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亲密之旅”关注我们
期末考试来临,近日在亲密之旅官方微信群中,有家人分享一段耐人寻味的图文:
不谈学习,母慈子孝,连搂带抱!

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乌嗷喊叫!

前一秒如胶似漆,后一秒分道扬镳!

我们对孩子,爱恨就在一瞬间!
期末了,都悠着点!亲生的、亲生的!
看到这一段,家人们纷纷感慨“好形象啊!”“好贴切啊!”也有家人表示“育儿路上都是泪啊!”或是“正在崩溃中......”
期末,是无数家庭的亲子关系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刻。究竟亲子教育中的“金钥匙”在哪里?且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彩内容吧!
在心理治疗的研究中有一个规律:“一个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技巧只占到15%,而咨询师的生命状态占到了45%,来访者自身的环境、关系、支持等占到了40%。” 亲子关系和心理治疗中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关系非常相似,所以我们不妨迁移这个规律到亲子关系中:在亲子关系里,养育的技巧只占到了15%,而养育者的生命状态则占到了85%(因为养育者就是充满在作为孩子自身的环境、关系、支持等的40%里)!

许多的家长都有类似的经历:为了做称职的父母,我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去认真学习市面上许多专家、名人、教育大咖的课程和讲座。当然,其中不乏很多优秀的内容,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但渐渐地,我们发现,我们学习了大量育儿的方法、技巧,可是临了却用不出来或者用着用着就走样了、变味了。
原来,不是育儿书上说得不对,不是课程的方法工具没有效,而是使用的人没有对。黄维仁博士在“亲密之旅”课程中说:“健康的自己才有健康的关系”,成熟健全的父母才能把优秀的理念、方法和工具有效应用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

黄维仁博士有一段形象而通俗的比喻,可以来阐明亲子教育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如果说教养孩子好像打靶,父母自身的生命状态就是准心。准心如果是歪的,花再多的精力去操练瞄准的动作、拿枪姿势,也难以命中靶心。
中西文化中对于育儿这个词的解释有很大的不同,中文中,我们的重点是放在孩子身上,育儿;英文讲的是parenting,重点是放在父母本身的养育上面。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家庭教育要有一个本质的改变,焦点要从“教育孩子”转变到“父母的自我成长”上来。
微群精彩问答摘录
(回应者为亲密之旅亲子培训师--黄铮)
Q、如何让孩子脱离网瘾(比较严重的)。
我看到你的孩子是14岁,我理解你说的“网瘾”可能是指他在电脑前的时间相对正常水平来说偏长,所以你会用比较严重的“网瘾”来形容他。我想,你此刻的心情应该是非常的焦虑和担忧。
作为一个14岁的孩子,他会有这样的情形,我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应该会有许多复杂的成因。首先我要说的是,孩子所体现出来的在网络上的成瘾行为,背后都是在呼求爱。这两者听起来好像很难挂勾,但我们只需要仔细地去思考就会发现,一个行为背后,一定会有一个需求。孩子那么长的时间坐在电脑前,沉浸在网络的世界里,他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呢?这是我们做父母需要仔细去思考的,是什么样的需求缺失,导致孩子会进入到网络的世界里去寻求满足呢?
