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之旅》情感智慧与自我成长课程官方微信
让我们阅读原创!
文|Tina(亲密之旅学员)
故事的疗愈力量
——听“流浪的大地的孩子”有感
01
从对亲密之旅的初步了解,再到接纳和喜爱,我的心里存疑的一个问题正在渐渐淡化。我自以为记性不好,比如说小时候发生过的事情、相处过的人,别人可以记得我却常常记不起来。如果连事情都不记得,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医治和探索呢?这是曾经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最近我一直在收听“亲电台”的原生家庭故事系列节目,越来越体会到“听别人的故事”,能够“疗自己的伤”。
伤痛虽然不能仅仅通过聆听故事就被除去,但被采访者的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情绪,会不经意间触动自己的心弦。这种情绪的共鸣常常奇迹般地唤醒自己某些已经遗忘的往事。
这种特别的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自己标明了未被处理过的情绪,让我对使用亲密之旅进行自我探索和觉察更有信心了,因为情绪被标明的时候就是医治的开始。
02
近两天听完了电台里的“流浪的大地的孩子”,心里有很多的感动。
首先是让我对我的童年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定义。
我九岁离开父母,跟随姑姑作为随军家属从农村老家来到异地的部队大院生活。
不知为什么,我0-8岁的记忆竟然全都是模糊的。之后的生活,姑夫和姑姑给了我不亚于表弟的照顾,尽到了父母的责任。我很顺利地求学、工作、结婚生子。近几年虽然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故,但在外人眼里看来,更多是因为不可抗力。
但当我有了信仰并学习了亲密之旅之后,再来重新审视我的成长经历,才发现自己早已是伤痕累累。
03
在跟随姑姑生活的时光里,我得到了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毕业后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在适婚的年龄进入婚姻。我以为人生拥有这些就够了,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有过优越感。
但我从来不曾问过自己,是否真正的快乐过?我发现自己竟然在离开父母后从不曾安心地做过小孩子,以至于除了控制和压抑,我竟然很难从我的成长体验里找到亲密温馨的感觉。
当我向前追忆童年的时候,记忆也连带蒙上了一层阴影,让我以为我的童年乏善可陈,似乎父母也没有给我很好地教养。一想起这些,就好像要面对一堆乱麻,不知该抽取那些线,用以来代表我的童年。
04
在这一期电台中,我听到了主人公广骏那满是伤痛的童年经历,同时听到采访者之一海燕也有相似的童年经历后,相比之下我突然觉得我的童年其实还算美好的。
在70年代的鲁西南农村,物质匮乏,大人们每天为了生存忙碌,又能找出几个温情脉脉的父母亲呢?别说那时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教育资源,他们也没有从自己的父母那里传承教养孩童的经验啊。
我没有被逼迫干过重的农活,能吃饱穿暖,没有被打骂,该上学的年龄上了学,还因为学习好、懂事被夸赞。虽然不记得和父母以及弟妹、小伙伴们是怎样互动的,但脑海里仍然存有一些画面:
晚饭后的月光下,被小伙伴邀约一起在村子里玩“藏猫跟”(躲猫猫)。常常躲在背人处的柴禾垛里,既得意自己的藏身之所,又担心被找到,还有些期待等待的过程不要太长;和村里比我大的姐姐一起背起粪箕子去薅草,有时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在草不够满的粪箕子下面支点小木棍充门面;常常在夜晚妈妈的纺车声里,就着微弱的的油灯的光亮,认真写作业;冬天妈妈用火盆提前烘暖的被窝;睡意朦胧中妈妈给掖好被角.......
