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亲密之旅”关注我们
《亲密之旅》情感智慧与自我成长课程官方微信
周一、三、五,原创上新
文 | 黄维仁 博士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成人婚姻爱情关系中最大的挣扎与最深的爱恨,大多与他们小时原生家庭中的依附型态有关。小时我们与亲人互动(或所见亲人与亲人间之互动)之种种情绪经验,就像图画般一幅幅地被烙印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这些外在的人际经验,借着心理“内化”(Internalization) 的过程,逐渐在每人心中刻划出他个人独特之“人际心灵蓝图”(Relationship Mapping) 深深地影响到他将来会用何种行为模式来与他人互动。
经过长期追踪之后的心理实证研究发现,孩子在十八个月大时所呈现的依附型态,可以预测到他十八岁成年以后人际互动旳依附型态。为什么会如此呢?这与人脑的成长有关。
人脑的用进与废退
每个人脑中大约有1,000亿个脑神经细胞,而每个细胞与细胞间可以有一万条联机(注:一般人只用到10%的脑力,IQ之高低并非决定于细胞的数目,而是取决于细胞间联机之多寡)。然而是什么因素来决定那个细胞要和那群细胞相连?每串细胞间神经网络联机之先后次序又是如何?
出生第一年时,幼儿神经细胞间之联机增长极为快速;奇妙的是,就像树木若要长得茂盛则必需经过修剪一样(例如每两或三个枝子中剪掉一枝),上帝也使幼儿在生命第二年时,大脑自动进行修剪的工作,按着用进废退的原则,常用的,联机就愈来愈强,讯息传递的速度也愈来愈快。不用的,细胞间的联机就愈来愈弱,渐渐退化。
同样的问题,什么因素使某组细胞间的串连「用进」,而让另一群细胞间的联机「废退」?现代的脑科学发现,这个至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幼儿成长时周围的环境,而幼儿情绪的脑能否健全成长,更取决于他身旁之人际互动。
俗语说“母子连心”,科学家则用尖端核磁共震扫描仪器(FMRI)来研究母子间之互动,发现母子脑与脑间,就像两具以无线电相连的计算机一般能互相影响。母亲脸上的种种神情,能“点亮”婴儿“情绪之脑”中的相应部位,反之亦然。
婴儿焦虑啼哭之时,母亲适切的响应,例如温柔的怀抱,或慈爱的笑容,能在婴儿脑中有规则地建立某些特定的神经网络联机,帮助他疏导冲动的情绪,减少痛苦不安的感受。这套新建立的神经网络联机在母爱中不断被重复、增强之后,能帮助婴儿在将来又陷入焦虑状态中时自我抚慰,较易安定下来。反之,当婴儿不安哭泣,需要抚慰,父母却对他怒吼,把他丢回床上时,可能会造成他脑中神经网络联机之「短路」,使他将来遇见挫折时难以舒导自己的情绪。
笔者曾亲眼看见,一位被幼女哭声激怒的父亲,拿着滚烫呼叫的壶,威胁她不许再哭,幼女年纪极小,虽被吓得脸色铁青,却很识时务地立刻遏止哭声。当时未学心理,不知这类行为对幼小心灵能有多大的破坏性,今日回顾此事,可以想象那小女孩脑中那部小计算机,很可能会因无法负荷这样强烈的情绪刺激而产生“当机”(Shut-down, 计算机“死掉不动”的现象)。
许多心理研究显示,从小成长于暴力家庭被虐待,或长期在父母赤焰烽火冲突夹缝中生存的孩子,他们的脑细胞就好象煎炒过的鸡蛋一样,久而久之脑中联机混乱,不但将来难以疏导情绪,容易产生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而且像只惊弓之鸟,因无法分辨什么样的人际情境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而常常觉得草木皆兵,一直处于自我防卫的状态之中,不能松懈下来。

经验能改变基因的展现
现代脑科学发现,小时的人际互动与情绪经验,对一个人脑之成长有重大而持久之影响,难怪诺贝尔奖得主Eric Kendall要说: “经验能改变遗传基因之展现”。换句话说,内在遗传因子固然重要,外在环境与经验对人类行为之发展,却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例如,即使一个人先天带着精神分裂的遗传基因,他仍非常可能借着后天环境中充份的社会支持,加上他所学会处理生活压力的技巧,而使这病态基因不得展现,一生不患精神分裂症,由此可见后天人际环境与情绪经验的重要性。
人类心灵深处一个共同的呼喊是: “我值得被爱吗?你可被信任吗?我遇难需要你时,你会拋弃我还是会在旁保护我?”这是依附理论最关切的问题,也是人生中人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从婴儿一出生,他已经开始从周围的人身上收集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这孩子就能发展出“安全依附”“Secure Attachment”之心理状态。