假如我是这个14岁孩子的父母,我会来思考我和孩子的亲子互动是怎样的关系?如果在成长过程中,父母过多去看中孩子外在的表现、成绩等,而忽略了和孩子心与心的联结,忽略对孩子爱的表达,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爱而产生偏差行为甚至成瘾行为。
有可能父母会觉得很冤枉,觉得我很爱孩子啊,我一直在努力的爱孩子啊。但一定要记得,孩子有没有接收到你的爱,有没有感受到你的爱,这才是衡量的标准。如果亲子关系中缺乏爱,孩子必然会投入到另外的地方去寻求。
这个14岁的孩子沉迷于网络之中,必然是他的需要在这其中得到了满足。如果他在现实的生活中、家庭里可以得到这些满足,自然网络世界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到这个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需要是什么?我不太了解这个孩子的成长历程,所以我不能给出很具体的解决方案,但是要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父母必须去思考这个点。
另外,在父母很头疼的“严重的网瘾”这个部分,我可以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来帮助父母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假设这个孩子他背后有很大的对爱、对自我的渴求,因为没有得到满足从而对网络产生成瘾行为。我们知道还有很多成瘾行为,比如毒品、性等等,这些的危害更加严重。那父母可不可以因此而感恩,我们还有机会慢慢地邀请孩子走出来,去改变。而不像其它成瘾行为那样,可以给我们去帮助孩子的时间不会太多,难度又太大。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感恩孩子选择去逃避的方式还是一个危机=危险+机会,还可以给父母一些时间去学习、去成长、去改变。
这样,我们就不会看到孩子坐在电脑前,就心生愁苦,就埋怨、责备:“唉呀,怎么又犯老毛病啦!”甚至整个家庭时时都处在焦虑、担忧、紧张的氛围之中。我们很难去接纳孩子的现状,就谈不上去帮助孩子。即便家长忍着不说、不表现出来,但你脸上的表情、你随口的一句话语,你心里的情绪都会透过你的毛孔向外渗透出来,这些信息孩子都会清清楚楚地接收到。孩子得不到接纳,只感受到批评和不满,没有感受到爱的时候,是不会有改变的。
如果我们父母能够从这些事件里,看到值得感恩的点,这时候我们父母内在的情绪,我们看待孩子的眼光都会发生改变。借由这样的一个切入点,当我们看待孩子的眼光变了,我们对整个事件的角度丰富了,孩子自然也会接受得到。这时候我们再借由一些爱的表达,传递给孩子的就是爱,而不是恐惧、焦虑和批判。
只有先做到这一点,我们再去学习更多的自我成长,去看看我们亲子关系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去求证孩子的心理需要是什么?黄博士在课程中曾经引用过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最低的需求是安全生存的需要,再上一层是归属、爱的需要,最顶层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递进式的发展,就是说底层需要被满足了才会自动往上追求上一层的需要。孩子在电脑前坐那么长的时间,一定是为了满足他某一个需要,这个需要究竟属于哪一个层级呢?是安全的需要还是爱和归属的需要呢?我估计逃不开这两个层次,特别是爱和归属的需要。那么父母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家庭、自己和孩子的关系里去看看,孩子在家里得到了这些需要吗?我们和孩子的关系能够满足孩子的这些需要吗?如果得不到,孩子自然要到别的地方去找。
那么,找到了孩子的需要,父母才可以慢慢去做调整。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些亲子关系中的问题,绕到最后一定是回到我们父母自己的身上。所以,我在“养育亲二代”亲子微课中就反复强调,亲密之旅在亲子关系中的应用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解决占比为85%的因素,也就是我们父母自身的成长。这个议题必须要去处理好了,再用15%的工具和方法,才会有效果。否则的话,一些方法工具要么是用了没效果,要么是用着用着会走形,还有就是简单的问题还能解决,但一旦问题深入或复杂了一些,就无能为力了。
一般来说,父母遇到亲子教养中的困扰,首先就会想到去解决外显的问题,但其实许多的问题,最终绕来绕去,总是会绕到父母自己的身上。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找方法,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一边学习15%的技术,一边探究85%的自我成长,这样亲子关系才会有真实、本质的改善,许多问题也才能够根除。而且父母可以发展出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就是这样的过程。
我鼓励这个14岁孩子的父母,你们不要把孩子这样的表现当成一个难题,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感恩我们的孩子,他现在正在做我们的导师,因为孩子呈现出来的问题,是他在呼求,他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在呼求爱。这帮助我们做父母的去面对我们自身人生未完成的事件,或是看到我们没有看到的盲点,孩子是来拓展我们生命的境界的,如果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来看我们可能就能够欣然接受这个挑战,因为这件事情可以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好。记得:只有父母改变,家庭环境改变,孩子才会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只能够改变一时一事。父母需要系统的学习,系统的去看自己的亲子关系、自己的家庭关系、自己的内在人格,究竟还有哪些缺失。把精力放到影响为85%的部份,再加上一些15%的技术,这样亲子关系一定会有质的翻转,祝福你们!
