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之旅》情感智慧与自我成长课程官方微信
让我们阅读原创!
文|新萍
【小编前言】
这篇文章是新萍对于我们与父母关系症结的一个深度思考。现在都在提倡要孝敬父母,曾经有人提出孝敬父母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供给父母,更应该给予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所谓的 “色难”,就是缺乏一颗恭敬的心和谦和的态度,而衡量一个人孝心的道德标尺应该是“色悦”,对父母和颜悦色地接纳。
新萍借着这篇文章反思,其实“色难”的背后是我们与原生家庭关系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医治和解决,在彼此都怀着伤痛、愤怒和隔阂的时候。不去医治过去的伤痛而马上要求“色悦”,很容易变成假的、形式的孝道,会产生新的愤怒、压抑、内疚,以至于关系最终“亲”不起来。
而对父母真正的爱,是从真实的医治,健康的真我开始,正如作者所说,“是要从内心深处产生有意义的爱的联结,真实地产生矫治性的情绪治疗,用成人的眼光重新去梳理和诠释成长的经历。当你成为一个喜欢自己的、人格健康的人,你就会像喜欢自己一样地重新爱上你的父母。”
最近在微信的朋友圈里看到转发的一篇文章,谈到最难的孝心是难。所谓是指脸色,也就是说是脸色难看的意思,色难一词是孔子提出来的。这篇文章说,很多人孝顺父母只能停留在物质层面,而很难对父母和颜悦色。一开头就讲到一个案例:
有一位老太太去儿子的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谈崩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自己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间好好呆着,别到处乱串。母亲解释说:我在找个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一会儿。儿子脸色很臭,出门前扔了一句:吃饱没事干。夜晚12点,老母亲便从七楼跳下了。
文章讲了许多道理,说为父母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等等物质上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然后探究了为什么色难,认为是缺乏一颗恭敬的心和谦和的态度。而把色悦作为衡量一个人孝心的道德标尺。文中还很理想地说随时都给父母好脸色,这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关键是心怀感恩之情,多想想长辈们的付出和哺育之恩,最后还有一句你怎样对父母,子女也将怎样对你!
我看了这篇文章挺受触动,随手就转在我的朋友圈里。但我仔细思考,其实我并不完全赞同文中的观念,或者说,我觉得文章没有给人出路。事实上道理谁都明白,那个脸很臭的儿子,若不是有孝心,为什么要和母亲同住呢?想必这个结果也不是他要的。这位母亲的性格也真是很决绝,儿子给了臭脸,她受了羞辱,就以死惩罚,若是她能为儿子设身处地想一下,他这辈子还怎么活下去呢?死者就是弱者,这个儿子就只能一生背负这个逼死母亲的不孝之子的骂名。
在原生家庭的这段亲子关系中,实在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要孝顺父母,是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和熏陶,是必须的,是无条件的。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往往孝心就只能停留在责任层面,也就是物质上的赡养,而情感层面就很难付出,而一旦情感上做不到,就会有很多的内疚感,自怨自恨。然而一方面内疚,另一方面又不断在自己应该爱却爱不起来的父母身上找原因,找出他们的很多现在的劣行,再加上记忆里所充满的父母带给自己的伤害,就更爱不起来,就更色难,而这样的话就更内疚……就这样不断恶性循环下去,搞得双方都没有活路,一直缠斗在你死我活的恩恩怨怨中。
前一阵子,我坐飞机从杭州去深圳,被困在飞机上好几个小时不起飞,这种事情这几个月来常遇到,先不气愤这事儿了,说正题。人困在飞机里很容易情绪烦躁,机舱内空气渐渐不好,又加上有小孩子哭闹,我睡不了觉,就跟邻座的闲聊起来。我们竟然同龄,不知怎的,谈起了原生家庭,她跟母亲的关系,说到母亲的掌控,对她的人生的诸多干预,现在依然纠缠不休的。我们就聊到我们父母的那一辈人,经历过很多时事变迁,特别是各种政治运动,尤其是文革,那种人伦撕裂,人与人之间就是斗争,在外面斗了,回家继续斗,跟配偶斗了又跟子女斗,真的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他们好像很习惯活在张力和冲突中,没有了张力和冲突,他们就会人为地制造出那种的环境来。
总之,他们那一代人很少享受人生,大多缺乏内心的快乐,也很难在心理上自给自足。所以,一方面,他们想要进入子女的生活,子女想要跟他们划界限很难;另一方面,一旦生活在一起,他们要么意志力刚强,一定要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要么委曲求全,察言观色,实在问题多多。我的邻座和我竟然一直聊到了深圳,她真的是很困惑又想孝顺,又实在无法跟母亲靠近,实在爱不起来,又非常愧疚,她的女儿已经工作,她也人到中年,丧偶,觉得终于可以一个人自在地云游天下,可是每当要快乐地享受生活时,一想到母亲心就非常沉重,带给她很深的罪疚感,令她的人生无法轻盈上腾。当我跟她分享“亲密之旅”,告诉她有改变的出路时,她的眼睛都发光了。
再回到脸色这个话题,其实我有很多想说的。一个看大人脸色长大的孩子,长大以后,多半也是很会给别人脸色看的。说实话,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色悦,那孩子将来回应父母色悦的几率就比较高,而若是父母一直给孩子色难,孩子长大之后恐怕就要回报色难。我的意思绝对不是说父母活该,也不是说我们就把色难怪罪在父母的身上,就变得理所应当地继续色难下去。我的意思是找到“色难”的根源,找到为什么无法谦恭,找到和父母关系的一些症结,探索自己的原生家庭的文化,借着一些学习和自我成长把习得的好的方式逐渐运用在原生家庭中,借着自己的良性改变,带动与家人互动的方式。