例如,一个陷入哭泣不安状态中的孩子,若能“经常”地(虽然不是每一次)与“一致”(重复)地得到父母“适切”的抚慰,他就能把鲜明的视觉图像(例如母亲慈祥的笑容),感官经验与情绪感受(例如母亲柔软而温暖的身体;在母怀中觉得安全,被疼爱之感受)一一借着心理内化的过程,渐次在他心中刻绘出安全依附之“人际心灵蓝图”。这“蓝图”(或“样版”)就像是人际关系的DNA,告诉这孩子如何看自己(“我是蒙爱的”,“我是有价值的”),如何看别人(“人是善良的”),如何看世界(“这世界是安全的”),也告诉这孩子要用什么样的关系规则(“Relationship Rules”)来与人相处(例如:“可以大胆地信任”,“自己有需求时可以放心地要,别人有需求时可以慷慨地给”)。


依附形态“3岁看大”
如果对上述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就发展出“逃避型”(Avoidant Attachment),“焦虑型”(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或“紊乱型”(Disorganized)等等不同之“人际心灵蓝图”。因着这些藉外在人际经验在幼儿脑中定形之神经网络,一个人在三岁时的依附型态,可以预测他十八岁以后与他人互动之关系模式。希望能够详细地探讨这些依附型态可能会怎样呈现在成人互动与亲密关系之中,建议系统学习笔者研发的《亲密之旅》情感智慧和自我成长课程,或许会对大家有一些帮助。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亲密之旅”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为黄维仁博士及亲密之旅家人们原创并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请务必注明出处,若有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请尊重知识产权和我们的劳动成果,谢谢!
关于亲密之旅
2007年12月,一位站在巨人肩上的巨人,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兼婚恋专家、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的黄维仁博士,综合过去三十年来国际最前沿、最尖端的心理学临床实证的研究,以及全世界最好的婚姻治疗和训练中的一些最有效的要素,整合出了一套帮助自我成长、培育情商,提升婚姻家庭品质及其他人际关系的辅导培训课程——亲密之旅。它是训练医学院中心理学博士的课程,却以简单易行的方式传授,被誉为“心理学界的军事武器民用化”。
关于黄维仁博士
黄维仁博士是国际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任教于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被誉为“Dr. Love” (爱情医生), 擅长婚姻,家庭,群体,与泛文化心理治疗。
多次应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卡塔尔政府邀请为其培训婚姻家庭与心理工作者。
2002 年五月应美国政府邀请到白宫晋见布什 (Bush) 总统。
2004 年十月应邀担任联合国世界家庭研讨会之主题讲员。
2011年荣获台湾东海大学第12届杰出校友奖。
2013 年荣获美国基督徒心理辅导协会 (AACC) 多元文化杰出贡献奖。
2014 年应邀担任国际扶轮社世界大会之主题讲员。
黄博士在西北大学服务的18年之间总共荣获了4个荣誉奖:1997年和2001年的“小区服务贡献奖”; 2005年的“专业领域特殊贡献奖”和2015年的“卓越贡献奖“。
黄博士的著作有「窗外依然 有蓝天」、「爱就是彼此珍惜」及「活在爱中的秘诀」等等。
黄博士在新浪博客上有关婚姻心理教育之文章点击量超过3百万次(http://blog.sina.com.cn/doctoroflove)。
黄博士所创的「亲密之旅-情感智慧与自我成长培训课程」已惠及10万以上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新加波,美国,加拿大等地区的华人(https://www.scribd.com/doc/254576886/Dr-Huang-Asian-Outreach-Activities)。
关于心景视界
北京心景视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www.xinjingshijie.com)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致力于服务中国家庭的专业机构。产品和培训涉及婚前辅导、恋爱婚姻、亲子关系、青春期教育等等。曾参与亲密之旅前期研发工作,是该项目在中国大陆的唯一授权方,全面负责在中国大陆推广“亲密之旅”课程。
亲密之旅
倾听就是爱,了解中有医治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北京010-68337911 • 上海021-64275673 • 深圳0755-22158026
看完了有收获?
转朋友圈吧!
么么哒~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