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灵长类考古学研究表明,除了人类以外,曾不止有一种灵长类会使用简单石器。可是它们为什么没有像我们一样更进一步呢?当你走进动物园,望着黑猩猩的时候,能否想象出另一种画面,假如坐在笼子里啃香蕉的是我们,芸芸游客是它们......还好,世上没有假如。
作者 Colin Barras
翻译 微笑
在西非的热带雨林,巴西的林地,还有泰国的沙滩上,考古学家都挖掘出了一些令人惊叹的石器工具。其特别之处并非制作工艺,相反,如不留神,恐怕没有人会把它们当作是古代工具。当然,其所在年代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同一时期,埃及人已经建起了宏伟的金字塔。
其实,这些工具并非出自人类之手——是黑猩猩、卷尾猴还有猕猴创造了这些石器工具。这些器具的出土地点为科学带来了全新的研究领域:灵长类考古学。

黑猩猩使用石器工具已有数千年历史
黑猩猩和猴子造出来的石锤很难说得上是一件艺术品,更别提与人类的斧头相媲美。但这些都不是重点,灵长类动物已经形成了一种使用石器工具的习惯,这意味着它们已经进入了石器时代!
几十年前,生物学家认为人类是唯一广泛使用石器工具的物种。然而最新研究改变了这一看法。很多哺乳类动物,鸟类,鱼类,甚至一些昆虫都会在生存环境中就地取材加以利用,从而简化自己的生活。许多灵长类动物也使用工具。2014年,有报道称野生大猩猩会使用树枝把蚂蚁从洞穴里弄出来。不过通常来说,灵长类不会把石头打磨成工具。
英国牛津大学灵长类考古学 (Michael Haslam) 说:“据观察,红毛猩猩、倭黑猩猩和大猩猩会使用植物工具,但是从来不用石器工具。”他还表示,类人猿为什么很少使用石器工具目前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
这也有其客观因素,石头对于这些多半时间抱着大树生活的物种来说并非随手可得。哈斯拉姆介绍:“植物在它们的栖息环境中随处都是,石头可没有这么多”。
也就是说,即使某只聪明绝顶的类人猿开始使用石器工具了,它们的生存环境中也没有足够多的石头,好让种群中其他成员来学着使用,就更别说传承下去了。

巴西长髯卷尾猴卖力中
然而,西非的黑猩猩确实已经成功将这种使用石器的功夫写进了天赋树——比如用石器砸开坚果——而且流传了很多代。2007年发表在PNAS的一项研究可谓灵长类考古学的里程碑。
一般情况下,人类考古学通过古代遗留下来的人工制品来分析了解人类行为。粗心大意的观测者可能会忽略一些细微的痕迹或者标志,然而在这些微小的线索里面,往往蕴藏着丰富的信息。
德国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学会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克里斯托夫·博施 (Christophe Boesch) 正在开展灵长目考古学项目,旨在通过同样的分析方法研究黑猩猩曾用过的工具。

象牙海岸的茂密丛林
在象牙海岸的热带森林里,科学家在地表以下一米深挖掘出许多4300年前的石器文物。其中一些石器显然经过了人类细致的打磨和使用。而其他东西则历经了野蛮的双手,正如今天黑猩猩使用石器的方式一样——劈凿坚果。
博施和同事曾经研究过这个地区现代黑猩猩使用石器工具的习惯,他们发现黑猩猩在选择工具时有着很特别的方式。比如,黑猩猩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很大的石器做锤子,重量大概在1kg到9kg之间。而人类更倾向于使用重量低于1kg或者更轻的石器。许多4300年前的石器工具远重于1kg,这表明这些工具的主人是黑猩猩。
另外,黑猩猩也会用石器工具打开一些人类不吃的坚果,研究人员在古代工具上找到了这些坚果的淀粉残留物。把这些证据综合在一起,人们得到了一个明显的结论:早在4300年前,象牙海岸热带雨林中的黑猩猩就已经开始使用石器工具了
博施说,黑猩猩的石器时代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早,但是要找到年代足够久远的土层,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理论上讲,黑猩猩的石器时代确实很早以前就开始了。黑猩猩是和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人和黑猩猩使用石器的相似性也许表明,我们共同的祖先才是那个首先开始使用石器工具的生物。
不过哈斯拉姆并不这么认为,如果是这样,那么所有黑猩猩都应该会使用石器工具。可实际上只有西非那一带的少数群落里具有这种情况。可能更合理的解释是,西非的黑猩猩从非洲中部和东部种群分离出来以后,才发展出使用石器的习惯。哈斯拉姆说这大概发生在50万到100万年以前。

长髯卷尾猴正在啃食用石头砸开的坚果
西非黑猩猩的石器时代似乎与人类的石器时代完全不同。2004年曾有报告指出,在几百年前的巴西,那些长髯卷尾猴就使用石器工具。2015年5月发表的研究显示,泰国长尾恒源猴同样如此。在灵长类的进化树上,这两种猴子离我们人类都有着较远的距离。
“卷尾猴是新大陆上的猴子,在3500万年的进化中与我们渐渐分离。”哈斯拉姆说,“即使是猕猴,也在2500万年前的时候和我们分开了”。换句话说,石器时代的灵长动物在进化树上散落各处,所以它们一定是各自为战,纷纷自行掌握了石器秘籍。哈斯拉姆说:“这种情况在人类身上也很常见。”
哈斯拉姆目前正借用博施曾研究象牙海岸黑猩猩的技术来调查猕猴和卷尾猴的工具史。他说:“在所有使用石器工具的灵长类的活动区域内,我们都挖掘出了石器工具。”卷尾猴和黑猩猩会用石器工具砸开坚果,挖掘植物根茎。“每次有人去野生长髯卷尾猴的自然栖息地时,都会发现它们有在使用石器”,哈斯拉姆说,“这也许是除了人类以外唯一一个如此广泛使用石器工具的物种。”

