试奏能力也是从那个时期培养起来。一次,吴菡提前两天才被通知要演奏莫扎特《第20号钢琴协奏曲 K.466》。这部作品曾一度是贝多芬的保留曲目,形式宏大,戏剧性极强。吴菡最终在两天时间内掌握了这部作品。

21岁时
的一场独奏会,吴菡被台下的一位美国老师一眼相中。尽管她只会说几句英文,老师却愿意以全奖邀请她到美国康州的哈特音乐学院学习。1981年,吴菡只身一人来到美国发展。
踌躇满志要成为独奏家的吴菡却在一开始就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原因是她从没有弹过室内乐。
“不弹室内乐成不了好的音乐家”
,老师这样告诫吴菡。吴菡这才了解到在独奏之外原来还有室内乐这样一片广阔的音乐天地:这是一种需要极高技巧的艺术形式,演奏者们如同亲密朋友享受音乐的“和而不同”。吴菡彻底迷上了室内乐。


勤奋又热情的吴菡第一次去参加室内乐比赛就得了奖,还因此结识了美国室内乐界首屈一指的艾默森弦乐四重奏。在乐团成员、小提琴家菲利普·赛泽(Philip Setzer)的建议下,吴菡参加了万宝路(Marlboro)音乐节的比赛并脱颖而出。万宝路音乐节是世界顶级古典音乐“新星”升起的地方,学生时代的马友友正是从参与万宝路音乐节开始,逐步展开他的音乐生涯。
吴菡、大卫·芬克尔及挚友菲利普·赛泽演奏室内乐
吴菡充满魅力的演奏很快引起了世界知名音乐家们的注意,她开始频繁地收到合作邀约。从那时起,吴菡彻底投入到室内乐的事业中:1997年她与丈夫大卫·芬克尔共同创立ArtistLed,古典音乐界第一家以音乐家为导向并基于互联网的唱片公司;2003年创立门罗室内乐艺术节;2004年接棒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艺术总监。
2012年,吴菡与大卫·芬克尔共同当选《美国音乐年鉴》(Musical America)“年度音乐家”,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对室内乐艺术家。《美国音乐年鉴》一向被誉为古典乐界“圣经”,历届获奖者包括作曲家伯恩斯坦、钢琴家霍洛维茨、指挥家卡拉扬小泽征尔等大师,这一奖项再次印证了吴菡极高的音乐造诣。
室内乐让我成为更好的人
吴菡多次谈到,如果没有从事室内乐,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想要成为独奏家的人数不胜数,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室内乐的道路却要宽广得多。吴菡说,
“独奏是孤单的,室内乐则是和朋友一起,很快乐。”

吴菡喜欢和有个性的独奏家合作,能碰撞出火花。“室内乐由几位独奏家合作完成,一人担当一个声部,演奏要极其精准,耳朵也要很尖。演室内乐的时候,不能够把自己封锁在自己的世界里,每个人都要敞开心扉,能够很好地沟通,学会演主要部分的时候做
leader(领导者)
,其他时候
support(支持)
别人。”这种协作能力一直是吴菡所推崇的。得益于此,她合作过的顶尖音乐家都对她赞赏有加,她在业界声誉也越来越高。
吴菡与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音乐家演奏现场
也是在室内乐中,吴菡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大提琴家大卫·芬克尔。大卫·芬克尔曾是8次获得格莱美奖的艾默森室内乐团成员。现实生活中,她外向热情,他坚韧内敛;她的演奏带着与生俱来的火花,他的琴声则如海洋般悠远深邃。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人,却在首次合奏时就发现彼此“音乐演奏中惊人的同步性”。两颗独立的心就是这样互相吸引,在室内乐中不断磨合成长,相伴相守至今32年。
初识时,吴菡几乎一句英文都不会说,两人却能用音乐沟通



吴菡和大卫演奏拉赫马尼诺夫《练声曲》


继承大师精神,将室内乐带到亚洲
身兼钢琴家、艺术管理者、文化倡导人数职的吴菡也是一位教育家。吴菡坦言自己受到了音乐大师
艾萨克·斯特恩
的影响。1996年,吴菡接到斯特恩的电话:“我听说你很优秀,我想请你与我一同教学。”此后五年时间里,吴菡跟随大师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和耶路撒冷音乐中心教学。这段经历令她终身难忘,吴菡曾回忆道,斯特恩非常注重室内乐的教育,他认为
室内乐是全面发展一个音乐家修养的艺术形式,让一个人的音乐造诣升华到另一个层次
。斯特恩晚年几乎全身心投入到室内乐音乐的推广上。2001年斯特恩去世,吴菡继承大师的精神,继续教学和推广室内乐。

吴菡与斯特恩
在和大卫接任艺术总监后,吴菡便扩充了“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青年音乐家培训项目(CMS 2)”,从世界各地选拔年轻的音乐人才,为他们提供世界一流的演出机会。钢琴家郎朗也是这一项目的”毕业生”。吴菡感恩自己曾有机会和斯特恩、万宝路音乐节创始人塞尔金(Rudolf Serkin)等大师同台演奏。“我希望年轻人也能像我那样幸运,得到大师的指导和帮助,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
帮助下一代的音乐家
。”