在听电台的过程中,这些久远的画面浮现出来,让我对童年有了重新的定义:我至少是个有童年的孩子。这一点发现让我的心很得安慰,第一次从这样的角度感激父母给了自己这样的童年。
05
“流浪大地的孩子”一共有4期,刚才分享的是我听了两期后的感受,我认为一个故事能够帮助我重新定义我的童年,已经是莫大的礼物了。
但当我听完第三期和第四期,再来回看整个访谈的时候,我发现它更像一首乐章。从看似平缓的序曲开启,中间有高潮和低谷,最后是令人震撼的尾声。
这首乐章带给我满满的感动和兴奋,看到新萍和海燕作为访谈者所具备的倾听的能力和共情的智慧,也感受到受访者广骏成长经历中的伤痛,以及他身上坚强和自律的意志、受了伤还不断学习爱和寻求医治的心。
我非常欣赏广骏身上善良、坚强的特质,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他的外祖母作为旧时代的女性,因为不能满足夫家生养儿子的需要,在身体劳损之后还要被休回娘家,最后在孤独凄凉中死去……讲到外祖母的离世,他的母亲作为女儿都不再有怎样伤痛的感觉,而广骏叙述的声音里却带着哽咽,满含悲悯,这让我看到黄博士所说的一颗“不忍人之心”。我想,这颗心是很可贵的,相信广骏在亲密之旅这条路上会得到更多医治和祝福。
新萍姐最后总结的话语非常精彩,给了我很大的力量:“只有了解自己伤在哪里,才有可能去面对,有机会处理和疗伤。学习亲密之旅,最妙最神奇是能够唤起自身的生命力和自我痊愈的本能,达到助己助人的目的。借着好的、正确的方式,甚至是科学的、经过实证研究的、对的、安全的方式,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心的联结。一旦链接,就有神奇的事情发生。当我们陷在人际关系、原生家庭的沼泽地,我们要想离开,要先来到一块新的土壤中,开垦一块肥沃的土地,不但自己离开,还可以把亲人带离沼泽地,来到一片生机盎然的开阔地带。”
在访谈过程中我再次感受到新萍姐能够照顾到受访者内心各方面的需要,能够标明他自己也未曾看见的部份。她比对方还要懂他自己,就像一盏灯,照亮别人内心的暗室。甚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人,能够与人产生安全的爱的联结。
06
一首好的乐曲,在音乐停止的时候,旋律仍然令人久久回味。“流浪的大地的孩子”带给了我这样的感受。
亲密之旅里有一个“内在誓言”的概念,在受伤的记忆中,我竟然找不出我曾经发展出的鲜明的内在誓言。虽然内在誓言带来的影响力往往很负面,但如若找不到,会让自己活得机械、不自由。
我一直活在别人的需要里,把自己弄丢了,丢得一点影子都没有了,这样的感受是很挫败的。当我回味广骏的原生家庭故事时,想到广骏父母因为时代命运错失梦想以致遭受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广骏就发展出内在誓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牺牲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努力抓住任何看来不可能的机会,避免重蹈父母错失良机的覆辙。
我突然想到,我一直以来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努力,岂不也是因着内心一股说不清的动力么?现在想来那应该就是我的内在誓言:作为家庭唯一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我所拥有的是我不配得生活,我唯有好好学习,勤劳懂事才能对得起姑父母和老家的亲生父母,等我长大了我也有义务承担家庭的各种责任。当我发现自己其实有明显的内在誓言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兴奋的,感觉在自我认识上有了新的突破。
接下来我又有了新的困惑,广骏的原生家庭追溯到外祖父那一代,原生家庭脉络似乎很清晰、很典型,并且有鲜明的家国背景。我的父母和姑父母,在他们的原生家庭里又受到怎样的影响呢?虽然也听大人们讲起过,但信息量实在有限,最近我曾刻意询问过他们,也没有明显进展,他们回答我的往往不是我想要知道的重点。
这时我突然想到姑姑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差点辍学,因为她的老师对她这个好学生的不放弃,专门到爷爷奶奶家里游说,陈明利害关系,再加上这方面奶奶比较开明,姑姑才得以继续学业,成为老一代师范中专毕业生,人生由此发生重大逆转。
我突然想到,姑姑是否也有如我这般的内在誓言呢:因为继续学业,势必要舍弃当时对家庭的一些支持,在农活方面她的弟弟妹妹承担的相对也就要多些,所以她也有亏欠家庭的心,所以务必好好学习回报家庭,也有机会将来帮助弟妹?
