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开学啦,沉寂好久的班级群又开始波澜壮阔起来,大家都在诉说着暑假作业太多,太奇葩。居然让低年级的孩子做旅行手帐,有这个必要吗?
我完全插不上嘴,和大家比,感觉自己当了一个假的家长。暑假里我也管过作业,只不过我是反的,从一开始就得劝米粒省着点儿做,才不至于头一个礼拜就把作业都干光了。
米粒写作业太壕,大有希望赶上妈妈败家的速度。老师让记五篇日记,他一气儿记了二十多篇,还给配图,这是有多照顾老师的阅读感受。数学小报完成了规定的两张感觉不过瘾,又做了两张。连美术和音乐作业都超了,我还没算上他的课外阅读。
这孩子怎么会是酱紫的呢?
从一年级下开始,他突然很少带作业回家了。一开始我还想,咱学校好仁慈哦,都不给娃布置作业了。后来才知道,原来他都尽量在学校把作业给消灭了。班主任赵老师不止一次跟我说过,米粒虽然书写不够整洁,但完成作业是少有的自觉和积极。自习课上,全班只有他一个人在一堆打闹的孩子中埋头写作业,这样的画面老师看到过好多次。
其实,不光是作业,日常生活中,米粒事事也都非常积极,时间利用的很充分。不是在看书、编故事、记日记、画漫画,就是在制作各种他想出来的古怪玩意儿,和爸爸下棋,和妈妈玩游戏,到户外活动活动,时间被一件接一件的事儿填的满满的。有时候,他还会把两件事儿叠在一起做,比如一边看动画片儿一边画画,一边听英文歌一边收拾房间,说是这样都不耽误。
这些事儿翻译成中文,就叫不须扬鞭自奋蹄,说的学术一点儿就是内驱力。
内驱力是指孩子具备较强的自主性,既有强烈的内在意愿,也有行动力,能自觉自愿地付出努力去学习,去从事比较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
也就是说,用不着有个父母在一边软磨硬泡、威逼利诱,他心里的那个“我”就可以让自己精神饱满地行动起来。
其实,我们的孩子身上都自带内驱力。玩起来不都是不眠不休的,他们喜欢做的事儿根本不用你赶着跑。只是,这个内驱力用的不是地方,基本都放在娱乐上了。
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多给一些精神上的享受,爱阅读,爱艺术,爱自然,爱科学,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他的内驱力就会从娱乐转移到这些有价值的事上来,发生作用。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培养兴趣是多么重要,好比我们挖一条河道,把孩子身上的能量引到真正的大海中去。
谈到内驱力,首先培养兴趣就可以不浪费孩子身上的内驱力。
其次,让小朋友们自己承担任务,不能总是靠外力去推动孩子。 过多的使用惩罚或者奖励都会大大的阻碍孩子产生内驱力,无论奖惩的手段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奖惩的短期作用是很显著,但时间长了就要加码,这一点在弹琴这种比较艰苦的训练上特别明显。外力改变的是短期行为,但不能改变人的意愿。一块肥羊肉再加上驯兽师的鞭子可以让老虎钻火圈,可是老虎不可能爱上钻火圈的事业。
靠外力非但不能增加人的内驱力,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内驱力的生成受到抑制。简单说,强内驱力来自一个完善的自我,当这个内在的“我”足够成熟时,才可以做理性思考,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同时还不能缺少坚强的意志品质,确保人不光是停留在愿望上,还可以抵达行动。
孩子从小长身体,这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他的内心还有一个精神上的我也在生长着。当他有一颗和身体一样结实的心灵,才会有足够的内驱力,不须扬鞭自奋蹄。
可是,我们总用外力,用成人的意志来驱使孩子,用各种甜美的东西让他跟着大人的指挥棒转,用各种无法反驳的意见去左右他的头脑,小朋友缺少机会自己去体验好坏对错,感觉冷热饱暖,从小心里的愿望常常被阻挠,怎么可能拥有从愿望到行动一键抵达的力量。
过多外力干涉的教育最大的弊端是干扰孩子的自我成长,没有良好的自我,内驱力从何而来。
可是,如果没有外力的奖赏,小朋友凭什么做这做那?
假如事情的发展有利于孩子,就会令孩子感到被奖赏,因为孩子付出了努力而产生的好结果,取得进步后的巨大成就感,是足够奖赏孩子的。用精神上的巨大满足感代替外在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不仅有利于自我成长,同样也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可能有些抽象,我举个栗子就可以讲得更明白些。
米粒刚上一年级时,家长们都忙着培养孩子各种学习习惯。我也忙了一学期,收效甚微,因为我既不愿意来硬的逼孩子,也不愿意用软的奖励诱惑他。结果就是没什么作用啊,看来好习惯等是等不来的。
所以第二个学期我调整了一下策略。上学期我的目标是“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下学期呢,我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指导思想“培养自愿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听起来就不靠谱,对吧,这不更难吗?