有一年,有一个三口之家在“亲密之旅”成长营上分享亲密之旅在我家,太太是个华侨,分享华人文化背景下的原生家庭,她播放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原本天真快乐的她,不到10岁就变成了一张极其不快乐的一张扑克脸扑克脸是她自己的说法。我自己又进一步考察了一下扑克脸,就是那种很严肃,不苟言笑,很呆板的样子,好像在对人宣告:我不想和谁亲近,谁也别靠近我,我可不是好惹的!我想了想,刚认识她的时候的确觉得她的脸色有些让人生畏,比较缺乏亲和力,但接触了一段时间,发现其实不是这样,她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她曾经是小学的音乐老师,充满活泼的艺术气质。
 “扑克脸的说法带给我自己很多反思,我也开始去研究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发现好像也是到了10岁左右,扑克脸的居多。我后来在带领学员探索原生家庭时,常常分享自己的两张照片,一张是9岁时,在一个大家庭的中间,阳光灿烂的小女孩,表情很友善,很可爱,另一张是6岁那年,父母回老家探亲,为了去很远的照相馆照相,我不愿意自己走路,赖在田埂上,被我老爸修理了一顿之后拍的照片,头发乱蓬蓬的,目光呆滞、迷茫,表情很无辜、很受伤。
那种从小挨打挨骂的孩子很会看父母的脸色行事,说实话,有时候父母不用动嘴动手,给个脸色看就老实了。有一次在“亲密之旅”的课堂上,有一个学员是东北汉子,剃了一个令人敬畏的光头,粗粗壮壮的,被老婆逼着来学习。一到存款,他的光头就大汗淋漓,一谈到他的父亲,他也是这样。太太说,他每次要给父亲打电话,也是这样,脑袋湿漉漉的。被父亲的棍棒打大的他,虽是人到中年,每到面对父亲时就蜕变成了一个胆怯的孩子。他说那个时代家家打孩子,特别是男孩,没有不挨打的。所以觉得父母打孩子是合理的,理性上也不怨恨父母,暴力中成长好像也不太影响他对父母尽孝道中责任的部分,但若论到,那就难了。要么很久不打一个电话,要么电话中只有三言两语,结结巴巴,赶紧挂断。他很想说服太太把岳父母接来同住,太太怎么都不肯,他就说了一些要孝顺的大道理,认认真真的,我在一边忍不住想要恶作剧一下:干嘛不把你的爸爸妈妈接来同住呢?
父母常常给孩子们看各种脸色,某种程度说,脸色也是一种操纵和威胁,但从我的角度看,其实不耐烦”“烦躁”“不喜欢”“不高兴”“很嫌弃”“很厌烦的脸色是父母们最容易在不经意间流露的。当一个孩子活在父母的这种脸色中,很难有自信,也很容易养成阴郁的性格。
不少的母亲都有一种任劳不任怨的特质,手里勤快地做着,嘴上不住地抱怨着,给所有的家人、特别是孩子难看的脸色,其中包含很多的负面意味,弄得一家人噤若寒蝉,人人自危,怕一不小心说错话,做错事,就该大祸临头。难看的脸色中蕴含了牵引孩子内疚心理的玄机,再加上一些杀伤力很大的话语,比如:白养你这么大!”“都是被你这个讨债鬼累死了!让孩子活在极大的罪疚感中。孩子需要从父母的眼神、表情和话语中来完成自我定义。如果父母常常给予的是喜欢的眼神,高兴的脸色,孩子就会定义自己是招人喜欢的,是被爱的。若是相反,结果自然也会相反。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内化了很多被嫌弃、被不耐烦、被讨厌、被不喜欢,这个孩子渐渐就会失去天真、明媚的笑颜,会逐渐成为扑克脸。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反正自己不可爱,就与人保持距离,以策安全。但内心其实很需要被关注、被爱。
 --未完待续--
(本期编辑:顾海燕)
2017年全国“亲密之旅”初级认证培训排期
时 间地 点人 数培 训 师
8月12-13日河南漯河30人
寇文启
8月19-20日江苏淮安30人熊松
8月25-26日广东广州30人刘艳华
8月25-26日陕西西安30人俞立平、赵虹
8月26-27日安徽合肥30人沈安莉
8月26-27日上海30人徐志明
9月2-3日
海南海口30人吴新萍
9月2-3日宁夏银川30人赵虹
9月15-16日广州30人黄延红陈曦
9月16-17日上海30人沈安莉
9月16-17日河北石家庄30人赵虹
9月23-24日深圳30人俞立平
9月23-24日内蒙赤峰30人顾海燕勾晓荣
10月21-22天津30人赵煦
10月21-22山东淄博30人顾海燕勾晓荣
*报名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订阅号菜单“课程报名”
订阅号8月主题
亲密关系的“四大杀手”和情绪疏导的"五大要诀”
版权声明
“亲密之旅”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为黄维仁博士及亲密之旅家人们原创并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请务必注明出处,若有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请尊重知识产权和我们的劳动成果,谢谢!
关于亲密之旅
2007年12月,一位站在巨人肩上的巨人,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兼婚恋专家、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的黄维仁博士,综合过去三十年来国际最前沿、最尖端的心理学临床实证的研究,以及全世界最好的婚姻治疗和训练中的一些最有效的要素,整合出了一套帮助自我成长、培育情商,提升婚姻家庭品质及其他人际关系的辅导培训课程——亲密之旅。它是训练医学院中心理学博士的课程,却以简单易行的方式传授,被誉为“心理学界的军事武器民用化”。
亲密之旅
倾听就是爱,了解中有医治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祝福
The more we share,the more we have.
北京:010-68337911 
上海:021-64275673 
深圳:0755-22158026
课程报名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快捷报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