泰国岛屿上的长尾猕猴
相比之下,猕猴大多生活在岛上,常用石器砸开一些贝类食物。显然,这两种猴子都很好地将这种技能传给了后代。这说明除了我们人类,至少有三种灵长类动物具有悠久的石器使用历史。
黑猩猩和猴子使用的石器工具看起来都很原始。但是话说回来,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使用的石器工具同样很原始。
2015年5月,肯尼亚的考古学家具体介绍了一些我们近亲物种所使用过的最早的石器工具。这些Lomekwian文明的石器工具发现于330万年前的遗迹当中。发掘团队称,制造这些石器的技术与使用石器的黑猩猩和猴子所用的方法极为类似。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使用石器的灵长类动物判断早期人类的行为。然而下结论并不简单,早期的人类和猩猩猴子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在Lomekwian文明石器工具出现后的70万年里,人类的技术一直在进步。首先出现的是奥尔德沃 (Oldowan) 文明,其所用工具包括通过磨掉碎石片,特意加工成锋利边缘的石器。一百万年以后,具有锋利边缘的阿舍利手斧才登上考古学的历史舞台。
为什么在黑猩猩和猴子还只会Lomekwian技术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制造如此精致的石器工具?也许人类的手部解剖可以给出答案,这是进化历程,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操控物体。实际上,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塞尔吉奥 (Sergio Almécija) 在2015年7月的一项研究中提出,在这几百万年的进化中,人类手部的变化甚至还没有黑猩猩多
人手的变化要小于黑猩猩
“同黑猩猩相比,人类和猩猩的祖先的手长比例更接近人类,” 塞尔吉奥说,“就这个比例来说,人类甚至比黑猩猩还要原始。”她还表示,如果不是手拖了黑猩猩和猴子进化的后退,那么问题可能就出在他们的大脑。“制造石器工具可能确实需要一些额外的认知能力:不光要知道什么可变废为宝,还要能够把它造出来。”哈佛大学的亚历山德拉·罗萨蒂 (Alexandra Rosati) 说道。
人类拥有更大的大脑,我们也更为聪明。这也许是我们能够制造更好工具的原因。但我们还是很难说清为什么我们祖先的大脑能够开始进化增大。
同在哈佛大学的灵长类动物学家理查德·兰厄姆 (Richard Wrangham) 提出一个观点,我们大脑的发育得益于烹饪技术的发展。罗萨蒂解释,“更大的大脑,需要更多能量来维持和生长。相较生食,烹饪技术提高了食物中的可摄取能量。”

黑猩猩正在使用石锤
人类到底是如何发明烹饪的,我们并不十分清楚。这可能是在人类大脑发育很久之后的事,那么兰厄姆的观点很可能是错误的。但是如果他是对的,那么罗萨蒂和她哈佛同事费利克斯·瓦那肯 (Felix Warneken) 在2015年的研究就非常重要了。黑猩猩也许并没有学会如何掌控火,但是罗萨蒂和瓦那肯发现,它们拥有足够的智力来体会烹饪的益处。
在一系列实验中,她们给黑猩猩展示了一个烤箱——可以把食物放进去一段时间,取出后食物就变熟了。另一个容器则没有这种功能。实验表明,黑猩猩显然更喜欢把薯片放进真正的烤箱。另外,当黑猩猩同时得到木片和生薯片时,它们基本不会将木片放进烤箱。这说明它们并非简单地把烤箱看作提供熟食的装置,而且还明白这个烤箱只能加工那些可以吃的东西。
黑猩猩甚至还会把远处的生食带到烤箱这来进行烹饪。这说明在几百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一定也像它们这样把食物拿到火边来处理。
当然,只有黑猩猩学会了用火——如果它们能迈出这一大步——它们才能真正去享用熟食带来的好处。不过,罗萨蒂和瓦那肯的研究表明,我们祖先能够发展出更大的大脑,并制造高级石器工具,其中有关的大脑回路在黑猩猩身上也同样存在。

掌握用火是人类发展史上重要一步
哈斯拉姆说:“很可能,黑猩猩、猕猴和卷尾猴都还没有达到它们技术能力的极限”。但是不知道它们还有没有这个机会来提高其石器时代的技术了。“由于栖息地破坏以及猎杀,它们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与大种群相比,较小的种群难以维持并传承这样复杂的技术。”
换句话说,黑猩猩和猴子也许有能力制造更复杂的石器,但它们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来实现这个潜力:因为早已有另一种灵长类动物成为了石器制造大师。
参考文献
http://www.bbc.com/earth/story/20150818-chimps-living-in-the-stone-age
扩展阅读
知社原创编译,转载请联系授权
投稿、授权、合作事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或微信ID: scholarset
回复“目录”或“”,浏览知社更多精华。长按二维码识别,可以关注/进入公众号进行回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