吴菡在门罗室内乐音乐节上指导年轻的钢琴家
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吴菡提到来自亚洲的年轻音乐家尤其需要这样的机会。室内乐在欧美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亚洲地区仍不受重视。这使得亚洲的音乐家虽技术纯熟但对包括室内乐在内的古典音乐的理解尚有欠缺。为了给亚洲地区的青少年学子提供更好的室内乐教育,吴菡一直在努力寻求机会。十年前,她应邀在韩国开办了Chamber Music Today 音乐学院。吴菡的心愿却始终是将室内乐带给中国的音乐学子,吴菡希望中国音乐学生能“赶快补上‘室内乐’这一课,它将带来的音乐领悟和提升,超乎你想象!”
在中山音乐堂“补上”室内乐这一课
由“思清音乐”和“美杰音乐”主办今年12月6日(周三)、8日(周五),吴菡和大卫·芬克尔将带领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的7位音乐家,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为观众带来两场室内乐盛宴。
“无可挑剔的音乐技巧”

(Impeccable musicianship)
--《纽约时报》
吴菡
2012年美国音乐年鉴

年度音乐家
大卫·芬克尔

(David Finckel)
八次格莱美获奖大提琴家
尤霍·波赫约宁(Juho Pohjonen)
芬兰最杰出钢琴家之一
黄俊文

(Paul Huang)
2015年度林肯中心艾弗里·费舍尔事业奖(Avery Fisher Career Grant)获奖小提琴家
艾琳·基夫

(Erin Keefe)
意大利瓦赛希亚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
阿妮·卡瓦费恩

(Ani Kavafian)
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家
1979年艾弗里·费舍尔奖(Avery Fisher Prize) 得主
耶鲁大学教授
保罗·纽鲍尔

(Paul Neubauer)
曾是纽约爱乐最年轻的中提琴首席
被《纽约时报》评价为:“一位大师级别的音乐家”
德米特里·阿托品

(Dmitri Atapine)
“有着精妙双手的大提琴家”--英国《留声机杂志》
拉多万·弗拉特科维兹(Radovan Vlatković)
ARD慕尼黑国际音乐大赛圆号冠军

皇家音乐学院荣誉会员
2017.12.6 周三 19:30
莫扎特《降E大调圆号与弦乐五重奏》 K.407
莫扎特《A大调第十二号钢琴协奏曲》 K.414
--中场休息--
舒曼《降A大调慢板与快板》作品Op. 70 
门德尔松《d小调钢琴、小提琴双协奏曲》
2017.12.8 周五 19:30
勃拉姆斯《d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作品Op.108
勃拉姆斯《降E大调圆号三重奏》作品Op. 40 
--中场休息--
勃拉姆斯《G大调第二号弦乐六重奏》作品Op. 36


CMS演奏门德尔松双协奏曲
提到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的团队,吴菡说,“每个人都是顶尖的演奏家,每个人都是明星。”这正是“室内乐”这一课的核心--人与人之间平等独立而又亲密无间。12月,聆听吴菡及8位顶尖音乐家敞开心扉的室内乐演奏,“这将是一次绝妙的生命体验。”
温馨提示
 票价:¥100-¥880

两场
音乐会前均有
导赏课

晚6:30开始,不要错过
扫二维码购¥380-¥680价位的票

两张享受85折,三张可享受8折。
12月6日周三
12月8日周五
不必飞跃大洋彼岸,12月6日、8日北京中山音乐堂邂逅一次绝妙的室内乐体验
室内乐小贴士
室内乐(chamber music)于16世纪末产生于意大利,17世纪晚期传至法国、德国、英国诸国。19世纪中期至末期,大多数重要的室内乐作品都出自德国作曲家之手,如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等。
室内乐是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的一个缩影。最初的器乐合奏多在宫廷室内进行。等到大型管弦乐队和公众音乐厅出现以后,仍然在室内进行演奏的小型合奏编制就被称为室内乐。现代意义上的室内乐包括很广的范围,大到10多人,甚至几十人的室内乐团,小到二重奏,弦乐三、四重奏等。
斯特恩 Isaac Stern和中国的不解之缘
斯特恩在中国
蜚声世界的小提琴宗师,六次获得过格莱美奖和格莱美终身艺术成就奖。上世纪50年代,正是在他的奔走倡议之下,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免遭被拆除的命运,如今卡内基音乐厅的主厅以他的名字命名。1979年,斯特恩首次访中,参观了上海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被年轻的中国学生的音乐才华所打动,他曾说:“这里的每个视窗都蕴藏着一位未来的音乐家。”斯特恩的中国之行被拍摄成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札特》。斯特恩的访中之旅,给中国许多音乐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影片也在全世界引起轰动,并获得1981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和当年坎城影展特别奖。
往期回顾
艺术|文化|活动|纽约

关注韦博文化

了解更多艺术资讯
点击阅读原文购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