想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生发出一个新的视角:对自己家族的所有人员,姑姑有一颗为母的心,她经济条件较好,但她仍旧省吃俭用,对待自己很吝啬,对待娘家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慷慨大方、不计回报,方方面面操心费神、尽心尽力,尽管有很多帮助是伴随着她对受助者的指责论断和控制。这颗心福荫了三代人:弟妹、侄(外甥)辈甚至他们的孩子,她甚至为了让独居在老家的弟弟有更好的邻里关系,连亲友兼邻居都照顾到了;不仅是国内的,连在国外生活的我的妹妹的婚姻家庭问题,都是她心中的挂念。
这个发现让我非常感动,刻薄和慈悲这两样矛盾的特质竟然很奇特的重叠在我的姑姑身上,以前想到她,我停留在“刀子嘴豆腐心”的认知上,但这点认知很难说服我的心。我虽然忘记了我们之间发生的事情,但在我的记忆中,却满是她轻蔑不屑的眼神和语气以及小到细微之处的掌控,让我无法从内心与她亲近,因此也不能发展与人“亲”的能力,人际关系总是很疏离。
这个新的视角让我内心和姑姑之间的张力顿时缓和了。她现在仍然对我不信任,还常把我当成小孩子指责论断,以至于我对她想亲又亲不起来、不亲又有罪恶感。虽然共同生活在一个不大的城市里,但是我对她的探访和孝心,更多是出于责任。这种关系状态将我的心缠裹了数十年,此刻一旦松绑,立刻舒服多了。
在别人未改变的情况下,因为自己生发出新的视角和观点,很多变化竟悄然发生了,这真是令人欣喜的收获!但愿我能站在这片新的土壤中,开拓一片肥沃的土地,再进入原生家庭,把我和姑姑的关系带离沼泽地带。我想,当我与她和好的时候,我就会在各样的伤痛中,放过我自己――那个一直被禁锢的小女孩。
07
我学习亲密之旅的初心,是在反思自己人生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困扰我的点,不知如何产生的,又不知如何消解,生命中的很多现象总是在做令人沮丧和茫然的重复。
黄博士一句话非常打动我的心:一颗受了伤,还愿意不断学习、不断去爱、不断寻求医治的心是最美的。这句话坚定了我要通过参加学习进行医治释放的决心。
当我了解到原生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的时候,有一个看见在我心里形成:如果没有原生家庭的伤害,我的婚姻家庭可能走不到目前的境地,让我在经历人生的重大变故后还要承受雪上加霜的困苦。这一点让我的内心陷入纠结。
在我的主观感受中,我内心深处的不自由更多来自于离开父母以后,这就指向了我和姑姑一起生活的日子。姑姑和姑父其实对我非常好,完全超越了一般的姑侄关系,我心里一直抵触“伤害”这个词,觉得对他们不公平。虽然10/90的理论是经过权威心理学界的认定,但“伤害”这个词,似乎让自己成为了不愿意为生命负责任的、忘恩负义的人。
有一天我读到《亲在人生路上-原生家庭三堂课》一书中燕子的原生家庭故事,黄博士有一段这样的点评:“……我在这里比较强调的是心理上的感受,而不是外在经历的次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亲密之旅”中要做生命线分析。有时候一些毫不起眼的生命事件,别人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却会在你身上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我在乎当时人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外在事件的多寡……”
这句话让我很得释放,能够帮助我客观地看待我的原生家庭给我带来的问题,认可自己的主观感受,探索生命中没有被满足的需要,可以在原生家庭的探索方面放下内心的包袱。我发现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爱我的亲人,为了在亲密关系中更有爱的自由。
不知不觉,从2016年7月参加黄博士在北京的初级亲授班,到现在已经将近两年了。期间我又参加了淄博的初级复训和小组长成长课,我带组的愿望很强烈,因为我看到社会对亲密关系深处的需要。我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祝福到更多的人,当然也期待自己在其中能有更多的成长。