Q、请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类似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或是让孩子在自己的弱项上去勇于挑战和突破,这些都是父母非常关心的问题。父母们都非常用心良苦啊,特别想让孩子有主动积极的内在驱动力。这个问题我想用自己的一个例子来回应:
因为我在国外,自己带两个小孩儿,国外生活没国内那么方便,可以请家里的老人帮助或是请钟点工什么的,在国外基本是没人帮助的。平时我除了自己带孩子、做家务、料理三餐,大的孩子们节假日回来时,我要负责七口之家的日常起居和饭食,真的是非常多的事情。
碰到自己状态不太好的时候,比如我最近我的小女儿睡眠不太好,弄得我的睡眠也被剥夺,很疲惫。在这个一个生理需求都没有被满足的情况下,还要面临好多的挑战,真的是很有难度。
前一段时间,我就和先生有一次长谈。他说他很想帮我,但又觉得插不上手。我也知道,孩子这么小,而且他平时工作也很辛苦,晚上还要经常加班,所以他想帮我也很苦恼,无从下手。
我就告诉他:我越累、越忙的时候你就越爱我,这样的话就你帮了我大忙了。你可以在口头上、行动上用我爱的语言来表达爱我,这样你就帮了我,而且你爱好了我,其实就爱好了两个孩子,因为我被爱了,自然就会有力量去爱孩子。这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当我面临挑战的时候,我能够感受到爱,就会非常有力量有能力会鼓足勇气去面对!
举这个例子,其实是以我的角度来代表孩子说话:爸爸妈妈,我现在遇到学习上的难题和挑战,我非常需要你们来爱我,当我可以感受到你们的爱的时候,我可以有动力来面对这些挑战,当我面临的挑战越大,请你们更加地爱我!
还是用上面说到的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阐述这个原理,当孩子在安全、归属和爱的这些需要被满足之后,他自动会发展到上一层的被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爸爸妈妈如果面对孩子缺乏学习主动性,你应该想到孩子应该在某个地方卡住了,就是他内心爱的动力还不够。
你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着手推动,帮助孩子建立他内在的动力。一是好好的爱他,把他爱的需求满足,他自然就会有勇气去面对挑战。这个爱往细里说,就是安全感、归属感、尊重等等,这些会体现在我们平时和孩子互动的方方面面。比如:家庭氛围是否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感?父母的关系是否处于一个良性的状态?家庭中爱的表达是怎样的呢?爱的流动是怎样的呢?你们尊重孩子的独特吗?看到孩子的心理需要吗?
二是尊重孩子的需求,这方面做好特别要关注到孩子的年龄。孩子的年龄是一个非常大的参考因素,对待不同年龄的孩子,我们虽然运用同一个原则,但是却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角度。所以不是说一种方法、一个工具就这么哗啦啦的一直用下去。要把孩子年龄作为参考的一个标准来使用这些方法工具。比如说孩子在9岁左右,小学的这个阶段,以及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被尊重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还有孩子2岁左右的自我定义期,也是非常强烈的有被尊重的需要,这些需要被满足了他的个体才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果这些需求有缺失,他就很难往上发展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
不管是孩子主动学习还是克服自己的弱项,都是需要孩子的内在有一个极大的动力,我们父母要做的,不是帮孩子去解决外在的问题,而是去看孩子内在的需要是什么?我们可以在哪一些方面、哪一些层次给他们补足?要能够做到这点,需要父母花一些精力来自我成长,当父母稍微做一些改变,你就可以看到孩子很大的改变。但这是值得的,因为这是着力在影响占85%的因素上。
Q、现在国内开放二胎了,好多父母都心动,只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大宝,很为难呢,究竟应不应该要二宝呢?