刚一开学,我就跟米粒说:关于作业,我就一个要求,每天7点以后不许写作业,要写的话都在7点以前,妈妈只给你这点时间,你要好好利用。
米粒脑袋都方了,他扬起眉毛问:“这是为什么啊?”
“为了让你有时间玩啊,都写作业了还怎么玩呢。以后你得自己安排时间,写不完我也不管,反正7点以后一个字也不许写了。“
打那以后,每天他一回来,我既不问有没有作业,也不催,就提醒他几遍7点以后不许写作业啊。“不许写作业”, 这几个字米粒一听就嘴角上扬,然后笑嘻嘻地从书包里摸出练习册来。
同样是催写作业,我故意反着说,在孩子听来比起“不许看动画片、不许玩,赶快写作业”肯定容易接受多了,其实是一个意思。7点以前写作业就意味着你不能看动画片,不能干别的事,但是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可以选择更有技巧的方式,尽量不去强调让孩子们反感的那一面。
更主要的是,我觉得没必要那么机械,到家就直奔作业,每分钟都给他规定的死死的,我更愿意给米粒限定了一个时间范围,给他自己安排事情的空间,孩子也觉得自己得到了信任和尊重,心里很舒服。
让孩子自己承担任务,首先要把自主权给他,这样他才能学会使用自主权,思考怎样合理安排时间,规划事情。这是内驱力得以产生的原因之一。
事先我想好了,如果他敢7点前不做作业,那我就敢不让他做,后果自负,看你怎么跟老师交待。米粒我很了解,自尊心强,就算老师不批评他,落后于同学,他也是特别不甘心的。
承担任务还意味着,自己承担后果,没人给他兜底,孩子面对压力时会考虑怎样选择,是被动的等待一个不好的结果,还是赶紧行动起来。其实这就是一条让人跑起来的鞭子,只是没有拿在家长手里而已。区别是,这是孩子自己的决定,心甘情愿跑起来的。他努力时的动力、心情、整个人的状态都是主动而健康的。
鞭子到了我们的手里,一开始孩子会跑的更快,但是他始终不是心甘情愿地跑,跑不了太远,或者超过了他的承受能力,生起病来。
所以,过多的使用奖惩手段往往适得其反,人设太多。
真有一天,到了7点他还是没写完。
“哈哈,我终于逮到你了!“一面幸灾乐祸,一面假装严肃地拦着他,时间到,不能写了,去玩吧。
“妈妈,再让我写一会,一会儿就好了,一会儿再玩!”
客厅里的饭桌边,一个孩子在拼命地和妈妈抢着作业本,孩子非要写,妈妈偏不让写。
喂,你们这家人都有神经病吧!
后来,我跟他说,再给你10分钟,就这一次,下不为例。自那儿以后,米粒都不带作业回家了,回家写作业有风险。
这学期也快结束了,有回我跟米粒说,你这学期最大的进步就是不用妈妈催作业了,每回都能在自习上完成,老师也表扬你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当孩子有进步时,问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孩子复述和总结的过程,既是思考分析问题的训练,又能获得满满的成就感。成就感会令人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起到的嘉奖作用不亚于外在的奖励手段。
“因为这样很好啊,有了作业就抓紧时间完成,回家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了,我一回家总有好多事要做。”
孩子每天都能感受到及时完成作业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这个好处不是大人给的表扬和奖赏,而是事情本身造成的一种对他有利的结果。为了这个好的结果,孩子就可以自觉自愿地形成一种习惯,而不受外力控制。
培养“自愿地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不是没有可能,只要我们懂得如何调动孩子的内驱力,其实在绝大多数事情上我们都应该具有这样的标准。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随着事情的发展,我给大家简单地勾勒出了内驱力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并发生作用的,它需要哪些基本要素,需要我们做些什么。
我再给大家划一下重点,培养孩子的内驱力,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 重视孩子自身的兴趣发展充分利用他已有的内驱力。
  • 不靠外力推动孩子,让小朋友们自己承担任务,成为任务的主人。自己承担任务的关键是,给他自主权,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体验过程,并且后果自负。
  •  用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来奖惩孩子,尽量少使用外在的奖惩措施。再一点就是,通过激发成就感来奖赏孩子。
关于成就感我再多说几句哈,除了上面讲的让孩子复述经过,还可通过给孩子画图表的方法,相当于那种成长曲线图,一眼就可以看出自己进步的幅度。或者对比整个学期前后的作业,包括书写、成绩,做一个平行比照的文档。除了用语言来描述,还可以使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另外,就内驱力再补充几点。一,不要给孩子太多任务,只承担他应该承担的,力所能及的,但是一定要给他比较多的权限;二、日常生活中也尽量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不能迁就的要允许他表达愿望;三、创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大环境,靠环境而不是外力,一点点改变孩子。
这篇文章很长,问题也比较抽象,亲们能看到这里的,都是内驱力棒棒的!
米粒妈好文推荐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