但也一直有很多的不安和恐惧,让我无法跨出带组的第一步。比如:担心自己人脉不够,没人愿意跟我学;不敢发出邀请,怕被拒绝;怕带组初期HOLD不住场,无法吸引组员坚持学习……种种的惧怕,是不是也跟原生家庭有关系呢?比如缺乏安全感、不接纳自己、追求完美等等……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通过参加培训、阅读官方公众号的文章、在官群互动等学习方式,我在亲密之旅之中也算浸泡许久了。我发现自己生命中累累的伤痕在浸泡中逐一浮现,伤口已经打开,却不知如何包扎,更多的感受是触目惊心,不知如何下手,有很强的畏难情绪。
这种时候,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团面团的图像:有的人成长经历可能不缺爱,就像一团揉得软硬适度的面团,不仅水和面的比例合适,还加入了奶、糖、鸡蛋之类养料,使得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很柔韧,对爱有天然的感受力。而原生家庭问题比较突出的我们,就像一开始水、面比例不协调的一个面团,被揉成了坚硬的样子。已经成型的生命,后期想要再加水、糖、鸡蛋……却很难融进去。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被挤、压、揉、按,假以时日,水和糖总会“内”、“化”到面团里,让我们再次变得柔韧,并唤醒内在自我疗愈的本能。
上帝让我们有困苦,是为了增加生命的深度,如果我们愿意顺服,这曾经坚硬但是经过了挤压揉按的生命,将会使我们的故事更有疗愈的力量,祝福到更多的人。
愿我的分享,也可以成为你的疗愈。
2017年黄维仁博士中国大陆培训安排
夏季:
7月20/21日  上海中级
7月22/23日  上海初级
7月25/26日   深圳中级
7月27/28/29/30日  深圳三阶
冬季:
12月21/22日  北京中级
12月23/24日  北京初级
12月27-29日 亲在一起&亲密之旅十周年庆典
2017年全国“亲密之旅”初级认证培训排期
时 间地 点人 数培 训 师
4月29-30日北京30人勾晓荣
4月30-5月1广东佛山30人林翠玲
5月6-7日湖北武汉30人沈安莉
5月9、16北京30人黄奇莉
5月12-13日广东广州30人刘艳华
5月13-14日西双版纳30人杨玉林
5月13-14日福建厦门30人俞立平
5月20-21日 广东珠海30人刘艳华
5月20-21日
石家庄30人赵虹
5月20-21日云南昆明30人徐志明
5月20-21日广东广州30人黄延红陈曦
5月28-29日山东济南30人刘艳华
5月27-28日江西新余30人俞立平
5月28-29日上海30人沈安莉
5月28-29日呼和浩特30人顾海燕
5月29-30日河北承德30人赵煦
6月17-18日山西太原30人勾晓荣
6月24-25日
湖南长沙30人
韦远婕

订阅号四月主题:第四课“男女差异”
版权声明
“亲密之旅”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为黄维仁博士及亲密之旅家人们原创并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请务必注明出处,若有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请尊重知识产权和我们的劳动成果,谢谢!
关于亲密之旅
2007年12月,一位站在巨人肩上的巨人,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兼婚恋专家、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的黄维仁博士,综合过去三十年来国际最前沿、最尖端的心理学临床实证的研究,以及全世界最好的婚姻治疗和训练中的一些最有效的要素,整合出了一套帮助自我成长、培育情商,提升婚姻家庭品质及其他人际关系的辅导培训课程——亲密之旅。它是训练医学院中心理学博士的课程,却以简单易行的方式传授,被誉为“心理学界的军事武器民用化”。
亲密之旅
倾听就是爱,了解中有医治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祝福
The more we share,the more we have.
北京:010-68337911 
上海:021-64275673 
深圳:0755-22158026
《亲在人生路上--原生家庭三堂课》新书,点击阅读原文】快捷购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