我自己也有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同时我还有三个继子女,我们家是一个重组家庭,在我加入到这个家庭的时候,他们都是青少年了,最小的14岁,最大的19岁。自已是一个七口之家的多宝家庭,我对这个话题是有挺深的感触。
现在国内开放二胎了,有的父母会去问大宝想不想要一个弟弟或妹妹呀,或问爸爸妈妈跟你生个弟弟或妹妹来跟你做伴好不好?看起来好像很民主,很尊重孩子的意愿,但实际上,这是父母把属于自己的责任和权利,转嫁给了孩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回答说我不要、我不喜欢,这时候爸爸妈妈会做何回应呢?是不是开始积极地劝说?或是跟孩子有一些探讨?或是就这个方面进行威逼利诱?比如会说二宝来了以后对大宝有什么好处呀,或是做哥哥姐姐有什么优势啊之类的。实际上,要不要生二宝,是爸爸妈妈之间的事情,不是孩子的事情。
父母要商量好,你们要不要二宝?你们要二宝是为了什么?你们对二宝的期待是什么?是基于什么样的推动力让你们有这样的意愿呢?这些都要想清楚,父母才可以真正承担起生养二宝的责任。
我在大儿子9个月的时候,就怀了二宝,这在当时并不是我们计划内的事情,但是我们欣然接受这个孩子。因为对我们而言,虽然不是计划内的,但我和丈夫都很喜欢孩子,在婚前我们就已经达成一致会生二宝。
当时我的大儿子还很小,他还不能理解自己当哥哥的这件事情,但是我会邀请他参与我怀孕的这个过程。比如摸我的肚子呀,感受一个小生命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呀。然后也慢慢让他接受一个叫“哥哥”的称呼,虽然他还有点懵懵懂懂的。我也慢慢训练他分床,而不是等妹妹出生了才分床,这样做是给他一些过渡的时间,不要让大宝觉得二宝出生之后,让他的待遇发生太大的变化,让他的爱和权利被剥夺掉。诸如此类的预备,虽然大宝还很小,但我也做了很多铺垫和准备,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的来说,父母要坚定地向大宝传递两个信息:一是爸爸妈妈决定要一个二宝,这是我们共同的决定。二是二宝是我们家庭的成员,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们非常有信心可以给你们足够的爱。一定要让孩子接收到这样的信息,父母这样的坚定可以帮助大宝放下内心的抵抗和顾虑。
我时常会用这样一个“火把”的图像语言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为什么爸爸妈妈的爱不会被用完或是被另一个孩子分掉:爸爸妈妈的爱好像一支大火把,大宝和二宝就像是另外的小火把。用大火把去点燃每一只小火把,大火把并不会熄灭,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去传递爱。所以爸爸妈妈可以有很多个孩子,十个九个八个……每个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不会被其它人分走。
如果您已经是亲密之旅认证学员,你想灵活运用亲密之旅的理念+技术,更深地读懂孩子,提升亲子关系的质量,解决更多生活中的实际育儿难题......欢迎参加“亲密之旅”亲子微课堂!
(点击蓝色文字可查看详情)
报名电话
北京:010-68337911 
上海:021-64275673 
深圳:0755-22158026

版权声明
“亲密之旅”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为黄维仁博士及亲密之旅家人们原创并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请务必注明出处,若有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请尊重知识产权和我们的劳动成果,谢谢!
关于亲密之旅
2007年12月,一位站在巨人肩上的巨人,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兼婚恋专家、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的黄维仁博士,综合过去三十年来国际最前沿、最尖端的心理学临床实证的研究,以及全世界最好的婚姻治疗和训练中的一些最有效的要素,整合出了一套帮助自我成长、培育情商,提升婚姻家庭品质及其他人际关系的辅导培训课程——亲密之旅。它是训练医学院中心理学博士的课程,却以简单易行的方式传授,被誉为“心理学界的军事武器民用化”。
亲密之旅
倾听就是爱,了解中有医治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祝福
The more we share,the more we have.
全国亲密之旅初级认证培训,点阅读原文】快捷报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